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2岁的宋玉庆一身志愿军装扮,站在《奇袭白虎团》的舞台上,饰演英雄“严伟才”。
文 |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1964年的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灯光亮得晃眼,台下坐满了翘首以待的观众。
22岁的宋玉庆一身志愿军装扮,站在《奇袭白虎团》的舞台上,饰演英雄“严伟才”。
他嗓音清亮,眼神如炬,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唱得全场热血沸腾。
那一刻,他不仅是京剧演员,更是无数人心中的志愿军化身。
这出戏,改编自抗美援朝的真实故事,讲的是志愿军战士杨育才率队深入敌后,勇夺“白虎旗”的壮举。
宋玉庆的表演,动作凌厉、情感饱满,台下掌声如潮,连后台的门槛都差点被挤破。
毛主席看过演出后,赞了句“声情并茂”,这四个字成了宋玉庆艺术生涯的至高荣誉。
戏里的“严伟才”英姿飒爽,戏外的他也成了全国偶像,名字传遍大江南北。
那时的宋玉庆,风头无两,谁能想到,这个高唱反美口号的京剧明星,晚年会带着全家远赴美国,过上截然不同的生活?
如今,他83岁了,人在大洋彼岸,日子过得怎么样?
他的故事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曲折与坚持?
1941年,宋玉庆出生在山东青岛。
那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日寇侵华,家家户户都过得紧巴巴。
宋玉庆的父亲是琴师,母亲是戏曲演员,夫妻俩靠着在茶馆唱戏换口馒头,勉强养活一家三口。
小小的宋玉庆,常常蜷在母亲怀里,听她哼《四郎探母》的调子。
4岁那年,他竟然能跟着母亲对唱几段,嗓子清脆得像山间的鸟叫,路人听了都忍不住掏几个铜板塞给他。
6岁,家里揭不开锅,父亲咬牙把他送进“麟祥社”科班学戏。
那地方可不是好待的,班主凶得像恶狼,冬天逼着孩子们裹着破布练功,宋玉庆没少挨打,手冻得裂开,腿上全是青紫,但他从没喊过苦。
他心里憋着一股劲:想出人头地,就得吃得下这份苦。
8岁那年,他被解放军胶东军区京剧团看中,坐着吉普车进了剧团,穿着大一号的军装,活脱脱像个小大人。
1953年,12岁的宋玉庆迎来了人生第一次高光时刻。
京剧大师马连良来剧团挑人,为《清风亭》选小状元郎。
他一眼相中这个瘦小但眼神灵动的少年,拍着他的肩说:“这孩子,人小能成大事。”
演出后,马连良亲笔题字“文艺界之大器”,这话像一颗种子,种在宋玉庆心里,伴他走过漫长的艺术之路。
1950年代,他跟着志愿军京剧团去朝鲜前线慰问演出。
零下十几度的雪地里,战士们裹着棉袄看戏,宋玉庆站在简陋的台上,唱得满脸通红。
台下战士的掌声,比任何奖章都让他觉得值,他那时就明白,戏不是唱给自己听的,是唱给那些需要它的人。
1958年,宋玉庆被选送到中国戏剧学院进修,北京的京剧圈子更大,他像块海绵,拼命吸取养分。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头顶个碗练踢腿,三十圈下来,汗水淌得像下雨。
他还琢磨出一套自己的唱腔,嗓子清亮却不失力道,听得人心里一震。
进修结束,他回到山东省京剧团,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1964年,机会砸到他头上,文化部要推出一部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讲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宋玉庆被选中演主角“严伟才”。
这角色不好演,既要京剧功底扎实,又得把志愿军的胆气和血性演活。
他泡在图书馆查资料,找来抗美援朝的书猛啃,还跑去请教马连良,聊朝鲜战场的见闻。
为了更贴近原型杨育才,他甚至找到本人,聊当年的战斗细节,琢磨战士的神态和心境。
排练时,宋玉庆豁出去了,为了让动作丝滑,他加了前扑、后翻、跳叉等高难度招式,裤子三天磨破一条,鞋子两周穿烂一双。
匍匐、排雷、射击,每一个动作他都对着镜子抠细节,胳膊抬到什么角度,眼神该往哪瞟,换气得在哪一秒,全都掰开了揉碎了练。
首演那天,宋玉庆高烧39度,人都快站不稳了,他咬牙打了一针退烧针,硬是上了台。
舞台上,他像换了个人,前扑后翻毫不含糊,唱腔铿锵有力,眼神里满是志愿军的豪情。
观众看得目不转睛,掌声响得震天,连京剧泰斗谭富英都忍不住夸,这小子,演得太有魂了!
