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一回我们说到,经历春节档《哪吒2》独霸+金融资本参与炒作后,电影市场完全被榨干,事实上已进了ICU,现在票房过2亿的,也要当成一件大事来宣传。
上一回我们说到,经历春节档《哪吒2》独霸+金融资本参与炒作后,电影市场完全被榨干,事实上已进了ICU,现在票房过2亿的,也要当成一件大事来宣传。
冯小刚+赵丽颖的《向阳·花》就是市场寒冬中,好不容易实现盈利的项目。
究其原因:是冯小刚脑子还算活络,华谊可调动的资金不多,自知现在没条件搞“高投入→高回报”的项目,所以制作+宣发尽可能地省钱。
场地是借河北女子监狱(友情价)实景拍摄,群演找的刑释人员,置景费才680万元。
赵丽颖片酬不直接给,而是部分作为个人投入按分成给,把片酬压在成本的18%以内。
然后宣发这块2000万人民币,找的是司法机构共同推广。总投入差不多5700万人民币。
当前票房是2.29亿,分账收入7600多万,刨去成本,也有个小2000万,然后加上流媒体版权3000万,这回报相对投入真还算可以。
但对比白百合的《失恋33天》,回报上还是不如的,《失恋33天》投了1500万不到,含制作费890万,宣发600万,撬动起3.5亿票房。
这个对比说明什么?
抛开本子主创,说明现在大银幕实在太难做,制作和宣发再省也得过去的3-4倍,这种还算小成本项目,要实现盈利,小成本也得上2亿票房。否则,就得亏钱!
所以,延续我们之前的那个话题,类似赵丽颖、肖战这些近期从小荧屏转向大银幕的艺人,认知上要有所改变,别以为演电影就是资源升级。
电影市场现时已经式微,进ICU了,制作方找你们来,就是想借你们的流量,充当肾上腺素,激活这个垂死的市场,而不是给你们安排什么香饽饽。
真有香饽饽的话,我之前说的章子怡、周冬雨,还有周迅、张静初、江一燕,以往大银幕的大咖小咖们,近些年也不至于动静变得越来越小了。
刘亦菲得亏思路清楚,转轨回影视剧市场,否则,一年1-2部票房低于期望值的作品,真要把自己口碑透支光了。演艺咖位这块掉还不算,商务层级也得跟着掉。
所以,真别太把顶流光环当回事,命再硬,硬不过大势。
给这两位的建议是:
①品质有保障的小成本项目可以适当搞一些,也就是票房2亿能回本,3亿算优秀的。这种呢,粉丝+路人,一起努努力,能支棱起来。接大制作,应当比制作方更为谨慎。
②重心呢,还是应该放影视剧上,特别是高品质影视剧,比如试水中的12集剧。把自己作为流媒体和卫视的优质内容贡献者,比在大银幕待价而沽,要靠谱得多。
传统收费视频模式已到了迎来颠覆式变革的时代。
来源:雲在青天水在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