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新Young范⑨|曹威治:湘剧传承路上的坚守与热爱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5 19:19 3

摘要:从11岁入行,到如今成为湘剧中坚力量,从想唱花旦的“小燕子”,到登上春晚舞台的“湘剧女神”,她出自戏剧世家,师从名角,也勇于破圈,与数字虚拟人物跨界合作为传统文化代言,她就是湖南省湘剧院的演员曹威治,她的故事里藏着传统戏曲人的坚守与创新。

从11岁入行,到如今成为湘剧中坚力量,从想唱花旦的“小燕子”,到登上春晚舞台的“湘剧女神”,她出自戏剧世家,师从名角,也勇于破圈,与数字虚拟人物跨界合作为传统文化代言,她就是湖南省湘剧院的演员曹威治,她的故事里藏着传统戏曲人的坚守与创新。

“小燕子”学戏的“放弃”与“坚持”

出生于湘剧世家的曹威治从小浸润在戏苑芬芳中,虽然一开始父母因训练辛苦和成角未知等因素并未打算让她从事这一行当,但在她心中早已埋下了一颗热爱湘剧的种子。她从小就显露出不俗的表演天赋,11岁时,入行学艺的想法愈发强烈,但这遭到了全家的反对。“因为当时我除了有点表演天赋外,嗓音也不行,性格像个男孩子,喜欢学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天天喊嗓子有点粗,而且起步有点晚,其他小朋友6岁开始练习舞蹈戏剧等,能够翻跟头和下腰之类的。当时又流行‘歌厅文化’,湘剧的发展不明朗,家里就觉得我还是应该认真学习文化课,将来考个好大学比较稳妥。”曹威治回忆道,但或许是有着“小燕子”的一股子倔劲,她很坚决,“我喜欢湘剧,我就要学”,家里人最终还是同意了,于是她进入了长沙市湘剧院委培的艺术学校正式学习湘剧。

小时候的曹威治。

在学戏初期,每天重复的下腰、压横胯、翻跟头等高难度动作让从未接触过这些练习的她萌生了退缩的念头,回到家哭着说不练了,但父亲却态度坚决:“自己选的路,必须要坚持下去。”父亲这种典型“霸得蛮”的精神触动了曹威治,她咬着牙一直坚持,希望能唱上自己喜欢的花旦,“因为花旦比较活泼,很像小燕子,我很喜欢”。但因为身高、软度、嗓音等条件限制,她从花旦组调整到了青衣(闺门旦)组,这种“不认可”让她备受打击,但老师的一句“青衣就是主角,就是站在舞台最中央的人,换你去青衣组是因为你适合”让她重新振作,在随后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主攻青衣,刻苦练习嗓音,最后凭借《打猎·井台会》荣获了全国戏曲小梅花专业组金奖。这让她找到了自己的戏路,也明白了什么是行当。

在班里排练的曹威治(中间)。

首登春晚的惊艳与高腔寻根的收获

今年1月28日,曹威治与搭档蔡波携湘剧高腔经典剧目《拜月记•离鸾》选段在春晚的舞台上惊艳登场,这也是湘剧首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为了能够在短短的1分钟就让湘剧“立”起来,她们团队对整个选段进行了细致的打磨和大量的创新,服饰选取了湘剧中少有的渐变式,表演在保留湘剧高腔特色的基础上,加入合唱帮腔,将结尾改为向上扬起的旋律,让曲调变得很欢快。“很感谢春晚导演组的设计,我们打破了传统的出场方式,从观众席穿行而过,在互动中登场。我认为戏剧和观众本身就是鱼和水的关系,这个方式也让戏剧更亲切。”提到春晚,她对每个细节仍旧记忆犹新。

