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头都平平顺顺,中间却坎坷,甚至灭顶之灾,一定要坚持才能度过。”
他出名的时候,是全国偶像,无数人追捧热爱。
可他倒下的时候,万人辱骂无人理解。
而这只因为一封莫须有的信。
那一年,25岁的王润身在街头碰到一个算命先生。
当时身边有好几个人,算命先生却独独叫住他。
“你是一个马鞍命”说这句话的时候,先生眼中有着遗憾和心疼。
王润身愣住了“马鞍命又是什么命?”
“两头都平平顺顺,中间却坎坷,甚至灭顶之灾,一定要坚持才能度过。”
王润身笑了笑,转身离去。
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对于封建迷信他根本不信。
可后来先生的话却灵验了,王润身若不是心理素质强大,怕真的就此毁灭。
爷爷与父亲都是唱河西大鼓的民间艺人,在混乱的时候,他的父亲曾改编过《科学救国》,因此丧命。
25岁,他失去了父亲,为报仇毅然参军,心底有艺术传承,后来被调去军区的文字工作队。
1949年,工作调动他来到保定,进入河北军区文工团。
1952年,文工团被编入华北军区文工团,他主演了多部话剧,成为团里的一颗新星。
1956年,八一厂成立,王润身被调过去成为最早的一批演员。
在八一厂主演了多部军人影片,成为当代人民最喜欢的军人演员。
1958年,八一厂筹备《林海雪原》,找到了王润身。
当时没有人敢接这个角色,一来担心演不好,二来环境恶劣,但他敢。
在开拍的前几个月,他就去了长白山,零下三十度,穿着厚厚的破烂棉衣,山上走动熟悉环境,又跟着猎人学如何在雪地里行走,如何打猎,如何分辨方向。
开拍以后,为了不让嘴中有哈气,零下的天气含着冰块,埋伏那场戏开拍,他真的在雪地里趴了三个小时一动不动,身上都是冻得冰凌块,最大的还原了场景。
电影拍摄完毕,王润身也去了半条命,但结果非常好,轰动了全国。
他成了全国人民的偶像,谁提起都是一句非常敬业非常棒的男演员。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王润身的爆火,终究挡住了一些人的路。
于是,厂里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中心就是他跟女演员关系不当。
一封信,没有名字没有证据甚至没有过多的言语。
王润身被带走调查,他从开始的疑惑到后来的愤怒,再到努力写信让身边的领导和同事证明。
但没有一个人蹚浑水,全部都是自保。
整整半年的调查,王润身依然没有清白,想解释都没有门。
最终被迫回家劳动改造。
红的时候无数人爱着,出事了人人避讳,人心他体会了个遍。
一个包袱,一张车票,为数不多的积蓄,王润身背着不好听的名声,回家了。
从没种过地,每天累的腰都直不起来,赶牛反而被牛一脚踹出去。
这都可以忍受,可他的妻子病了。
努力做工挣不来钱,将身边能卖的都卖了,依然就不住妻子,留下的是两个孩子。
从此又当爹又当妈,村子里都称呼他是疯的寡汉。
幸好还有人没有忘记。
他的一个影迷夏炎,坐着火车来到了他的家乡。
见到他以后红了双眼,曾经的英雄,怎么就沦落至此。
后来夏炎带走了他的女儿去天津照顾。
这才让王润身松了一口气,有了活着的希望。
1976年,王润身的罪名终于洗清,八一厂的领导三顾茅庐让他回去。
但他不愿意,我这辈子致死都不会回去,曾经的冤屈,妻子的惨死,十几年来的苦楚,没有一个能让他放下。
后来他去了长影,在这里没有人提起他的过去,也没有人会嘲讽。
他从一个个小角色开始,一步步再次成为男主。
拍摄小角色的时候,也有人说,你都演过杨子荣了,为什么还演这些?
王润身笑了笑,“英雄死了,剩下的只是我”
后来,再也没有人劝他回到八一厂,因为他非常坚定,“我死了,也不要埋到那个方向。”
那年出事,没有人为他求情,也没有一个人相信他,“就冲这一点,我一辈子不回去”
这是王润身自己的选择。
王润身的最后一部戏,是一个保安,他板正的站在大楼前面,有人要拆除那栋楼,他看着前面动工,抬头看了一眼天空。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红了眼,因为这不是角色,而是他自己。
后来他走了,带着对八一厂的心结,带着不甘带着对妻子的悔恨,静静的离开。
来源:百年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