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综艺首秀!笑谈9岁时曾怀疑母亲不是亲妈,妈妈回应让人感慨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15 09:05 2

摘要: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其实是陈梦在综艺《是女儿是妈妈2》中对母亲逄敏的真情流露。

“你是我亲妈吗?”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其实是陈梦在综艺《是女儿是妈妈2》中对母亲逄敏的真情流露。

如果不是她自曝,谁也不会想到身为白富美和世界冠军的陈梦。

有两个一直藏在心底的愿望。

一是和妈妈一起坐旋转木马,还有就是滑滑梯。

这些愿望渺小而又简单,即使对普通人来说都是触手可及的。

而陈梦把这些愿望放在心底整整10年。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随着”陈梦夺冠”的消息登上热搜的同时。

一条关于“陈梦到底多有钱”的帖子也火了。

比如陈梦在打球时,总戴着一条特制的翡翠项链。

有网友根据翡翠的成色及样式,判定这条项链至少价值数十万。

而她在比赛中,随便的一个发卡,就要价值五六千元。

陈梦的家世是众所周知的富裕,她和黄晓明是表兄妹。

父亲是企业家,在青岛开连锁酒店,陈梦是标准的“富家千金”。

按理说,陈梦从小过的应该是公主般的梦幻生活,一切都应有尽有。

可陈梦在综艺中却说,她31岁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和“妈妈一起坐双层旋转木马”。

陈梦表示,美好的不是旋转木马,而是和妈妈一起游玩。

她小时候基本都是在练习乒乓球,玩乐的时间很少。

至于去游乐园更是她的童年梦想。

这一次借助芒果台的综艺节目,是陈梦与母亲的第一次单独旅游。

同时是陈梦职业生涯中的第二次休假。

陈梦的母亲逄敏是一位退伍军人,为人非常严格。

她到现在还保持着每天晨跑的习惯,对于陈梦更是如此。

陈梦5岁开始学习乒乓球,逄敏就开始对陈梦实行“铁腕”教育。

她在陈梦的卧室里放了一个训练表,每天雷打不动训练6个小时。

即使是大年三十,培训班都放假了,陈梦也不能中断训练。

要在自己的房间补足训练时长才允许休息。

有一次陈梦因为动作不规范,被教练拿着小鞭子在背上轻轻抽了一下。

陈梦满脸委屈地回到家,向母亲告状,本以为母亲会为自己出头。

没想到母亲在详细询问陈梦,教练打在哪里之后,又拿着鞭子在同样的地方打了一顿!

原来逄敏早就和陈梦的教练沟通过,了解到陈梦训练的问题。

逄敏认为学习,就是听老师的。

受了委屈也不能哭,有泪憋着!

在逄敏的教导下,陈梦进步神速。

10岁进入省队,13岁入院国家队,年仅24岁就帮助女乒取得世界冠军。

而这一切都是陈梦放弃童年、放弃玩耍换来的。

这一切值得吗?

逄敏教导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这同时养成陈梦报喜不报忧的性子。

小时候,她看到喜欢的东西不敢触碰。

长大后的陈梦习惯性的独自咽下所有委屈。

巴黎奥运会上,陈梦打败孙颖莎夺得冠军。

正当陈梦欣喜面对自己的胜利时,场内一片寂静。

甚至有孙颖莎的粉丝对着陈梦竖中指。

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评价:一时不知道,陈梦是中国人还是敌人。

陈梦位于舞台中间,更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现场的恶意。

她是一个不被欢迎的奥运冠军。

陈梦夺冠的喜悦瞬间被难过所替代。

她强忍着泪水领完奖牌。

回到宿舍后,陈梦接到爸爸妈妈的电话,仍然是假装高兴,只说自己很开心。

她不想别人看到她软弱的一面,也不想爸爸妈妈担心她。

可最后仍忍不住哭了。

因为陈梦从小就是这样度过的。

她9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动作失误被教练训斥。

陈梦失声痛哭,哭到差点脱水。

逄敏不仅没有安慰陈梦,反而斥责她,赶快擦干眼泪,尽快恢复训练状态。

一个9岁的孩子寻求父母安慰是人之常情。

看到母亲如此无情的话语,陈梦不禁疑惑地问道。

“你一点都不关心我,是我亲妈吗?”

