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现状:66岁还是那么美,仍未再婚,儿子也不结婚成她的心病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5 14:41 2

摘要:关于这样的经历,两人渐渐的释怀,但是都相互理解,向着和睦而走。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家庭和事业很难平衡的时候,

注定有一方要有所牺牲。

歌唱家万山红为了事业,陪伴儿子的时间很少,

也导致两人有一段时间像是在一起的租客,熟悉又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也都慢慢理解对方,

儿子到了30多岁,婚姻成了万山红的心病。

01

1959年,万山红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

家里总是热闹的,父亲写戏剧,母亲唱歌,

客厅里常年飘着戏曲的调子和钢琴的旋律。

小小的她站在地毯上,学着母亲的样子哼唱,

嗓音清得像山间的泉水。

邻居们都夸她,她还真是天生唱戏的料,

和艺术细胞是遗传好了。

可父母却皱着眉,他们知道艺术家这条路不好走,

风光背后是无数的不确定。

他们希望她安安稳稳,当个音乐老师,捧个铁饭碗。

可万山红心里有团火,烧得她坐不住。

舞台是她的梦,灯光和掌声是她从小就想要的东西。

1976年,她考进伊春的师范大学音乐系,

父母以为她会按他们的期望走下去。

但是她自己很清楚,这些只是跳板而已。

每天天不亮,她就跑到操场练声,嗓子哑了也不停。

晚上,她窝在宿舍,借着台灯钻研乐谱。

那时候她的目标是北京,是更大的舞台。

机会来得突然。

1977年,母亲生病要去北京看医生,她陪着一起去了。

在医院附近,她看到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招生告示,心跳得像擂鼓。

当时她是瞒着父母去报名的。

面试那天,她穿着旧棉袄,微胖的身形在人群里一点不起眼。

考官们扫了她一眼,眼神带着挑剔。

她知道,自己的外貌不是优势,

歌剧主角得有娇美的形象,她差得远。

然而,当她一开口唱的时候,房间内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她的嗓音像一股清流,干净又有力,带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考官们愣了,有人低声说,这是个天才。

可他们还是犹豫,外貌的短板让他们迟迟下不了决定。

最终,他们多考了一轮,才给了她录取通知书。

她攥着那张薄薄的纸,高兴得睡不着,

可一想到父母的反应,又忐忑起来。

她鼓起勇气跟母亲坦白,

母亲只问了一句:“你想当老师,还是演员?”

她咬咬牙,说:“演员。

当时母亲没有说什么,却叹了口气,最后点头了。

那一刻,她知道,自己选的路,得靠自己走下去。

02

到了北京,梦想的残酷扑面而来。

中国歌剧舞剧院里,人才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她的嗓音再好,也只是其中一颗。

外貌的限制让她只能演些小角色,村姑、恶婆婆,

离她心里的女主角差了十万八千里。

她没抱怨,每天第一个到练声房,最后一个离开排练厅。

汗水滴在地板上,她咬牙坚持,慢慢地,

老师和同事开始注意到这个倔强的姑娘。

机会总算来了。她接了一个女主角的角色,

演出那天,舞台灯光亮起,

她站在中央,嗓音如潮水般涌出,观众席鸦雀无声。

演出结束,掌声像雷一样炸开,她站在台上,眼眶湿了。

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她觉得她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从那以后,她的路越走越宽,演了《白毛女》中的喜儿,

拿了戏剧大奖,还上了春晚。

她考进中央音乐学院,学了美声,

又融进了民族唱法,成了中国第一个“双料歌后”。

03

她的人生之路尚算顺遂。

事业正当一帆风顺之际,属于她的爱情也翩然而至。

在1984年,一次合作的机缘中,她结识了长笛手莫建。

两人因音乐相谈甚欢,颇为投机,爱情仿若水到渠成一般。

两年之后,他们喜结连理。

婚礼办得颇为简约,仅是数位朋友聚于一处,共享餐食而已。

她以为,事业和家庭可以两全。可现实没那么温柔。

婚后,她忙着全国巡演,飞国外演出,几个月不着家。

莫建也有自己的事业,两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两人仿若两列火车,时而有交汇的瞬间,

