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被实名举报偷税漏税,涉及金额巨大,上海市税务局已介入!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6 14:06 2

摘要:谁能想到,曾经的"影坛女皇"刘晓庆,在偷税漏税这滩浑水里又栽了跟头?举报人甩出的转账记录、阴阳合同、空壳公司三连锤,直接把#刘晓庆被实名举报偷税#送上热搜榜首。看着330万借款在两个月内"洗白"成代言费的操作,吃瓜群众手里的瓜都要惊掉了——这到底是娱乐圈的常规

刘晓庆被实名举报偷税漏税,涉及金额巨大,上海市税务局已介入!

谁能想到,曾经的"影坛女皇"刘晓庆,在偷税漏税这滩浑水里又栽了跟头?举报人甩出的转账记录、阴阳合同、空壳公司三连锤,直接把#刘晓庆被实名举报偷税#送上热搜榜首。看着330万借款在两个月内"洗白"成代言费的操作,吃瓜群众手里的瓜都要惊掉了——这到底是娱乐圈的常规操作,还是真有人把税务局当傻子耍?更绝的是,这家注册资本3万块的皮包公司,居然能开出66张增值税发票,这波"空手套白狼"的神操作,连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2020年底那笔330万的转账,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刘晓庆珠宝公司向关联企业借款时,估计谁都没想到这笔钱会开启"七十二变"模式。前脚刚打完款,后脚刘晓庆就亲自披挂上阵,以个人名义签下所谓的"形象代言合同"。这波操作堪称行云流水:1月31日签约当天,330万就精准落袋上海弈熙文化传媒中心——这个刘晓庆100%控股的"小作坊"。

要说这钱转得有多急?从借款到"代言费"的转换比川剧变脸还快。但蹊跷的是,双方既没见着广告投放,也没见着品牌露出,活脱脱就是现代版"皇帝的新衣"。更绝的是,接下来的发票开具堪称疯狂:24次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得比双十一剁手还勤快,后续42张发票更是把6%的税率玩出了花。这哪是正常商业操作?分明是把27%的个人所得税当空气!

有网友算过账:按正常个税得交89.1万,换成经营所得只要19.8万,里外里差出三辆保时捷。难怪举报人王先生气得跳脚,直指这就是"合法外衣下的非法勾当"。而那个注册资本仅3万块的传媒中心,活脱脱成了"点石成金"的魔术道具。

上海弈熙文化传媒中心的底细,简直比谍战剧还精彩。2017年注册时只填了3万块注册资金,办公地址查无实处,员工社保零记录,却能在2021年开出66张增值税发票。这种"三无企业"(无场地、无员工、无业务)的操作,堪比用玩具印章盖政府公文。

更魔幻的是股权转让大戏:2021年刘晓庆把34%股权白送给许可筠的公司。可这个"接盘侠"的身份信息居然是伪造的!这就好比在房产证上写了个"孙悟空",转头就把房子过户给"猪八戒"。税务专家直呼内行:这波操作既规避了股权转让税,又给资金流动加了层"防弹衣"。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企业定位——既是刘晓庆个人工作室,又是旗下公司的"万能发票机"。从珠宝公司到影视公司,需要发票就找它,活脱脱的"税务变形金刚"。有网友调侃:这哪是文化传媒中心?分明是"税务魔术中心"!

把时间轴拉回2002年,刘晓庆因偷税入狱422天的旧案,就像打在公屏上的预言。当年其妹夫靖军顶包入狱的剧情,与如今许可筠的"假身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难怪举报材料特别强调:这已是刘晓庆在上海第三次因同类问题被行政处罚。

但这次的操作明显升级换代:从简单粗暴的隐匿收入,进化到利用税收洼地、核定征收等政策玩"合法避税"。就像把土制炸药换成了智能导弹,杀伤力翻了不止十倍。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种"税收筹划"在娱乐圈已成潜规则,但像刘晓庆团队这样"把政策漏洞当大门走"的,确实少见。

更值得玩味的是时间线:2020年借款,2021年密集开票,同年转让股权。这节奏把控得比演唱会黄牛还精准,完美踩着税收政策调整的空档期。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次被老熟人举报,恐怕不是"巧合"二字能解释的。

从"阴阳合同"到"工作室避税",明星们的花式操作总能突破想象。这次事件暴露的新套路——"借款转经营所得",堪称避税界的"乾坤大挪移"。先把个人收入包装成企业借款,再通过虚构业务转化为经营所得,最后利用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完成洗白,整套流程行云流水。

但专业人士指出致命漏洞:根据《税收征管法》,这种没有真实业务支撑的合同,分分钟会被认定为偷税。就像给房子刷层新漆假装新房,税务局一查建筑年份就露馅。更讽刺的是,涉事企业连最基本的经营痕迹都没有,这种"皇帝的新装"式避税,简直是把稽查人员当瞎子。

娱乐圈的"税斗士"们也该醒醒了:金税四期系统上线后,资金流、发票流、业务流全在监控之下。那些靠皮包公司、阴阳合同、虚假申报的套路,终将成为埋葬明星事业的坟墓。

这起举报事件撕开了文娱圈税收乱象的冰山一角。当18线小明星都开着工作室避税时,我们不得不追问:核定征收政策到底肥了谁?某些地方为招商引资给出的税收优惠,是否成了明星们的"避税天堂"?

更值得警惕的是产业链式犯罪:从代办空壳公司的黑中介,到配合做账的"灵活会计",再到提供政策解读的"税务专家",整条灰色产业链都在啃食国家税收。就像举报人所说,330万可能只是九牛一毛,背后不知道藏着多少个330万。

但普通打工人每月工资明明白白扣税,明星动辄百万的收入却能"合理避税",这种反差怎能不让人愤慨?当我们在为个税起征点该不该提高争论时,有些人早已把国家税制当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从2002到2025,刘晓庆的"税月风云"演绎着不变的剧本。但这次举报不同以往——既有企业内部人反水,又有金税工程的技术加持,更遇上娱乐圈税务整顿的风口。我们不禁要问:当"合理避税"成为高收入群体的标配,普通劳动者勤勤恳恳缴纳的税款,是否正在为某些人的贪婪买单?如果连实名举报都扳不倒明星的避税套路,我们又该拿什么守护税收公平的底线?这场事关每个人钱袋子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二以侃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