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五月天:守住那份一路陪伴的晴朗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6 12:44 3

摘要:而今年,这种感觉出现在了一场安静的联名里。没有密集投放资源,也没有刻意营销,只是一条短片、一家主题门店、一句歌词印在杯套上,便让很多人在社交平台停下脚步。

每年夏天,总有一些画面会被悄悄收藏——一段旋律、一杯冰咖啡、一句说不出口的情绪,它们来得很轻,却总能留得很久。

而今年,这种感觉出现在了一场安静的联名里。没有密集投放资源,也没有刻意营销,只是一条短片、一家主题门店、一句歌词印在杯套上,便让很多人在社交平台停下脚步。

不是“太炸了”,而是“有点想哭”;不是“谁又上新了”,而是“我记得那年夏天我也在星巴克听五月天”。

就这样,一次看起来有温度且有穿透感的合作,悄悄在用户的情绪缝隙里生了根。主角,是星巴克和五月天。它不是流量组合,而更像是一场记忆与现实的对位——关于夏天、关于陪伴,也关于那些从未说出口,却一直被记住的片段。

为什么是五月天?为什么是星巴克?在品牌纷纷抢跑的节奏里,这样一场温和的联名,又为什么反而被真情接住了?

当回应成为连接
联名的起点不是策划,而是善意

在几乎所有联名都声势浩大地“宣发在前”的当下,这次星巴克与五月天的合作显得有些特别——它并不是从一份策划案起步的,而是从一段几乎可以被忽略的门店日常中“长出来”的。

故事要从2024年11月说起,五月天在上海东方明珠举办“天空卜览限定店”期间,粉丝排队现场有星巴克门店伙伴主动为五迷送上热饮、为他们打气加油。社交媒体上的一则小视频记录下了这段真实互动,引发了五迷社群的情绪共鸣:“星巴克怎么还不和五月天合作?”

原本只是门店伙伴基于服务习惯的一句问候,却意外成为一场跨界联动的情绪引线。于是,这场联名的发起,不再是品牌主动造势,而是品牌愿意认真听进用户的期待,并真诚回应。

正因如此,这次合作的展开路径也显得特别克制:没有高频投放,没有密集种草,而是一切“刚刚好”。

主题短片《你心中的五月天》率先上线,五位成员以第一人称讲述各自心中的“五月天”,不是代言宣言,而是情绪陈述,没有一处产品植入,反倒因为足够真诚、留白适度而引发大量自发转发。

视频中所传递的“晴朗,不在天气,在心里”的情绪坐标,迅速在社交网络中获得共鸣。短片上线当日就登上多个社媒平台热榜,评论区里粉丝留言“好的Campaign永远来自于真诚 ”“怎么回事~看得有点想哭”。

而品牌的回应远不止于此。联名门店的落地让这种情绪从线上延伸至线下:上海东方明珠店作为首站,不仅在门店装饰与背景音乐上全面“五月天化”,更通过细节不断放大粉丝的参与感。

比如,循环播放的五月天歌单,让进门的每一刻都像回到某段熟悉记忆;门店墙面设置的五迷互动区,成了留言、涂鸦、打卡的情绪出口;还有透卡同款镜面、mayday咖啡车等布景巧思,将原本松散的回忆都具象化了。而更多主题门店,也将在全国陆续亮相,把这份共鸣从一城延续到更多城市。


粉丝之间的自发内容也在同步涌现。打卡、拍照、截图啡快点单口令、收集联名周边、在杯套上写下想说却没说的话……这些原本属于个人记忆的碎片,被以社交内容的形式重新连接起来。没有人被要求参与,但每个人都在表达参与感。这种来自用户主动生成的情绪图层,恰恰构成了这场联名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尤其是在昨天刚上线的星巴克歌词杯中,粉丝的创作热情被充分激发。在社交平台上,有人晒出自己收集的不同歌词杯,按照歌词主题或歌手名字整齐摆放;有人动手将杯身的歌词制作成透卡,方便随身携带;还有人洗净杯身,插上鲜花放在家中做装饰。这些创意巧思,让原本的饮品容器成为了装载故事与情感的载体。


