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的自我救赎——《朝云暮雨》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7 09:59 1

摘要:影片以现实主义的视角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与心理挣扎。核心围绕这对特殊夫妻的情感纠葛,试图探讨底层人物的命运、人性的执念与救赎。

未完成的自我救赎——《朝云暮雨》

今天聊聊中国电影《朝云暮雨》。

片名Strangers When We Meet (2024),别名穿婚纱的杀人少女。

电影讲述了老秦和常娟的故事,两位被命运捉弄的人,在彼此的陪伴中寻找安慰。

影片以现实主义的视角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与心理挣扎。核心围绕这对特殊夫妻的情感纠葛,试图探讨底层人物的命运、人性的执念与救赎。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电影逐渐偏离了最初的主题,节奏失调、人物塑造矛盾重重,叙事也显得过于情绪化,最终走向了一条充满戏剧性和煽情色彩的道路。

老秦27年刑期刚刚刑满释放,内心充满对父母的愧疚。他希望通过结婚生子来弥补过去的错误,并想借一笔意外得来的赔偿金重新开始,弥补欠下的债。

常娟因复仇误杀而服刑14年,带着对生命的绝望和对过去的忏悔,试图通过自杀结束一切,内心充满了赎罪的欲望。

这两个角色的设定充满张力,他们的“执念”构成了故事的核心冲突。

老秦渴望通过婚姻延续家族血脉,常娟却一心求死,想用生命偿还曾经的过错。

老秦的执念源于对父母深深的愧疚,想通过结婚生子弥补那些无法挽回的遗憾。常娟则因对死者的愧疚和自杀的冲动,深陷对生命的绝望。

两人的执念截然相反,老秦追求生命的延续,而常娟渴望结束一切,这种冲突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无法避免的悲剧。

影片的前半段细腻地描绘了两人关系的逐渐升温。从陌生到依赖,他们在彼此的温暖中找到慰藉。然而,当围绕是否要孩子的问题爆发冲突时,关系瞬间崩塌。

可惜,导演张国立未能准确把握节奏,反而将这场关键的对立简化为一场无趣的争吵和肢体冲突。老秦的愤怒与常娟的绝望,成为了情绪的单纯宣泄,缺乏对他们内心深处执念和痛苦的探究。

特别是常娟跳河后变为植物人的情节,影片质量急剧下滑。处理过于仓促,缺乏足够的情感铺垫,令观众难以与角色产生深切的共鸣。

影片的前三分之二,勉强可以称得上是现实主义,真实反映了边缘群体的生活状态。

当故事转向老夫少妻、生死相依的桥段时,画风突变。现实主义的基调瞬间崩塌,影片变成了一段充满纯爱色彩的坚守与等待。

这个转变让人摸不着头脑,仿佛在看两部完全不同的电影。沉重的主题被过度煽情的情节所淹没,削弱了影片的力量。

老秦和常娟的设定本该是影片的亮点,却在呈现上出现了偏差。

老秦形象缺乏层次,他的转变显得突兀,没有足够的铺垫,显得不够真实。

常娟的动机有时让人难以理解,显得牵强,尤其是最后她穿着婚纱跳河的情节,既不合逻辑,又过于戏剧化,给人一种为了煽情而煽情的感觉。

《朝云暮雨》原本凭借独特的题材和人物设定,拥有极大的潜力,然而却因叙事失控、人物塑造不够立体以及节奏失衡,最终沦为一部平庸之作。

导演张国立试图挖掘人性深处的复杂情感,通过老秦和常娟的故事探讨命运与爱情,却在叙事上走了偏路。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不够深刻,风格的急剧转变让整部电影的观感变得不协调,主题模糊不清,节奏散乱,人物的塑造缺乏深度。这些问题,使得影片的深度和高度都大打折扣。

情感的狂欢与崩塌,

错失的救赎与探索。

来源:妙看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