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赞“用艺术培根铸魂”,纪录电影《她是红线女》观摩研讨会在京举办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4 16:10 3

摘要:2025年是粤剧大师红线女诞辰100周年。纪录电影《她是红线女》观摩研讨会于5月13日在京举办。活动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广州广播电视台、红线女艺术中心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汇聚电影界、戏曲界专家学者,

2025年是粤剧大师红线女诞辰100周年。纪录电影《她是红线女》观摩研讨会于5月13日在京举办。活动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广州广播电视台、红线女艺术中心主办,南方新闻网承办,汇聚电影界、戏曲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影片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广州广播电视台总编辑滕建新、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蒙菁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她是红线女》总编剧、总导演邓原,总导演潘钧参加研讨。研讨会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田园主持。

《她是红线女》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旅局指导,广州广播电视台、红线女艺术中心联合出品,以多维度视角记录红线女一生“忠于党、忠于粤剧、忠于人民”的艺术足迹。

艺术传承与文化自信的双向奔赴

“这是用艺术培根铸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仲呈祥盛赞影片的意义,他认为《她是红线女》用纪录片的形式,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扬中华戏曲的重要剧种——粤剧,将粤剧的举旗人、代表性人物和她的精神、人格、风范和成就传扬开去并予以继承。“我为这样的作品叫好,它是正向的。”

“这是一个值得拍、应该拍的题材。”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她是红线女》以“成人成戏”为主线,展示粤剧大师的成就与影响力,填补了公众对红线女艺术贡献认知的空白。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电影用两个小时浓缩了红线女这样一位奇女子一生的成长、成就和她的艺术境界,记录了粤剧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助于培养文化自信。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强调,影片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案例,为如何运用现代影像技术记录和传播传统艺术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现了文艺工作者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生动案例。

以情为魂:勾勒艺术家的精神图谱

中国电影家协会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孙崇磊指出,电影不仅展示红线女成熟时期的经典作品,还追溯其早年的艺术生涯,让观众看到红线女艺术风格的形成和演变,也从中看到粤剧的发展。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用“让人动容、韧性、质朴”形容银幕上的红线女形象,在他看来,电影专心地写红线女的情感,呈现出丰满的、具有无限魅力的红线女形象,这不仅是对艺术大师一生的回顾,更是从当下的视角挖掘民族女性的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赵卫防剖析影片内核,认为影片以“情”贯穿始终:红线女对祖国的赤诚、对粤剧的执着、对弟子的关爱及对故土的眷恋,赋予了纪录片情感深度。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创作指导处处长张弛指出:“电影把红线女的一生凝练到几个篇章中,既展示了粤剧之美,也展示了红线女的人格之美。”

破界与融合:纪录美学的创新表达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肯定了影片在真实性与观赏性间的平衡,“对红线女的呈现有重点、有选择、有强调,因此也是有思想,有灵魂的。这个重点一是红线女对新中国的向往,二是红线女对粤剧艺术的热爱,三是领导人对红线女创作的关心。”

著名纪录片导演、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副会长陈真表示,作为人物传记电影,《她是红线女》在主题表达、题材拓展、影像呈现上都进行了创新,以中国艺术家为主题的纪录片不多,甚至很少。创作红线女的纪录片,并能让观众感受她的内心世界,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当银幕上出现生活时空和戏曲时空共同交织的画面,观众可以看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戏曲影视研究与传播中心副主任黄迎认为,《她是红线女》既有纪录片线性叙事结构,又体现了戏曲的章回性叙事,将红线女经典粤剧唱段作为转场音乐,巧妙糅合戏剧元素,凸显了红线女戏剧人的身份。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田园表示,导演没有满足于线性叙事的稳妥,而是大胆采用时空叠印的蒙太奇语言,让红线女的舞台角色与真实人生在银幕上形成奇妙的互文。

观影现场,当《荔枝颂》的旋律响起,红线女晚年带病登台时“腰不好看但内心最好看”的独白,令不少观众悄然落泪。据介绍,《她是红线女》将于2025年上映,呈现粤剧大师“生命属于艺术,艺术属于生命”的赤诚人生,以光影续写艺术传奇。

来源:中地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