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歌手2025》发布会现场,当镜头扫过嘉宾席时,一帧“单依”的画面意外冲上热搜。画面中,这位00后歌手单手托腮,睫毛低垂,与身后紧盯流程的陈楚生、正襟危坐的林志炫形成鲜明反差。网友戏称她“睡得不知天地为何物”,却也意外解锁了内娱发布会最松弛的“名场
5月14日,《歌手2025》发布会现场,当镜头扫过嘉宾席时,一帧“单依”的画面意外冲上热搜。画面中,这位00后歌手单手托腮,睫毛低垂,与身后紧盯流程的陈楚生、正襟危坐的林志炫形成鲜明反差。网友戏称她“睡得不知天地为何物”,却也意外解锁了内娱发布会最松弛的“名场面”。这场意外插曲,既撕开了Z世代艺人面对行业规则的天然钝感,也折射出内娱生态中仪式感与真实性的微妙博弈。
一、瞌睡名场面:Z世代的“反焦虑”行为艺术
单依纯的“瞌睡事件”绝非个例。从颁奖礼后台补妆时打哈欠的周冬雨,到演唱会候场时瘫坐吃零食的王嘉尔,Z世代艺人正以一种近乎“摆烂”的姿态解构内娱的“完美人设”。他们不再将发布会视为必须严阵以待的战场,而是将其还原为一场“人类集体困倦”的普通场景。这种松弛感背后,是年轻一代对“偶像包袱”的祛魅——当流量与热搜已无法捆绑真实人格,与其强撑营业,不如坦然展示“困了就会睡”的生理本能。
二、内娱仪式感:一场精心编排的“楚门秀”
反观内娱发布会生态,从流程彩排到镜头走位,从服装搭配到表情管理,每个细节都被标准化为“安全模板”。嘉宾需在长达数小时的流程中保持亢奋状态,用“标准微笑”和“完美发言”填充每一个镜头间隙。这种过度仪式化的背后,是行业对“可控性”的执念:艺人需成为永不宕机的“流量机器”,而发布会则是这场工业流水线上的关键质检环节。单依纯的瞌睡,恰似一颗石子投入这潭死水,激起了公众对“虚假亢奋”的反感涟漪。
三、松弛与仪式:一场注定和解的共生实验
但将单依纯的瞌睡简单归结为“不敬业”未免片面。在《歌手2025》官宣视频中,她面对镜头时的真诚发言与专业表现,早已证明其职业素养。这场“瞌睡事件”更像是一次善意的提醒:内娱需要仪式感来维系行业尊严,但也需要给真实留出呼吸空间。正如网友评论:“困了就睡,醒了再唱,这才是鲜活的人。”当00后艺人用“反焦虑”行为解构规则时,行业或许也该思考:如何在维持仪式感的同时,接纳更多元的真实表达?
单依纯的瞌睡终会成为热搜上的昨日谈资,但它留下的思考却值得长久咀嚼。在流量与真诚的博弈中,在仪式感与松弛感的拉扯间,内娱需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一场允许“打盹”的共生实验——毕竟,当舞台灯光亮起时,观众期待看到的,从来不是一台永不停转的机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会困会笑的“人”。
来源:冬来夏往秋又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