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装偶像剧赛道愈发拥挤的当下,《折腰》如同一匹黑马,以独特的叙事风格与人物塑造冲出重围。这部改编自蓬莱客同名小说的作品,凭借“先婚后爱”的经典框架与“权谋家国”的厚重底色,在甜宠泛滥的市场中开辟出一条新路,却也在细节处理上留下诸多遗憾,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在古装偶像剧赛道愈发拥挤的当下,《折腰》如同一匹黑马,以独特的叙事风格与人物塑造冲出重围。这部改编自蓬莱客同名小说的作品,凭借“先婚后爱”的经典框架与“权谋家国”的厚重底色,在甜宠泛滥的市场中开辟出一条新路,却也在细节处理上留下诸多遗憾,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折腰》最颠覆性的创新,在于对男女主角关系的重构。宋祖儿饰演的小乔不再是等待救赎的柔弱菟丝花,而是手握家族秘密、步步为营的谋略者;刘宇宁饰演的魏劭也非传统霸主,其冷峻外表下藏着对家族仇恨的挣扎与对真爱的渴望。两人从政治联姻到真心相付的过程,摒弃了“英雄救美”的俗套,转而呈现势均力敌的情感博弈。尤其是小乔以棋局暗喻朝堂的戏份,将女性智慧从后宫争斗提升至家国层面,堪称古偶剧女性意识的觉醒时刻。
剧组在服化道上的匠心独运,为《折腰》赋予了电影级的质感。小乔的襦裙摒弃了高饱和度的“影楼风”,转而采用淡雅的月白、藕荷色系,配以精巧的苏绣纹样,既符合其名门闺秀的身份,又暗合角色清冷气质。魏劭的铠甲设计则融合了汉代鱼鳞甲与唐明光铠的元素,金属光泽与皮革质感碰撞出冷峻的武将气场。更难得的是,剧中对“折腰”意象的视觉化呈现——从片头水墨画中的柳枝低垂,到关键场景的屏风遮挡构图,都以含蓄的东方美学诠释着“情与理的撕扯”。
尽管主创试图为甜宠注入家国情怀,但权谋部分的薄弱仍成致命伤。魏劭征讨诸侯的剧情被简化为“金手指开大”,朝堂辩论缺乏逻辑铺垫,反派智商集体下线。尤其是小乔以一封密信化解战事的情节,将复杂的政治博弈降维成“女主光环”的灵光一现,使得本该惊心动魄的权谋较量沦为过家家游戏,严重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性。
在情感戏处理上,《折腰》未能摆脱古偶剧的窠臼。男女主角的互动高度依赖“意外拥抱”“浴池对视”等标准化糖精场景,关键转折点往往用慢镜头的套路代替细腻的心理刻画。例如小乔发现魏劭身世秘密的重头戏,本应是情感升华的绝佳契机,却因台词直白、表演浮夸,沦为尴尬的“说破无毒”式煽情,让本该层层递进的爱情线显得突兀而生硬。
相较于主角的丰满,配角群像呈现出明显的功能化倾向。小乔的姐姐大乔本可成为探讨女性命运的支线,却全程作为推动主线剧情的“信息提供器”;魏劭的谋士团队集体沦为背景板,其智谋从未超越“帮男主追妻”的范畴。这种主次失衡不仅浪费了诸多实力派演员,更使得本应波澜壮阔的乱世图景,退化为二人转式的情感独角戏。
《折腰》的尝试与不足,恰似当下古偶剧市场的缩影:当创作者在类型创新与市场偏好间摇摆,便容易陷入“既要又要”的困境。它提醒我们,唯有在人物深度、叙事逻辑与美学追求上实现真正的突破,才能让古偶剧摆脱“电子榨菜”的标签,成为值得反复品味的艺术佳作。
来源:清水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