然而更多的时候,却只是擦肩而过。

1990年,儿子莫家山出生,

本该是幸福的起点,可生活却更乱了。

她与莫建皆无暇抽身,只得将儿子交由保姆照料。

她演出结束后匆忙赶回家,往往已是深夜,

彼时儿子早已酣然入睡。

她想抱抱他,可时间总不够。

莫建后来去了上海创业,留下她和儿子在北京。

她一个人撑着,演出、带孩子两头跑,

累得像根绷紧的弦。

有一次,她风尘仆仆回家,想看看儿子,

可莫家山却缩在保姆身后,怯生生地看着她。

直到那一刻,她的心像被什么扎了一下,

才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

直到后来,她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莫家山上初中时,她和莫建离了婚。

她决定不再婚,把心都放在儿子身上。

可她越想弥补,儿子越疏远。

童年的缺失,让莫家山对她有了种说不清的距离。

他不恨她,可也亲近不起来。

她试着教他弹琴,带他去看演出,可他总是低着头,话不多。

莫家山长大了,选了条跟她不一样的路。

她希望他学音乐,考音乐学院,可高考前,他说想当导演。

她愣了,想劝,可看到儿子眼里的倔强,

她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她便不多说什么了,开始支持他报考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毕业后,莫家山进了中国歌舞剧院,成了导演。

母子俩因为工作,住进了同一栋老公寓。

可他们的生活像两条平行线,碰不到一起。

04

公寓里,她清晨练声,他还在睡;

她深夜备课,他已经出门。

偶尔在楼道里遇见,点点头,笑一笑,就像楼上楼下的邻居。

莫家山管这叫“租客模式”,她听了只能苦笑。

她不干涉他的生活,连他的房间都不随便进。

她知道,儿子需要空间,她能做的,只有默默等着。

经过了一段时间,儿子莫家山竟开始主动找她谈起了工作,

还有在片场的事情。

她听着,眼睛亮亮的,像是找回了点当年的亲近。

她也会分享教学的事,讲讲学生们的进步。

母子间的隔阂,在这些细碎的时刻里,悄悄融化。

那时候,莫家山31岁,还是单身,

她嘴上不说,心里却有点急。

她偶尔试探着问,他总是笑笑,说不着急。

她也只能点点头,说:“你高兴就好。”

后来他们还在在《你看谁来了》栏目中谈起了他们俩的相处之道,

关于这样的经历,两人渐渐的释怀,但是都相互理解,向着和睦而走。

05

在2010年的时候,万山红做出了决定,

她要离开歌剧舞剧院,前往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

那会儿她事业正红,舞台邀约不断,

朋友们都问她为啥放着光芒不要。

她笑笑,说人到这年纪,该做点不一样的事。

她没说出口的理由,是想多陪陪儿子,哪怕只是多吃几顿饭。

在学院里,她成了声乐教授,带出了一批年轻歌手。

课堂之上,她严厉非常,宛如一名冷峻的老兵,

学生们于私下里皆称其为“铁面万老师”。

可他们也知道,她教的东西扎实,句句掏心。

2023年,她带的学生在国际比赛拿了奖,

她坐在台下,笑得像个孩子。

舞台的灯光她不怀念了,看到学生发光,她觉得值了。

如今的万山红,头发白了些,可嗓子还是那么亮。

她和莫家山还是各忙各的,可公寓里的气氛不一样了。

偶尔,她会精心烹制一桌子菜肴,静候儿子归来享用。

终于这家像个家了,带着那份支持和牵挂。

现如今她已经66岁了精神状态依然很好,还是那么美。

还经常上栏目,讲述自己的经验,指导下一代。

06

其实也不是有很多人都像万山红一样很幸运,

最终儿子理解了父母。

但是仍有很多家庭,孩子父母相互不理解的,

他们的故事也给好多家庭提了个醒,

毕竟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仍是一个思考的问题!

信息来源:

1、女高音歌唱家万山红做客,多位好友神秘助阵“人民资:

2、《看看谁来了》栏目

3、万山红:无论做演员还是教师都乐在其中:人民资讯

来源:酒馆茶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