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就是王静,演了三十多年戏,从来都没当过顶流,但却让观众记住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角色。记者问她为啥不着急拍戏,她笑着说:“好茶要慢慢泡,好戏得细细磨。”
在横店影视城的某个角落,你可能会看到一个穿着棉布衬衫的中年女演员。
她不像别的明星那样前呼后拥的,总爱捧着保温杯坐在小板凳上翻剧本,还时不时掏出钢笔在空白的地方写满批注。
这就是王静,演了三十多年戏,从来都没当过顶流,但却让观众记住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角色。记者问她为啥不着急拍戏,她笑着说:“好茶要慢慢泡,好戏得细细磨。”
要说王静怎么走上演艺这条路,那还得追溯到她小时候。
她在青岛39中上学的时候,老校长可能压根没想到,这个在文艺汇演上跳《红色娘子军》的姑娘,以后会和唐国强、倪萍这些校友一样,都混上演艺圈。
王静小时候的梦想其实是当舞蹈家,每天天不亮就跑去少年宫练功。直到18岁那年,教舞蹈的老师私下跟她说:“你这身高在芭蕾舞团太吃亏了,要不试试表演?”
这话就像一盆冷水浇醒了王静。她拿着父母给的5块钱报名费,稀里糊涂地去考山东艺术学院。当时她800度近视,差点就落选了。
幸亏蓝瑛教授力排众议,说:“这孩子眼睛里有灵气!”还亲自带她去做了当时很少见的视力矫正手术。多年后,王静回忆起这事还后怕呢:“要不是蓝老师坚持,我现在可能就在纺织厂当女工了。”
九十年代刚进海政文工团那会儿,王静可没少受排挤。
有次剧组聚餐,投资方端着酒杯过来搭讪,她直接拎起包就走人。副导演追出来骂她不懂规矩,她硬邦邦地回怼:“我是来演戏的,不是来陪酒的!”
结果第二天女二号就换了人。这种“犟脾气”让她吃了不少亏,但也积攒下了好口碑。
2005年拍《国家公诉》的时候,原本定了她演检察长夫人,临开机却被关系户给顶替了。没想到三个月后,导演又打电话来求她救场——那个空降的演员连台词都背不利索。
王静连夜坐火车赶到片场,带着满脸疲惫直接开拍,结果一条就过了。
2001年,她父亲突发脑中风,当时她正在山西拍戏,连夜找老乡借了辆拖拉机,冒雨开了7小时山路赶回青岛。
在ICU门口守了28天,她学会了看监护仪数据、给父亲做康复按摩,连护士都夸她专业。2010年,她母亲查出宫颈癌晚期,王静推掉所有戏约,带着病理切片跑遍北京上海的大医院。
有次在协和医院挂号排到凌晨两点,保安都认识这个天天抱着CT片的女演员了。后来她硬是说服医生采用保守治疗,每天亲自给母亲熬中药,把五年生存率从30%提高到了现在的第十三个年头。
现在的王静在青岛有套带小院的老房子,院子里种着金银花和薄荷。她每天雷打不动六点起床,先打半小时八段锦,再给九十多岁的老母亲熬小米粥。
剧组的年轻人最爱往她房间跑,因为总能蹭到各种养生茶——春天喝玫瑰枸杞,夏天煮酸梅汤,秋冬必备雪梨银耳。
群演们热得直冒虚汗,王静从保温箱里端出提前冻好的绿豆汤,挨个给大家分。场务小姑娘中暑了,她掏出随身带的藿香正气水,还教人家按摩内关穴。导演开玩笑说她该去考个医师资格证,她摆摆手:“都是照顾老人练出来的土方子。”
去年有部医疗剧找王静演肿瘤科主任,她特意跑去青大附院跟班半个月。看着她在片场熟练地操作模拟监护仪,给群演讲化疗注意事项,不知道的还以为真是专家出诊呢。
有场临终关怀的戏,她建议编剧加上“给病人涂护手霜”的细节:“癌症晚期皮肤干燥,这个动作能让家属感受到医生的温度。”
如今的影视圈天天喊着“大女主”,王静却用三十年时间诠释了另一种可能——不用天天上热搜,不必艳压谁,就安安静静把每个角色演透,把生活过扎实。
就像她家院子里那棵三十年的石榴树,春天开花不争艳,秋天结果不喧哗,但每个路过的人都会记得,那抹沉甸甸的红。
来源:娱乐白名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