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我一生最大遗憾,4个孩子3个残疾,临终才发现是自己造成的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6 18:56 2

摘要:说起谢晋,很多人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电影大师”。他拍的那些片子,比如《红色娘子军》、《芙蓉镇》、《鸦片战争》,在中国电影史上绝对是响当当的存在。可你要是以为谢晋的人生只有光鲜亮丽的那一面,那就错了。他的家庭故事,比他拍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要揪心。四个孩子,三

说起谢晋,很多人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电影大师”。他拍的那些片子,比如《红色娘子军》、《芙蓉镇》、《鸦片战争》,在中国电影史上绝对是响当当的存在。可你要是以为谢晋的人生只有光鲜亮丽的那一面,那就错了。他的家庭故事,比他拍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要揪心。四个孩子,三个残疾,这事儿成了他一辈子甩不掉的阴影。到了晚年,他才猛然醒悟,这一切可能跟他自己脱不了干系。

谢晋1923年出生在浙江上虞,那地方不算大城市,但家里条件可不差。祖上是东晋名臣谢安,到了他爷爷那辈儿,还是当地有头有脸的文化人。谢晋的爸在香港做会计师,算得上事业有成,妈则是大家闺秀,读过不少书。这样的家世,按理说谢晋应该走一条正儿八经的路,比如考个好大学,出国镀金。可他偏偏不走寻常路,从小就迷上了戏曲和电影,跟家里人的期待完全不搭边。

小时候,谢晋在上海念小学。那会儿上海是中国最洋气的地方,好莱坞的片子一上映,准能第一时间传过来。谢晋一有空就跑去看电影,别的孩子可能还忙着玩儿,他已经开始琢磨电影是怎么回事儿了。到了高中毕业,家里人还指望他走正道,他却一咬牙,跑去四川考了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这学校不简单,里面有曹禺、焦菊隐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教课。谢晋在那儿学得特别认真,算是正式踏上了艺术这条路。

1943年,他还没毕业就辍了学,跟着老师去了重庆,在中国青年剧社干活儿。别看只是个起点,他啥活儿都干过,场务、跑龙套、管道具,啥苦都吃过。1948年,他进了大同电影公司,干助理导演和副导演。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去华北革命大学学了点政治,后来进了长江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一步步熬成了导演。那时候的谢晋,年轻有冲劲儿,心里装着大梦想。

1953年,谢晋正式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当上了导演,算是开启了他的黄金时代。1957年,他拍了《女篮五号》,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片子一出来就火了,还拿了国际青年电影节银奖和墨西哥国际电影周的银帽奖。1961年的《红色娘子军》更牛,直接拿下百花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成了中国电影的经典。1965年的《舞台姐妹》也不简单,讲得深刻又细腻,得了伦敦电影节的萨瑟兰奖杯。

谢晋拍片子有个特点,喜欢把政治主题和情感故事揉一块儿,既有教育意义,又能打动人。他的电影里,女主角往往是亮点。比如《红色娘子军》里的吴琼花,讲的是个女奴怎么觉醒参加革命;《舞台姐妹》里的春花和月红,一个坚持艺术,一个被政治裹挟,命运完全不一样。到了80年代,他的作品更上一层楼。《天云山传奇》拿了金鸡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高山下的花环》揭军队里的官僚问题,《芙蓉镇》直接把文革对普通人的伤害拍得透透的,还得了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水晶球奖。

谢晋的片子不光在国内火,国外也认。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和导演协会唯一的中国会员,还当过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文联副主席。他的“谢晋模式”影响了一代人,很多人提起中国电影,都绕不开他。可谁能想到,这么一个风光无限的人,家里却藏着那么大的悲剧。

谢晋跟妻子徐大雯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按理说,孩子多是福气,可谢晋家的福气却变成了苦难。除了大儿子谢衍正常,其他三个孩子都有智力问题。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受不了,更别提谢晋这么个大忙人了。

