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折腰》这部剧是根据蓬莱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小说结局,小乔最后还是“引得君侯为她折腰”,成功化解了两家恩怨,魏绍称帝,她为后。
《折腰》这部剧是根据蓬莱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小说结局,小乔最后还是“引得君侯为她折腰”,成功化解了两家恩怨,魏绍称帝,她为后。
看似是完美结局,但是将男女主的感情线从中抽离出来,单纯讲仇怨。乔圭临阵毁约是实打实的反派角色,魏家也因此全家男丁死的只剩下魏绍一人。但是到最后结局,乔圭、乔家实际上却没有遭受任何报应或者是补偿。
十四年前,魏绍祖父因为轻信乔圭,害的自己家破人亡;十四年后,为了一个小乔,魏绍放弃报仇。简单总结,魏家两代人最终还是折在了乔家手里。
甚至还可以跟魏家共享天下,单看这样的结局,就很替魏绍为魏家不值了。
况且,乔圭根本就不清白,他撤兵,根本不是无奈之下的选择,背后其实是他更大的野心和谋划。
当年乔圭在康郡办过一场鹿骊大会,名义上是比拼骑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结交盟友。乔圭的每一步都有他的目的的,他与魏伦的一见如故,也只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
他在磐邑和辛都之间修水渠,本意是为了实现双方互赢,巍国有水,焉州有兵,两国日益强盛。边州之所以非要攻打辛都,就是因为怕他们彻底做大,未来就是边州的极大威胁。
看似坚不可摧的同盟,只是魏伦单方面的以为罢了。魏伦是个真正的君子,他感恩乔圭送水之恩,又与他一见如故,是真正将他当做盟友的。而这只是乔圭审时度势的选择之一罢了。
对于乔圭临阵撤兵,剧中给乔圭的解释是,“为了不让焉州百姓陷入战局之中,辜负一人还是辜负苍生”,他选择了辜负一人。
但是这仅仅只是辜负了一人吗,那场战役死的绝不仅仅只是魏家人,更多是辛都的百姓,所谓的为了不辜负苍生,只是他对自己的美化说辞罢了。
他最真实的目的,就是利用这次机会,让李肃彻底灭了魏家。
对此,原著给出的理由其实才是最符合乔圭这个人的行事作风的。
“魏家治军严明,又有贤达之名,天下名士,纷纷投奔而去,隐隐有雄主之相。乔圭考虑魏家日后一旦崛起,对焉州不利,这才顺水推舟,想借李肃之手,意欲除去一个隐患罢了。”
巍国有水,焉州并没有兵,不管是十四年前还是十四年后,焉州在兵力方面显然都是弱项,反观巍国,不管是魏伦还是他的儿子还是孙子,个个都是善战之人。
巍国因为焉州的送水送粮,让巍国越发强盛。
乔圭是深谋远虑之人,他早就开始忌惮巍国的势力了,等到巍国真正强盛的那一天,他不想再送水送粮,就已经不是他能说的算的了。古往今来,谁手上兵多将广,就要听谁的。
李肃攻打辛都,他刚好利用这个机会,差一点他就成功。如果魏绍没有在那场在灾难中存活下来,如今的巍国早已不复当年势力了。那焉州根本就不会有今日的危机。
焉州早就随着乔圭的老去日渐势微了,乔家长子软弱、次子无能,唯一的孙子也尚未长成,而且并无征战之才。
他一早就已经在为乔家打算了,乔家想要凭借自身的力量在这个战乱的年代生存,已经很难了。
更何况如今的魏绍锋芒毕露,他对乔家的仇恨更是根深蒂固。
在完全是死局的境况下,终究还是让他找到了一条当下最好的计策。他利用当下境况,写信给徐太夫人,以化解两家仇怨为名,与魏家结亲。
不管徐太夫人是真心还是为大局考虑,必定会答应这门婚事。这样乔家就有了机会,乔圭善于治水,所以他很懂得以柔克刚的道理。
而且他知道魏家一门的性格看似冷酷无情,其实最讲情义。只要自己的孙女能得到魏绍的真心,那乔家所面临的一切困境都会迎刃而解,甚至可以背靠着魏绍,在这个局势占有一席之地。
所以他才会对小乔说,如果她能让君侯为她折腰,一定要替焉州多计划几步。
看似天方夜谭,但是这已经是乔圭为乔家做的最好的打算了。
一旦计谋成功,乔家得到的利益将是无穷无尽的。
而且小乔是在他跟前长大的,他最清楚小乔的心机谋略丝毫不输于他。也知道小乔心思从来不在儿女情长之上,她不仅要为乔家谋划,更要替自己谋划。
女子柔弱,以此为刀剑,可刀刀见血。她不同于男子的真刀真枪,女子最令人惊惧的地方在于,她们有能力掌控天底下最厉害的男人。
恰恰是乔圭太了解孙女,也只是孙女看似柔弱,实则心狠程度不亚于男人。
乔圭虽然有自己的私心,但是他也清楚到底是他亏欠了魏家,他不想让孙女算计的太狠。为了魏家也为了孙女自己,所以才会在小乔出嫁之际,特地叮嘱她,“对他,对魏家,好点。”
他也怕孙女对魏绍算计太狠,乔家的罪孽就更深重了,这可能也是他临死之际的难得的善心了。
来源:土窑里图片表情橙子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