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他将一生献给电影,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5 08:00 2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88年,电影《井》在国际上斩获大奖,女主潘虹也因此片一炮而红,一举拿下当年金鸡奖影后。

但大家在得知获奖时,除了喜悦还有一丝悲伤,因为,导演李亚林再也看不到这一幕了……

李亚林,是我国知名表演艺术家和导演,也是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这些殊荣曾是李亚林想都不敢想的。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不被人待见的“坏人专业户”。

李亚林从小就喜欢表演,父母也非常尊重他的意愿,送他去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演员班学习,毕业后便进入电影厂开始工作。

当时,李亚林满怀雄心壮志,想要在影视圈内名留青史,不成想,很快现实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会的电影拍摄,如同现在公司做项目一般,演员都是来自同一个电影厂,只是大家角色分配的不同。

李亚林想要演正直善良的士兵、军人、侦查员等等,但每一次都会被领导拒绝。

对此,领导给出的理由是他的五官长相,更适合演坏人。

的确,比起“整容式演技”,一个人先天的五官面相,给观众带来的冲击感更大。

所以,有些人从出道以来就受到长相的限制,只能演好人或者是富家公子。

虽然,李亚林心中觉得有些委屈,还有些不甘,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极怠工,对待每个角色都非常认真,甚至比所有人都认真。

一句台词、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他都会反反复复的揣摩练习,争取用最佳的方式将其演绎出来。

这也让他在不少影片中,用出色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李亚林的演技得到了观众和导演的认可,但同事们平时却没少嘲讽他,甚至,说他是“坏人专业户”还想演好人,是痴心妄想。

大家之所以会这样对李亚林,有不少原因来自于他的家庭。

李亚林出生在条件优渥的家庭中,在当时他的父母算是资本阶级,从而不免引起一些人的排斥和反感,总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

李亚林也没有过多解释,更不会同对方争辩,毕竟嘴巴长在别人的身上,他又怎么能管得着呢?

他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其他的就路遥知马力吧!

1959年,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开拍,导演苏里在选角的时候看中了李亚林。

虽然,不少人觉得李亚林的长相更适合演坏人,但苏里却觉得,他骨子的善良也同样不能被忽视。

所以,决定让他试试高占武这个角色,李亚林收到通知后别提有多激动了,回去后他拿着剧本仔仔细细的看,生怕错过一个字一句话。

他结合故事人物背景,将自己彻底带入到高占武的身份中,也让这个原本存在于纸上的单薄人物,就此变得跃然于纸上!

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让众人对李亚林刮目相看,也让他成功斩获,新中国22大明星的荣誉!

此时,李亚林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也让他后续几年的事业发展,一帆风顺。

然而,随着特殊时代的到来,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人自危。

但凡是家里条件尚可的人,都夜不能寐,生怕会波及到自己……

尽管,李亚林平时待人接物都谦逊有礼,也从不与人结怨,可还是没能逃过这次的“劫难”。

他被扣上了大帽子的同时,事业跌落谷底,生活如同在地狱中。

被迫下放的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劳动让他疲惫不堪,但真正让他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

为了自保,曾关系要好的亲朋好友无一人敢和他有来往,就连周围人都不敢和他说话,一时间李亚林如同“瘟疫”一般,人人避之不及。

而他的家人也受到牵连,妻子跟着他过着举步维艰的生活,李亚林心中痛苦不已。

但不论日子如何艰难,李亚林始终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生活一定会如同曾经参演的电影那般,只要熬过了黑暗,黎明终会降临。

果不其然,漫长的十年时光过去,李亚林终于看到了希望,他的罪名被洗清,清白得以证明!

他也因此再次回到热爱的表演中,不过仅此一番,他对生活、生命和人生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80年代开始,李亚林便转行做导演,他将目光聚焦在底层人民的身上。

尽管当时国内一片欣欣向荣,老百姓整体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但还是有不少社会问题存在,而它们不该被忽略。

1987年,李亚林在拜读了陆文夫的小说《井》后,深深被这个故事吸引,他在女主人公徐丽莎的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身影。

而李亚林相信,曾有数不清的人都和他们一样,有过悲惨且无助的时刻,所以他决定将这部小说影视化。

但没想到的是,电影拍到一半,李亚林就被查出身患绝症……

电影的拍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可即便知道自己病入膏肓,李亚林满心想的还是电影的拍摄问题。

在入院治疗期间,李亚林没少和妻子聊这部电影的拍摄,妻子也知道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于是,她便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等病好了再去拍,可惜的是,李亚林最终还是没能等到这个时刻。

在他病逝之后,妻子接过他的遗志,坚持将这部电影拍完,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而这部电影,也成了李亚林的绝笔之作!

李亚林不在了,但他对表演的热爱,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对人生豁达的想法,却永远留存了下来,并且,在日后的时间里激励了不少电影人。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种“刻板印象”,但凡提起老一辈的演员或者是导演,总会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总能看到人性的善良和光辉,没有被铜臭污染的心灵,是那么的纯净无瑕。

而现在的演员、导演或者是其他的明星,浑身上下充满了铜臭味,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甚至他们原本的初衷就是为了金钱。

因为他们的存在,让这个行业变得乌烟瘴气,也越发衬托老一辈艺术家的可贵。

来源:七百里温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