摘要:在京剧界,傅希如堪称“开挂式”存在。这位1981年出生于山东高密的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用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别人家的人生”。
在京剧界,傅希如堪称“开挂式”存在。这位1981年出生于山东高密的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用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别人家的人生”。
父亲作为专业琴师,早早为他铺好了艺术启蒙路——6岁学京胡就拿下全国业余比赛少年组冠军,11岁考入上海戏校,毕业后又深造于上海师大表演艺术学院,妥妥的“学霸级”成长路线。
傅希如的艺术进阶史,就是一部含金量满满的“荣誉收割史”。2005年,他在《王子复仇记》中饰演子丹,直接斩获白玉兰戏剧表演新人主角奖,相当于京剧界的“最佳新人”。
2008年更是凭借《秦琼观阵》,在CCTV青京赛老生组拿下金奖榜首,直接“封神”。之后进入青研班深造,拜师童祥苓、朱秉谦等京剧大拿,技艺愈发炉火纯青。
不同于传统印象里“只守经典”的京剧演员,傅希如堪称行业“破壁人”。
在上海京剧院排《智取威虎山》《唐琬》时,他的表演既保留韵味又注入新意;还跨院团合作,把京剧魅力带到江苏、湖南。
2015年参演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直接打破戏曲电影“小众”标签。2016 - 2017年的“京生如是”专场,更是把传统剧目玩出花,吸引一票年轻观众入坑。
中国剧协数据显示,近五年京剧演出市场中,创新融合类剧目观众增长率超30%,傅希如这类演员功不可没。
从春晚到B站跨年晚会,他总能精准拿捏不同舞台的传播密码。
2019年摘下中国戏剧梅花奖,2018年获亚洲杰出艺人金奖,实力与流量双收。
傅希如的成功,恰恰证明京剧从不是“老古董”。在坚守声腔、程式等艺术内核的同时,通过创新表达、多元传播,完全能在当代社会圈粉无数。
传统艺术想要“活”下去,既需要守得住根的匠心,也离不开敢于破圈的勇气。
傅希如用自己的舞台实践证明:京剧这门千年艺术,依然可以在新时代“C位出道” 。
来源:微笑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