先说长女谢庆庆,生下来没多久就查出智力有点问题,虽然不算太严重,但也够让人揪心的。二儿子谢建庆,外号阿三,情况更糟,不光智力低,还老犯哮喘,身体特别弱。小儿子谢佳庆,叫阿四,可能是最惨的,癫痫加上智力障碍,完全没法儿自理。谢晋和徐大雯没辙,只能一边忙事业,一边拼了命地照顾这几个孩子。

为啥会这样?外边儿猜来猜去,最后都指向了谢晋爱喝酒这事儿。谢晋喝酒不是一般的厉害,拍片子时老背着个酒壶,里面装的全是白酒。有回他在节目里端起一瓶白酒一口干了,周围人都看傻了,直接给他起了个“酒仙”的外号。年轻时,他喝酒跟喝水似的,没怎么当回事儿。可到了晚年,他自己也开始怀疑,这么多年喝酒会不会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

科学研究倒是说了点门道,父母酗酒确实可能增加孩子智力障碍的风险。虽然具体怎么回事儿还没完全搞清楚,但谢晋的习惯被很多人认为是原因之一。他自己也说过:“按老传统,他们是‘讨债鬼’,我前世欠了他们的,今世来还,可我还不起。”这话听着挺沉重,能感觉到他心里那份愧疚和无力。

尽管家里事儿这么多,谢晋没停下拍电影的脚步。他的片子里老能看到一种韧劲儿,可能就是从这苦日子熬出来的。他把对家人的感情都融进了作品里,那些关于坚持和牺牲的故事,说不定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到了晚年,谢晋还是没闲着。1997年,他拍了《鸦片战争》,纪念香港回归。这片子花了1200万美元,讲的是清朝跟英国在鸦片问题上的冲突。虽然故事有点平,但历史感很强,挺能看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他还搞了个谢晋恒通公司,想试试电影市场化的路子。

在教育上,他也没落下,当过上海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电影学院院长,带了一堆学生。他教课特别实在,总跟学生说要拍贴近生活的片子,把中国电影的人文味儿传下去。学生们都挺尊敬他,觉得他不像大导演那么高高在上。

可2008年,命运又给了他一记重拳。大儿子谢衍得了肺癌,走得特别快。那年8月23号,谢衍去世了,才59岁。谢衍是谢晋最得意的孩子,留过学,拍过片子,还帮着谢晋弄舞台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他走之前,把美国的房子卖了,回来陪父母,还立了遗嘱,把75%的财产留给弟弟谢佳庆,25%给爸妈。这份心让谢晋特别感动,可也更难受。

谢衍走了,谢晋像是丢了魂儿。朋友说他四天四夜没合眼,走路都晃悠。邻居看他那样子,都说他像是活不下去了。谢晋一直叮嘱谢衍要照顾弟弟,可现在弟弟还在,他却先没了儿子,这打击太大。同年10月18号,谢晋回上虞参加母校春晖中学的百年校庆,结果早上在酒店被发现没气儿了,84岁。死因没公布,但大家都猜,跟丧子之痛和喝酒脱不了干系。

谢晋走后,电影圈炸了锅。葬礼上,刘晓庆、姜文、赵薇这些大腕儿都哭得不行,好几千人来送他。有个博主宋祖德说了些不好听的话,惹了众怒,几百万网友替谢晋说话,可见他在大家心里多有分量。家里怕谢佳庆知道爸死了会犯病,一直瞒着他。谢晋生前给他留了上虞的老宅和上海的房子,算是最后的安排。

谢晋这一生,太不容易了。电影上,他是大师,拍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儿;家里,他却是个背着遗憾的普通人。四个孩子三个残疾,临终前才发现可能跟自己有关,这份痛谁都扛不住。他的故事告诉咱们,个人的选择有时候后果很深远,可他的成就也证明,艺术真能扛过生活的苦。

谢晋走了,他的电影还在。你要是看过他的片子,或者对他的故事有啥想法,欢迎在下面聊聊。他的遗憾和辉煌,到底给你留下了啥印象?

来源:作家杨文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