曹威治在春晚后台的照片。

4月底,2025高腔生行、旦行青年演员推优展演在江西弋阳落下帷幕,曹威治与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演员一同演绎各类经典高腔剧目,她凭借精湛的表演荣获了展演的“优秀演员”。“我们的高腔是起源于弋阳腔,所以这次参加展演非常高兴,有种寻根问祖的感觉。”提到这次展演,她还告诉我们这次表演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好在凭借她多年的舞台经验顺利地完成了演出,这也让她深刻地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以后上台前的检查要做到极致,舞台上任何小问题都会影响呈现效果。这次弋阳之行也让我明白,传承不是固守,而是不断创新,在不同时代绽放光彩。”

在守正创新中拥抱时代

随着时代发展,湘剧也在与时俱进,吸收了非常多的当代元素,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曹威治表示,“我们一直在守正创新,在保有自己鲜明特点的同时,配器、伴奏音乐也越来越丰富。”2024年初,长沙戏剧街公布了自己的代言人——以湘剧“十大记”之一的《百花记》中百花公主为切入口,虚拟偶像“花小楼”穿上了戏服,正式被“聘请”为长沙戏剧街的形象推广大使。曹威治也与“花小楼”进行了深度合作,共同创作完成了原创单曲《百花公主》,释放出虚拟与现实有机融合、穿越时空依然魅力不减的经典湘剧魅力。

“花小楼”与曹威治的合影。

当被问及现代调音等技术能否运用到戏曲中时,她直言:“艺术需要百炼成钢,机器或许可以修音,但修不出生命力。现场演出的魅力,就在于演员与观众的情感共鸣,哪怕有瑕疵,也是有温度的。”她以春晚为例,创新不是颠覆传统,而是让传统在现代语境中“被看见”:“我们没有改变湘剧的唱腔韵味,而是通过舞台设计和节奏调整,让它更适合春晚这个舞台。”

对于短视频、微短剧等新兴媒介,她认为或许可以成为“引流的钥匙”:“现在的我们习惯快节奏,短视频可以展示扮相、片段,让大家先‘点进来’,再慢慢引导到剧场看完整的剧目。”省湘剧院也在通过短视频发布一些日常的练功和演出片段,她期待能通过长期积累,形成良性循环:“就像手工服饰比机绣更珍贵,戏曲的传承也需要耐心,让观众感受到‘人’的温度。”

艺术道路的坚持与薪火相传

在曹威治心中,左大玢、陈爱珠等老师是她在追求艺术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她们对湘剧的热爱是把每个动作、每句唱腔都磨成经得起推敲的“艺术品”,她们一辈子都执著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让她深有感触,也不断激烈着她。“她们这么大年纪了,按道理是可以含饴弄孙的,但还一直在坚持,天天在这个排练室里指导我们,我觉得这种精神是我需要学习的。”

左大玢老师指导曹威治排练《百花赠剑》相关动作。

如今,她也成了小演员口中的“曹老师”,在和他们交流时,她会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对于越来多年轻人喜欢湘剧,她既欣慰又担忧:“现在信息太多,选择太多,大家很容易摇摆,希望他们能够一直坚持,找准自己最正的那条路,相信自己然后一直走下去。”在戏曲进校园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对戏曲意外的喜欢让她很受鼓舞,“他们很喜欢我表演的内容,会主动来要签名,希望这也能够在他们心中播下一颗戏曲的种子。”

采访尾声,谈及“湘剧女神”的称号,她略显羞涩:“我更希望大家记住湘剧,而不是我个人。”从11岁的懵懂少女到如今湘剧的中坚力量,她走过的路,是无数戏曲人坚守的缩影——在苦与乐中打磨技艺,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找平衡,只为让湘剧这门艺术在时代长河中继续绽放光彩。

专题结束语

芙蓉新young范系列专题到今天就暂告一段落了,很高兴这个专题得到一些读者的认可。我们国家的每一个青年都在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某个阶段可能会有些迷茫。编者很喜欢一句话——快乐是能够通过分享进行传递的,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分享不一样的青年故事,或许能够对正有些迷茫的青年读者在某个点上产生一点点的小启发,或许能够对正走在相同道路上的青年读者给予一点点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与肯定,或许也能够让一些其他年龄的读者回忆起曾经类似的自己。期待未来还有不一样的青年故事!

来源:芙蓉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