演出后,剧组受到毛主席接见,主席一句“声情并茂”,让宋玉庆的名字彻底响遍全国。
1970年,《奇袭白虎团》拍成彩色电影,他的形象更深入人心,成了那个年代的超级明星。
可就在宋玉庆风光无限的时候,命运给他泼了盆冷水。
六十年代,他从万人追捧的明星,一夜之间成了工地上的清洁工,扫地、搬砖,腰伤就是那时候落下的。
更糟的是,妻子王晶玉摔断了腿,他却被困在工地,连陪床的时间都没有。
那段日子,宋玉庆瘦得皮包骨,但王晶玉没嫌弃他,她是个戏迷,早就被宋玉庆的才华迷住。
平反后,两人迅速结婚,成了一对互相扶持的戏曲伉俪。
夫妻俩一起钻研剧本,排练角色,日子苦归苦,却也有了点甜头。
1981年,宋玉庆终于重返山东省京剧团,演起了《打金砖》《龙凤呈祥》这些传统戏。
观众发现,“严伟才”演老戏也有一手,可时代变了,样板戏的热潮退去,京剧舞台越来越冷清。
他的腰伤也越来越重,1986年演出时旧伤复发,疼得他直冒冷汗。
1990年,48岁的他不得不提交退休申请,告别了热爱的舞台。
1998年,宋玉庆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带着妻子和女儿移民美国,定居洛杉矶。
这消息像炸了锅,舆论哗然,那个高唱“打败美帝野心狼”的英雄,怎么会去“美帝”养老?
有人说他变了,有人猜他贪图享受,其实,宋玉庆的选择没那么简单。
曾经的磨难在他心里留了伤,档案的污点让女儿和妻子也跟着受牵连,他心里愧疚得不行。
女儿想去美国闯荡,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陪她一起过去,给她一个更宽松的环境,也给自己找个新的舞台。
那时候,90年代的中国变幻莫测,不少艺术家都选择出国,宋玉庆也不例外。
到了洛杉矶,他没放下京剧。
每天早上,他照旧在公园里吊嗓子,嗓音还是那么清亮。
下午,他在华人社区教孩子们翻跟头、练身段,看着他们笨拙地学,心里却乐开了花。
他还常被邀请去社区演出,唱《奇袭白虎团》的选段。
有次,美国观众听说他演过“严伟才”,好奇地让他唱“打败美帝野心狼”。
宋玉庆起初有点别扭,毕竟这地跟戏里唱的“美帝”是一个地方。
可朋友劝他,艺术归艺术,别想太多,他一咬牙,上了台,唱得还是那么铿锵有力。
唱完,他不卑不亢地跟观众讲,这句词不是针对谁,是中国人爱和平、不容侵犯的宣言。
台下掌声响了好久,连美国观众都竖起了大拇指。
宋玉庆的演出,成了华人社区的一抹乡愁,也让美国人见识了京剧的魅力。
他的名字在海外渐渐传开,戏台虽小,却是他延续热爱的地方。
2025年,宋玉庆已经83岁了,住在洛杉矶的华人区,日子过得平静又充实。
身体还算硬朗,偶尔去社区活动唱两段,嗓子没以前那么响了,但那股精气神还在。
妻子王晶玉一直陪着他,虽然腿伤留了后遗症,两人却总能互相逗乐。
女儿在美国混得不错,事业有成,是他晚年的大安慰。
2011年,他和妻子回国探亲,受到大学邀请去讲课,分享自己的京剧人生。
站在讲台上,他看着台下年轻的脸庞,聊起当年在朝鲜前线唱戏的日子,眼睛亮得像个孩子。
他还常跟老同事通电话,聊京剧该怎么传下去,叮嘱年轻人得在新时代里找到新路子。
宋玉庆从没说过祖国的坏话,也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他常说,看到中国现在这么强,心里挺骄傲的。
在美国唱京剧,不是背叛,而是把中国文化带到了世界,他常想起小时候在青岛的巷子里听母亲唱戏的日子,那是他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宋玉庆的人生,像一出跌宕起伏的京剧,从青岛的戏曲少年,到全国的京剧明星,再到美国的文化使者,他走过战乱、磨难、辉煌与低谷。
苦难没压垮他,移民的争议没动摇他,83岁的他依然用京剧诉说热爱。
他的故事,让人感慨时代的无常,也让人敬佩艺术的力量。
不管身在何处,他始终没放下手里的那把“刀枪”,用一嗓子一身段,把中国文化唱到了大洋彼岸。
83岁的宋玉庆,或许不再常上台,但“严伟才”的身影,依然活在无数人心里。
他的京剧人生,是一部写满坚持与热爱的传奇,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戏台就永远不会落幕。
参考资料:央视网——京剧《奇袭白虎团》选段 宋玉庆饰严伟才等
北京娱乐信报——70岁宋玉庆再登台 为“梅兰芳”庆生
来源:渣叔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