这一句话话,让逄敏哭笑不得。

她心平气和地问陈梦。

“我不是你亲妈,你觉得谁是你亲妈?”

陈梦想了一会,才回答说。

“姨妈们都对我挺好的,我觉得她们才是我亲妈。”

相比较妈妈,这些姨妈对陈梦更和蔼,每次看到陈梦都会鼓励她,夸奖她。

逄敏郑重回答陈梦。

“我如果不是你亲妈,能每周跑300多公里来看你?”

陈梦这才意识到,妈妈每周开车三四个小时,从青岛跑到济南是非常劳累的。

而这一切仅仅是担心陈梦吃不惯训练队里的食物。

特意从家里给她带喜欢的海鲜和零食。

陈梦知道母亲是口硬心软。

她对陈梦的教育有着严格的计划,为了把陈梦培养成才。

逄敏特地和陈梦爸爸就她的教育问题做了严格分工。

二人遵循“严母慈父”的教育方式。

妈妈负责督促陈梦训练,爸爸负责给陈梦心理疏导。

有一次陈梦在一场国际比赛中输球,回到家里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个人哭泣。

陈梦爸爸想要去安慰陈梦,被逄敏阻止了。

她只在门外说了一句。

“哭完了把你的失误动作写十遍。”

就在陈梦还在一笔一画分析自己的失误原因的时候。

逄敏又让爸爸特地去准备陈梦最喜欢的海鲜饺子。

陈梦爸爸是开酒楼的,特别擅长做饭,陈梦很喜欢爸爸做的饭。

在这样“胡萝卜加大棒”的教育下,陈梦既养成了坚持到底不服输的性子。

也能够随时调整心态,从容对待赛场上发生的一切。

有数据统计,陈梦在国际重大赛事的胜率高达83%。

这无疑与陈梦父母“刚柔并济”的教育分不开。

陈梦妈妈关于陈梦的训练总结写了34本笔记。

而陈梦爸爸为了能够跟上陈梦的脚步。

及时对对陈梦的状态进行疏导,还特地去学了心理学。

在陈梦家的书房里,有几十本心理学书籍,这些都是陈梦爸妈的“必修课”。

一次国际大赛,陈梦因为压力无法入睡。

是逄敏特地找到一个中医馆。

通过针灸按摩帮助女儿减轻压力。

陈梦父母还有一个“三分钟原则”。

就是不论今天在忙,都要花三分钟和女儿聊聊当天发生的事情。

不论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随时保证女儿心理健康,做到及时疏导。

陈梦的父母做到了他们能为女儿所做的一切,陈梦长大后也对母亲的行为释怀。

母女俩的双向奔赴

在综艺节目里有个细节。

陈梦说,在她心中,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重要。

逄敏有些酸溜溜的回复。

“我知道在你心里爸爸排第一”。

陈梦直接反问。

“妈,你怎么这么没自信”。

逄敏随后解释说,小时候对她太过严厉,有时候还斥责她。

相比较逄敏,爸爸就和蔼地多,能带她一起玩耍,会听陈梦说班级里的趣事。

而陈梦对妈妈很是感激。

她说,妈妈是她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更是她的坚强后盾。

只要有妈妈在,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会觉得很安心。

而逄敏对于自己的严厉,虽然心疼陈梦,但从未后悔。

她坚信,如果小时候不努力,那么长大也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正如逄敏所言。

“哪有什么天生冠军,都是后天的规矩训练形成的”。

结语

陈梦和母亲最终都成为双向奔赴的人,两个人都成为了彼此的骄傲。

就如陈梦在节目中的独白。

“以前觉得冷冰冰的数字,回头来看,都是暖暖的。

妈妈把她从未说出口的爱,藏在了那一本本训练笔记中。”

参考资料:

奥运冠军陈梦与妈妈参加综艺,称这是职业生涯第二次休假,想和妈妈坐旋转木马|大象新闻

陈梦|百度百科

来源:竹君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