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日,有网友偶遇了孙小梅,离开了镜头的她看起来稍微有点发福,没有过多的妆容修饰,要不是她浑身透露出与众不同的气质,还真的差点没认出来。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前几日,有网友偶遇了孙小梅,离开了镜头的她看起来稍微有点发福,没有过多的妆容修饰,要不是她浑身透露出与众不同的气质,还真的差点没认出来。
如今的她,风韵犹存,生活真实又幸福,没事干还去跳跳广场舞,丝毫不像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央视一姐。
1966年,孙小梅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文艺家庭。
父亲是音乐学院指挥,母亲则从事着舞蹈行业相关的工作——这个背景几乎注定了她与艺术的深缘。
在家里她排行第三,上还有两个哥哥,母亲在家翩翩起舞,父亲指挥着两个儿子学琴,在耳濡目染下孙小梅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有次哥哥在家练琴,弹了一首悲伤的曲子,一曲演奏完毕,一回头就看见小妹吧嗒吧嗒的掉眼泪。
哥哥吓得忙问她怎么了,孙小梅擦着眼泪,”这曲子太难受了听的人想哭。“
一旁闻声赶来的父母对视一眼,都察觉到了这个孩子的不平凡。
在父母有意培养下,她五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六岁起接受了正规的音乐训练,这一练就是十二年,到了她18岁,技术已接近专业水准,几乎可以进入职业演奏的门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从小练琴的文艺少女,最后却走上了播音主持的道路。
1984年,孙小梅同时被上海音乐学院与北京广播学院录取。家人原本希望她继续音乐,但她却做出了一个看似“跳轨”的选择——去北京广播学院,学播音。
进入北广后,她如鱼得水,因为外形姣好、才艺丰富,她成了校内广受瞩目的人物。
她会唱歌、跳舞、画素描,能拉琴,能写诗,还因为清纯的气质和一口正在练习中的普通话,被学生会多次邀请主持校内活动。
她曾一度对着字典练发音,晚上用手电照着练口型,半年后普通话已接近标准。
她给自己立下一个誓言:“十年内不谈恋爱。”她对同学说,“我要把这十年都给事业。”
在大三那年,她获得了去沈阳电视台实习的机会,虽然当时条件艰苦,衣食住行都紧张,但她第一次在镜头前播报新闻,兴奋得一夜没睡。
1989年,孙小梅正式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下周荧屏》的主持人。初登央视舞台,她曾因穿着朴素、台风生涩被观众质疑,录完节目甚至在后台哭过。
但她没有退缩。她的节目风格清新脱俗,不做作、不媚俗,很快赢得观众喜爱。
1993年,她作为央视首位主持人前往台湾拍摄专题节目,访谈风格沉稳自信,被当地媒体称赞“不输台湾一线女主持”。
之后她意外发行了音乐专辑《轻轻地问,轻轻地唱》,其中歌曲由她亲自作词。
该专辑登上多个榜单,与刘德华的《忘情水》“同台竞争”,不少人甚至以为她是专业歌手。
但在这个事业顶峰,她却选择了“暂停”。
1998年,央视正打算为她推出新栏目时,孙小梅却提出要去美国读书,她选择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在那里主修传媒和纪录片方向。
她在国外不仅拿下多个学生纪录片奖项,还在一次留学生聚会中,邂逅了后来成为她丈夫的海归男——一位当时在哈佛深造的理工男,言语温和,气质儒雅。
两人跨越千里谈恋爱,她在南部,他在东北部,靠书信和电话维系感情。
2003年,孙小梅回国,他也毅然放弃美国高薪工作,选择和她一起留在北京创业。
家庭生活2004年,38岁的孙小梅终于生下儿子,第一次抱起孩子,她哭得不能自已。
她放慢了工作节奏,把更多时间留给家庭,她陪儿子练琴、比赛、旅游,不做“望子成龙”的母亲,只愿他健康快乐。
丈夫事业顺利,有媒体称他为“反面教材式的大男子主义”——因为他太能干家务、太愿意陪老婆孩子。
在那个央视名人婚姻频频破裂的年代,他们一家三口却始终稳定温馨。
孙小梅并没有在母职中完全“隐退”,近年来,她主持了《年年有戏》《央young之夏》《乐享汇》等栏目,还拿下“金话筒”等行业大奖。
她也参加文化节目录制、传统艺术推广,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尝试将自己的兴趣转化为新的表达形式:绘画。她举办过个人画展,用画笔记录自己的故事。
如今59岁的她,偶尔“发福”,但依旧神采飞扬,她在社交平台更新生活状态——晒美食、跳广场舞、和老友聚会。
网友亲切地称她为“人生赢家”,但她更愿意称自己是“时间管理得不错的普通人”。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完——
审核|蜉蝣
注:原创首发,抄袭必追究到底!
信源1:百度百科 孙小梅
信源2:新浪网 2024年06月24日 15:07《央视美女主持孙小梅:嫁小2岁海归丈夫,如今成为人生大赢家》
来源:远川Talk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