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龍影Jackiemovie
编辑 |龍影Jackiemovie
唐晓澜,原本不过是天山派门下一个不被看好的小角色,连易兰珠这样的人物都曾对他视而不见。
风云骤起之际,正是他挺身而出,一剑护派门,一战震九州。
从被忽略的无名之辈,到令天下俯首的无敌强者,这中间究竟经历了什么?
昔年的七剑归隐天山之后,天山武学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
北峰凌未风与易兰珠的剑法登峰造极,南峰白发魔女的关门弟子武琼瑶独步江湖,塞外桂仲明更是开创武当北支,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繁华落尽终成空,转眼间昔日英豪纷纷远去,留下易兰珠独守寒山。
当时的天山派虽已分化为三大支脉,但最终只有天山本派得以延续。
武琼瑶虽有实力开宗立派,却选择归隐天山;桂仲明创立的武当北支本可与武当分庭抗礼,却因传人凋零而日渐式微。
这种局面让易兰珠倍感压力,她深知若不能选择合适的传人,天山派恐怕难逃没落的命运。
江湖中人都说,天山剑法精妙绝伦,若无人继承,终将随风消散。
易兰珠深知责任在肩,年过花甲仍不敢懈怠。
她深谙武学传承之道,既要找寻资质上佳之人,更要慧眼识得真心向武之辈。
当年武当北支的式微,不正是因为桂仲明虽得"达摩剑法"真传,却未能在塞外扎根?
他的三个儿子虽然武功不俗,却都离开塞外,四处漂泊,使得武当北支始终未能形成气候。这个教训,让易兰珠在选择传人时格外慎重。
江湖风云变幻,一柄游龙剑牵引出不平凡的因果。
那年渔岛之上,鱼亮大王设下鸿门宴,易兰珠以一己之力独战天叶散人、哈布陀、了因及神魔双老,剑法纵横捭阖,举重若轻。
她的剑势如行云流水,时而凌厉如秋霜,时而轻盈似春风,举手投足间尽显天山剑法的精妙。
这一战,不仅展现了易兰珠的盖世武功,更引来了江湖中人的瞩目。
观战者中,一位青年紧握游龙剑,神情专注。此人便是唐晓澜,因缘际会下成为易兰珠的记名弟子。
然而收徒之事,易兰珠却显得格外谨慎。她将天资聪颖的冯瑛带上天山,却只让唐晓澜做个记名弟子。这个决定背后,有着易兰珠深思熟虑的考量。
首先,唐晓澜的资质确实平平,与同期的吕四娘、冯瑛相比差距明显。其次,他曾拜师多人,武学根基驳杂,这在易兰珠看来是个不小的隐患。
要知道,天山剑法讲究心法纯正,根基不纯难登大道。不过,唐晓澜身上有一种特质打动了易兰珠,那就是他对武学的执着与专注。
在渔岛之战中,他虽然实力不济,却能从旁观战中领悟剑理,这份悟性让易兰珠看到了希望。
曲折成长唐晓澜的武学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年少时随师学艺,既拜追风剑周青为师,又得冯广潮指点,更跟随"铁掌神弹"杨仲英习武多年。
这些经历在易兰珠眼中,反倒成了羁绊。特别是在杨仲英门下的那段时光,虽然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却也让他的武学风格沾染了几分俗气。
这就像一块上好的璞玉,却经过了粗糙的琢磨,要想重新雕琢,反而比全新的材料更难。
易兰珠深知,要想让唐晓澜领悟天山剑法的精髓,必须先让他明白武学的真谛。
然而唐晓澜却以其独特的方式证明了自己。他性格沉稳,勤学好问,虽然资质不及同侪,却能以勤补拙。
那些杂乱的武学根基非但没有成为阻碍,反而让他对武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能够从不同门派的武学中汲取精华,融会贯通,这种能力在易兰珠看来实属难得。
经过多年的考验,唐晓澜的武学修为虽然进展缓慢,却走得异常扎实。
每一步都脚踏实地,不急不躁,这种态度让易兰珠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直到三十岁后,易兰珠才正式收他为入室弟子。这一等就是十余年,期间唐晓澜始终如一,从未有过半分怨言。
守护荣光岁月流转,江湖风云变幻。
冯瑛早已名震江湖,而唐晓澜依然默默修行。他的成长过程虽然缓慢,却异常扎实。
每一招每一式,都经过千百次的重复练习,直到完全融入骨髓。
随着吕四娘离世,武林格局再度洗牌,唐晓澜的武功竟然超越了冯瑛,成为天下顶尖高手。
这般成就,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他的武学之路,走的是一条大巧若拙的路子。表面上看他武功杂乱,实则是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与孟神通一战。
那时武林正道蒙难,唐晓澜如同当年的张丹枫一般挺身而出。
这一战不仅捍卫了武林正派尊严,更彰显了天山派的气节。
战斗中,唐晓澜展现出的不仅是精湛的剑法,更是一种无惧无畏的精神。他的剑法中既有天山派的清冷孤傲,又融入了自己多年来的感悟,招式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杀机。
这场战斗,让江湖中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大巧不工"。
一个默默无闻的记名弟子,终究成为了天山派的中流砥柱。他用实际行动证明,武学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招式的华丽,而在于对武道的真正理解。
余晖暮色时光飞逝,天山派在唐晓澜的引领下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将门派经营得有声有色,既有冯琳一家的加入,又有钟展和唐经天各自传人。这种改变,让天山派有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唐晓澜深知,一个门派若要长久传承,不能只靠几个顶尖高手,还需要有稳固的根基。
他打破了天山派一贯的清冷作风,让门派逐渐走向开放。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为天山派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细究之下,隐忧渐显。天山派虽然人数渐增,但顶尖人才却难觅踪影。这种情况,与当年的武当北支何其相似。
到了唐加源这一代,门派内部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纷争。这种变化,或许就是开放带来的必然结果。
江湖中人常说,剑走偏锋易,守正难。天山派在唐晓澜的带领下,虽然避免了人才断层的危机,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几分当年的清高孤傲。
一代剑客已远去,武林正道渐入暮年。唐晓澜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天山派的威严,却也在不经意间为门派埋下隐患。
结语一个门派的兴衰,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武功高低之争,而是关乎人心、传承,以及那份始终不渝的坚守。从不被看好的记名弟子,最终成为捍卫天山威严的中流砥柱,唐晓澜的故事,正是明证。
来源:龍影Jackie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