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员炫富“死”?230万假耳环全网破案,又一个“北极鲶鱼”女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7 13:18 1

摘要:名字很糅合,祖母姓黄,放在了父姓的前面,让这个听起来像父姓的女孩一路开挂。

黄杨钿(tián)甜,这个名字很特别,而她的家庭和人生更有意思。

名字很糅合,祖母姓黄,放在了父姓的前面,让这个听起来像父姓的女孩一路开挂。

她因在《楚乔传》中饰演童年楚乔而崭露头角,后来又名正言顺地获得出演少女版楚乔的机会。

童星出道的她,资源简直吊打其他小花,就连京圈格格关晓彤,都拿不到这样的剧本。

赵丽颖、周迅、杨幂、汤唯、迪丽热巴……

那些年爆款电视剧里女主童年角色,都落在了黄杨钿甜身上。

比如《如懿传》《楚乔传》《琅琊榜2》《秦时丽人》《筑梦情缘》……

观众没记住她不要紧,等她变成少女了,就直接演了爆款电视剧的女一号。

她不仅拿下《楚乔传2》成年女主角色,还以中戏、北电双料艺考高分被视为“00后小花接班人”。

前途无量,资源无限,真的羡煞让人!

然而,前几天的一场成人礼,却让她从云端跌落深渊。

她晒出自己的美照,配了一句“衣服是自己买的的,耳环是妈妈给找的”。

她佩戴的GRAFF祖母绿钻石耳环,官网价至少230万元,让她尝到被热搜辣评的滋味。

父亲是公务员出身,虽然自称多年前已经下海经商,但是女儿阔绰的装扮,从小就在各大平台上炫富的经历,还是迷雾重重。

网友顺藤摸瓜,将其家族“底裤”扒得一丝不挂。

黄杨钿甜,感觉就像那个北京协和医院的董医生。

如果专心做个务实的演员,也许这个世界就会安静不少。

她上一次炫富,是与贵妇一样的妈妈晒母女照。

然而妈妈脖子和耳朵上的珠宝,价值也至少50万起。

但是这次,她戴价值230万的珠宝参加成人礼,却更加咋舌。

东窗事发后,她马上说这是“赝品”,还指出真假的差异在哪里。

就连做大老板的爸爸也站出来说,这耳环是高仿。

网友偏不信,谁还戴假耳环参加聚会,更何况黄杨还是一位小明星?

如果,你再翻出她以前在公众平台上炫富的照片,就会发现她家早就住进了豪华别墅。

家里奢华,换句话说关晓彤小时的家也只有她家厨房那么大。

再有就是,她疑似还有一个弟弟。

那时,黄杨的父亲还没从公务员位置上退下来,全国也没有开放二胎政策。

黄杨父亲,黄某被曝曾任四川雅安市经合外事局公务员,负责灾后重建的招商引资。

在2014年雅安地震后注册公司,被质疑“发国难财”。

母亲经营移民产业,曾因纠纷上过法庭,而舅舅因走私证件入狱。

家族企业股权在父母和舅舅之间频繁变更,疑似利用公职身份谋私。

现在来看,仿佛一下子对上了。

女儿幼年住豪宅,母女俩穿高定,都与其父的公务员收入严重不符。

即便其父声称“八年前已下海”,但网友发现其名下公司注册时间与公职履历重叠,所谓“合法经商”难以自圆其说。

甚至还有网友挖出,在疫情期间黄爸的公司注册的生物科技公司,疑似是生产和供应疫苗的企业。

一场成人礼,让黄杨钿甜“天价耳环”曝光,这家生物公司马上就变更为美妆公司。

也许,这就是做贼心虚,也没有办法再“清者自清”。

黄杨钿甜的翻车,本质是公众对“特权阶级”的愤怒投射。

她的经历与北京协和医院“董小姐”事件如出一辙。

炫耀与身份不匹配的财富,引爆对权力寻租的集体想象。

更讽刺的是,她抢角上位、带资进组的传闻,像是顶替葛莉莎出演《楚乔传2》。

而这也恰好印证了网友对娱乐圈“资源咖”的刻板印象。

正如短剧《全资进组》所讽刺的,“钞能力”足以让剧本、角色、人设皆为其量身定制。

对比之下,内娱“真公主”们的生存法则截然不同。

华为二公主姚安娜虽被嘲“演技生硬”,但愿意在片场不断磨练自己,而其父任正非也公开支持女儿追梦。

姚安娜曾坦荡承认“公权私用”注册商标并道歉,家族财富来源清晰可溯。

刘亦菲身价超20亿,佩戴千万珠宝却低调投身公益,逛的最多的是买手店,从来没有炫耀自己的家、服饰等。

即便是“作精”虞书欣、“励志姐”蓝盈莹,炫富也以“努力逆袭”“正能量分享”为包装。

这就与黄杨钿甜“财富与权力勾连”的灰色叙事形成鲜明对比。

原来,真正的公主更懂得自爱、自重,也懂得保护自己和家人。

当刘晓庆在戛纳电影节红毯上,再次佩戴了那个价值连城,又巨大无比的翡翠项链后,马上就被人举报她又偷税漏税。

当《甄嬛传》里的余莺儿扮演者崔漫莉,在直播中炫耀无证酒驾的经历,结果直接被拘留。

她那种“特权思维”直接毁三观,她声称“交警不敢查我”,直接导致事业尽毁,成为典型的“德不配位”。

黄杨钿甜事件,就像是深圳“北极鲶鱼”案的翻版,俨然她就是官员孙女炫富牵出家族贪腐的翻版。

在“北极鲶鱼”事件中,网友发现其父任职期间分管房地产市场监管,而家族2018年购入天价别墅恰与其职务晋升时间重合,引发利益输送联想。

黄某家族的崩塌,更揭示了“不义之财”的致命性。

当炫富触及公权力廉洁性时,公众的监督放大镜将穿透每一件奢侈品,直至揭开权力与资本的灰色交易。

正如网友所言:“戴230万耳环不可怕,可怕的是耳环背后站着一位曾手握招投标大权的公务员父亲。”

从“酒驾丫头”到“北极鲶鱼”,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黄杨钿甜事件已从娱乐八卦升级为社会监督样本。

深圳纪委介入调查、中纪委官网转发报道,预示着这场“星二代炫富剧”正走向反腐深水区。

当娱乐圈的“资源特权”与公职人员的“廉洁红线”碰撞,唯有彻查真相、规范行业,才能避免下一个“北极鲶鱼”的诞生。

毕竟,靠父辈权力堆砌的“公主王冠”,终究抵不过阳光下的审视。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