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写出歌剧《江姐》,刘少奇提意见,刘亚楼大恼:不改就关禁闭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6 07:50 1

摘要:国家一级编剧阎肃是为数不多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的作家,他的一生创作出很多伟大且经典的红色文学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歌剧《江姐》,他甚至因为这一出歌剧而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导语:国家一级编剧阎肃是为数不多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的作家,他的一生创作出很多伟大且经典的红色文学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歌剧《江姐》,他甚至因为这一出歌剧而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阎肃在创作《江姐》的时候有一些有意思的事,他曾因歌剧中的一些内容引发争议,当时刘少奇(开国元勋)、刘亚楼(开国上将)、刘志坚(总政治部副主任)三个人都让他改词,其中最为激动的就是刘亚楼:

阎肃啊阎肃,我们三个姓刘的都给你提出了意见,你怎么还坚持不改词?今儿我就要关禁闭!你就在我家里改,什么时候改出来什么时候放你走!

刘亚楼在四野时绰号“雷公”,情绪容易激动,但是在建国后,尤其是离开一线作战岗位后,情绪已经缓和很多了,但是此时却要关阎肃的禁闭,可见当时雷公有多急了。

阎肃是怎么创作出《江姐》的?他的哪些内容引起了争议?刘亚楼最后如何处理阎肃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刘亚楼指示阎肃深挖烈士功绩

阎肃于1930年生于河北保定,1940年就读重庆南开中学(跟随父母移居重庆)、毕业后就读重庆大学。1950年,阎肃被调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且以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慰问前线战士。

回国后,阎肃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隶属于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最开始阎肃的创作方向还是偏向空军的,他在1959年就创作了《我爱祖国的蓝天》,但是刘亚楼认为空军的文工团不应该只是为空军服务,应该深度挖掘一些烈士:

我们这些人呢,要珍惜烈士的献血,要牢记他们的牺牲,要加倍努力地投入革命工作。你们文艺工作者要用文艺形式来歌颂那些烈士。不是说什么都要搞空军的,也可以演别的戏嘛!

大家都知道,建国后解放军空军正在经历从无到有的阶段,这一阶段国家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所以空军的很多待遇都是定格的。这个时候作为空军的负责人,刘亚楼并没有全面侧重空军的发展建设,反而是让文工团多挖掘一些烈士事迹,足见刘亚楼的高风亮节。

在刘亚楼的指示下,阎肃决定把创作方向放在烈士身上,因为曾在重庆读书的缘故,所以阎肃的第一选择就是当时耳熟能详的江姐。虽然当时已经有长篇小说《红岩》了,但是阎肃的创作形式不同,他决定用歌剧的形式来传颂江姐的事迹。

阎肃认为第一手材料至关重要,所以他直接寻找《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从他口中得到了更多细节,并且还找到了江竹筠烈士的亲朋好友。为了让内容更具体、丰富,阎肃多次往返重庆、四川,从亲友口中总结出一个更加具体、生动的江姐。如此细致的研究,再加上无可挑剔的编剧功底,这也造就了文艺史上的丰碑《江姐》。

但是阎肃的作品创作出来后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给他带来压力的人还都大有来头,最有分量的就是国家主席刘少奇,其次还有开国大将罗瑞卿、开国上将刘亚楼、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都纷纷提出意见。

至于为什么这些人能提出争议,因为创作出版内容需要通过他们的审查,如果不是因为在审查这一关就被打回去了,原文发表的话争议恐怕会更多。

歌剧《江姐》中的修改部分

《江姐》中有一部分的修改还不是太大,比如《江姐·绣红旗》中原句是“含着热泪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说不出是悲还是喜……”罗瑞卿认为新中国的成立是烈士们很盼望看到的事,不存在说不出悲喜,所以建议修改为:“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

再比如,《江姐》中有一句唱词:春蚕到死丝方尽,留赠他人御风寒……刘亚楼认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虽然是典故,但是不能提现革命烈士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所以建议修改为:“春蚕到死丝不断”。

这些词的好坏都各有各的看法,被修改的部分也未必就是错误的,也有很多人认为原词也有一番意境。争议最大的部分就是《江姐》中甫志高说的劝降词:

多少年政治圈里较短长,到头来为谁辛苦为谁忙?看清这武装革命是空流血,才知道共产主义太渺茫。常言说英雄豪杰识时务,何苦再出生入死弄刀枪?倒不如,抛开名利锁,逃出是非乡,醉里乾坤大,笑中岁月长,莫管他成者王侯败者寇,再休为他人去作嫁衣裳!

这段劝降词引起的争议较大,刘少奇、刘亚楼、刘志坚都认为这段不合适,对于一些意志不坚定者来说,这段劝降词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在身处困境中可能会产生动摇心理。外加上这段劝降词有一股浓厚的功利主义,缺乏革命精神。

阎肃本人认为用这段劝降词更能体现江姐那些烈士不动摇的革命精神,而且如果要改词的话,一时半会很难找出合适的替代词。刘少奇、刘亚楼他们虽然提出意见,认为这段不合适,但是也没能提出修改意见,修改这块无从下手。

因为长期不动手修改,刘亚楼也开始着急了,为了不让阎肃消极怠工,也想着给他点压力,所以刘亚楼干脆把阎肃带到家里来,就这样盯着阎肃改词。就这样,阎肃被刘亚楼关了“禁闭”,一直在刘亚楼家里呆着,直到憋出了新的劝降词:

你如今一叶扁舟过大江,怎敌他风波险恶浪涛狂;你如今身陷牢狱披枷锁,细思量何日才能出铁窗。常言说活着总比死了好,何苦再宁死不屈逞刚强?倒不如,激流猛转舵,悬崖紧勒缰,干戈化玉帛,委屈求安康,人逢绝路当回首,退后一步道路更宽广!

两个版本的劝降词一对比就知道高低,很明显后者的力度不如前者,但是后者没有那么大的消极作用和功利主义。所以后者就成了上映时的专用版本,但是前者也保留了下来,好坏后人评。

这一次阎肃被关“禁闭”后,那就开启了他的“禁闭”生涯,每当阎肃创作遇到瓶颈时,刘亚楼就关他“禁闭”,《江姐》的主题歌就是刘亚楼关阎肃“禁闭”时憋出来的。在刘亚楼的督促下,《江姐》被阎肃打磨成一座无法翻越的丰碑,而阎肃也因此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说到这,大家可能觉得刘亚楼太急了,认为优秀的作品就应该花费时间来打磨,不该这么着急。但是说实话,刘亚楼没有时间了。

1964年刘亚楼的身体就已经不行了,他十分注重这部作品,从编剧本到改剧本,再到选角上映,刘亚楼可以说是亲自点将,亲自过问,亲自督促,他为这部剧本耗费了太多的精力。在歌剧上映次年刘亚楼将军病逝,在往后的日子里阎肃每每回忆创作过程时,都表示他永远敬佩和怀念老领导。

来源:江郎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