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8年,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她的父亲张绍进和母亲张盈盈都是上世纪60年代从台湾来到美国留学的高材生,外祖父张铁君更是当时声名远扬的学者。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04年11月9日,美国加州洛斯加托斯市被一层淡淡的哀伤所笼罩,这一天,36岁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汽车内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68年,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她的父亲张绍进和母亲张盈盈都是上世纪60年代从台湾来到美国留学的高材生,外祖父张铁君更是当时声名远扬的学者。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张纯如在很小的时候,就痴迷于阅读各类书籍,还喜欢给身边的人讲故事,这也为其日后的写作生涯埋下了伏笔。
1985年,张纯如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伊利诺伊大学,一开始,她选择了数学和计算机学双学位,希望能在理工科领域有所建树,可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她逐渐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还是文字和历史。
也正因如此,在大三那年,张纯如毅然决定转入新闻系,在新闻系毕业后,张纯如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出色的写作能力,顺利进入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记者。
在报社工作期间,张纯如勤奋努力,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她深入街头巷尾,采访各行各业的人物,用生动的文字记录下社会百态。
后来,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张纯如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研讨班深造,在那里,她接触到了更先进的写作理念和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并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
1995年,张纯如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著作《蚕丝:钱学森传》,为了完成这本书,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走访了钱学森的亲友、同事和学生,力求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钱学森形象。
这本书的发布,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到了钱学森院士的故事,也让张纯如在文学领域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但真正让张纯如的名字进入大众视野的,是1997年出版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源于她童年时期从家人那里听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张纯如的祖父张铁君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每当回忆起那段惨痛的历史,祖父总是神情凝重,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的故事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张纯如的心中,成为她日后写作的强大动力。
为了完成这本书,张纯如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她深知,南京大屠杀是一段被尘封太久的历史,要将其真实地呈现给世界,需要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证据。
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张纯如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资料搜集之旅,她走街串巷,四处寻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这些幸存者大多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而且很多人因为那段痛苦的经历而不愿再提及往事。
但张纯如没有放弃,她用真诚和耐心打动了他们,她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述,用笔记下每一个细节,有时甚至会因为幸存者的回忆而泪流满面。
除了采访幸存者,张纯如还前往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她从中国大陆、台湾到日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线索。
在日本,张纯如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日本右翼势力对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百般抵赖,他们试图掩盖历史真相,对张纯如的调查工作进行干扰和阻挠,但张纯如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她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寻找证据。
在为期两年的搜集资料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当年在南京的德国老人约翰·拉贝记录屠杀情形的《拉贝日记》,这份日记详细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种种暴行,是日本政府无法抵赖的历史证据。
1997年,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努力,《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终于问世,它不仅详细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更附上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证据,其真实性和说服力让人无法忽视。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在发布之后的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连续5个月名列前茅,先后印刷12次,发行20多版,销量达到了30多万册。
这本书也受到了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威廉·柯比的高度认可,这本书的发表,让世界各国人们都见识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真实历史,张纯如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书籍的不断传播传播,张纯如也成为了日本右翼势力攻击的目标,他们开始向张纯如发出恐吓信,信中充满了威胁和谩骂的语言。
除了恐吓信,张纯如还经常接到死亡威胁电话,有时,她甚至在家门口发现可疑人员的踪迹,这些不明身份的人在她家附近徘徊,眼神中透露出不怀好意,这种持续的压力和恐惧感,让她每天都活在恐惧中。
长期的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让张纯如患上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可尽管身心俱疲,张纯如依然没有放弃对历史的追寻。
2002年,张纯如凭借出色的学术成就,获得了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荣誉博士学位,这是对她多年来在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努力的高度认可。
2003年,她又出版了《美国华人史》,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研究领域,为了完成这本书,她再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采访了许多在美华人,记录了他们在美国的奋斗历程和生活故事。
可重度的抑郁还是将张纯如折磨的痛苦不堪,2004年,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的张纯如,在11月9日这天,在自己的私家车中饮弹自尽,自杀的这一天,她只有36岁。
在张纯如的告别仪式当天,她的丈夫布瑞特·道格拉斯悲痛欲绝,他身着黑色的西装,眼神中充满了痛苦和不舍,他缓缓地走到灵棺前,俯下身,轻轻吻了吻妻子的额头,这一瞬间,让无数人为之动容。
张纯如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充满了意义,她用自己的笔,揭开了历史的伤疤,让世界看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而人们也从未忘记过她的贡献,她的墓前至今鲜花不断。
新华网:她,叫张纯如 2022-03-28
共青团中央:以刀为笔,用生命为30万南京冤魂正名,而今她才“54岁”…… 2022-03-29
央视网:张纯如为谁而死? 2022-12-13
上观新闻:“这么多年她从未离开,她的精神与我们同在”——更多人接过张纯如未竟之业 2024-12-13
江南时报:去世20周年了,但南京人永远记得她 张纯如为30万冤死同胞伸张正义 2024-11-08
百度百科:张纯如
来源:大壮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