此外,与STAYREAL的周边联名也展现了这一轮合作在物理触达层面的诚意。

从星杯、联名杯垫到会员星礼包,几乎每一款产品都围绕“咖啡挚友”这个关键词展开,不只是粉丝向纪念物,更是品牌与用户关系的一种具象化。金星、钻星会员预购当日几乎被抢购一空,真正让粉丝“上头”的并不是抢购本身,而是“这是真的懂五月天、也真的懂我们”的那种设计温度。


这就是为什么,这场联名从不显得喧哗,但它却不知不觉间,让用户主动参与,愿意分享,愿意说“这不是一次合作,这是一次相互确认”。这正是星巴克最擅长的方式:它并不试图抢在用户前面告诉你应该感动,而是等你准备好,然后在你身后,轻轻接住那份情绪。

共鸣早已发生
不是开始联名,而是终于在第三空间相遇

联名的意义,有时并不在于“创造了什么新故事”,而是让我们意识到:原来这两个名字早已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同一帧里。

在华语乐坛的星空中,五月天始终以自己的节奏前行。他们不急于追赶时间,而是用自己的步调诠释 “陪伴” 的意义。他们慢慢写歌,慢慢地开演唱会。就这样,在漫长的时光里,他们的音乐悄然融入一代人的生活,成为岁月中不可或缺的温暖存在。

这份“稳定”“长期”“低调却始终在场”的特质,正是星巴克在品牌语境中努力构建的感知。

它不以价格博关注,也不靠爆品制造高频流量,而是更愿意在“第三空间”里提供一个被容纳、被喘息的缓冲地带——通过伙伴、音乐、文案、产品等细节,共同编织出一次印象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品牌价值超越咖啡本身,成为用户的情感载体。

所以,这场联名才如此自然。绝非品牌搭配出效果,而是它唤醒了很多人内心已经存在的连接。


阿信的一条微博几乎精准标注了这种连接的真实来源:他说,1999年在星巴克写歌,《终结孤单》的尾奏里藏着那个咖啡馆的声音,“那个咖啡馆,你的城市也有”。这样的重叠不是刻意制造的情感桥段,而是与粉丝彼此在空间里的真实交汇。

而当品牌社交媒体人格“星子”在微博、小红书上一一回复五迷,门店伙伴在杯套和纸袋上不断手写歌词、绘图、创意输出时,那种“生活中有点被在意”的感觉就具体了。你会突然意识到,这不只是一场联名,这是在提醒你:你一直在他们的视线里。

这才是这场合作最稀有的地方——它从未制造关系,却完整地回应了一种已经存在的感情结构。五月天和星巴克的关系不是绑定,而是共识,不是强关联,而是共同气质的彼此照见。

品牌与人的关系
从来不是绑定,而是彼此看见

真正令人动容的联名,不是创造了多少声量,而是它能不能触发一个关于“关系”的更深层提问——品牌和用户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连接?

在星巴克与五月天的合作中,我们看见了一种不靠流量驱动、不靠情绪操控的关系模型。它不强调“你需要我”,而是默默说着“我一直在”。

它不是情绪消费的引爆点,而是一次长久陪伴后的轻声回应。这种关系的价值,并不在于短期转化,而在于它让品牌成为用户生活的可靠背景,让用户相信:在生活高低起伏之间,有一些声音和空间始终会在原地等待。

这种连接模式,或许正是品牌在联名时代中最值得珍视的底色——不靠高频动作取胜,而靠长期信任沉淀;不靠刺激获得注意,而靠温度打动心智。

它提醒我们,好的联名不是让品牌“更热”,而是让用户“更近”;不是放大品牌自我表达,而是让人们在品牌中找回一部分关于自己的叙述权。

五月天曾在歌里写过,“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也曾唱过“我不转弯,是为了让你能追得上我”。这些歌词看似日常却饱含情绪,就像这次合作一样:它没有刻意惊喜,却在情绪最需要的地方留下了温柔的回声。

这就是星巴克和五月天,给这个夏天留下一种不被打扰的温柔答案。

来源:首席品牌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