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云昌,1967年出生在云南省梁河县,一个偏远的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小地方。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父亲是矿工,母亲管家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云南那地方风景好,山清水秀的,可能从小耳濡目染,他对艺术有点天生的敏感。
说起何云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要是在艺术圈子里一提他的名字,那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中国行为艺术家,用自己的身体干了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儿。
比如取下自己的肋骨做成项链送给五个女人,还有把自己整整24小时封在水泥里。有人叫他“疯子”,有人觉得他是天才,不管咋说,他的作品确实让人没法忽视。
何云昌,1967年出生在云南省梁河县,一个偏远的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小地方。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父亲是矿工,母亲管家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云南那地方风景好,山清水秀的,可能从小耳濡目染,他对艺术有点天生的敏感。
上了学之后,他对画画特别感兴趣,后来考上了云南艺术学院,学的是油画专业。那时候是80年代,艺术在中国还不算啥热门行当,尤其是在云南这种边疆省份,能走这条路挺不容易。
大学毕业后,他在1991年拿到了第八届全国美展的铜奖,靠的是一幅油画《晨雾》。这让他在艺术圈子里有了点小名气,还找了份文艺单位的工作,算是个稳定饭碗。
可没过多久,他就觉得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太憋屈了,画油画虽然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啥。1992年,他干脆辞了职,决定自己闯一闯。之后几年,他日子过得挺艰难,没稳定收入,靠借钱混日子,但他反倒觉得这种状态更能激发灵感。
90年代中期,他开始接触行为艺术。那会儿行为艺术在中国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很多人压根儿不把它当回事儿。何云昌的第一件正式行为艺术作品是1998年的《预约明天》,从这件作品开始,他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路子。
1999年,他搬到北京,那时候北京的当代艺术圈正热火朝天,他很快就融了进去,跟一群前卫艺术家混在一起。他的作品越来越大胆,经常拿自己的身体做文章,挑战极限,慢慢地就有了名气。
何云昌的行为艺术有个特点,就是特别“狠”。他不光是用身体表演,还老是跟疼痛、耐力这些东西较劲儿。他的作品往往带着点哲学味儿,逼着你去想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人活着是为了啥,身体的极限在哪儿,艺术到底能干嘛。
他的艺术不是那种让人看了觉得舒服的东西,反而经常让人觉得有点不自在,甚至有点恶心。不过也正因为这样,他的作品才特别有冲击力。
《一根肋骨》:拿自己的骨头做项链
2008年,何云昌干了一件大事儿——他做了个叫《一根肋骨》的行为艺术。这件作品的点子来源于《圣经》里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说上帝拿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了夏娃。
何云昌琢磨着,能不能用自己的肋骨做点啥,来表达点关于牺牲、关系或者创造的意思。于是,他就真的去医院,把自己的一根肋骨给取了。
他挑的是左胸的第八根肋骨,找了云南保山一家小医院来做。因为这手术没啥医疗必要性,好多医院都不愿意接,最后他回了老家才找到愿意帮忙的医生。手术用了全身麻醉,医生切开他的胸腔,把肋骨取出来,整个过程大概花了一个小时。
术后恢复期当然不轻松,胸口疼了好一阵子,伤口得小心护理,不然容易感染。不过何云昌咬牙挺过来了,他觉得这点疼不算啥,毕竟是为了艺术。
取出来的肋骨没就这么扔了,他拿回北京找了个珠宝匠加工。这根肋骨被清洗干净,用1200克黄金装饰了一下,做成了一条项链,两头还加上了龙头的设计,看着挺有气势。做好之后,他把这条项链送给了生命里五个重要的女人。
这件作品一出来,反应可想而知——炸了锅。有人觉得这想法太牛了,用自己的身体做艺术品,还能这么有创意,简直是把行为艺术玩到了新高度。还有人觉得这太离谱了,干嘛要对自己这么狠,搞得跟自虐似的。
艺术评论家们也吵得不可开交,有的说这是对爱和牺牲的深刻表达,有的说这就是为了博眼球,压根儿算不上艺术。网上还有人爆料,说他手术过程还拍了视频,血淋淋的画面看着怪吓人的。
不管别人咋说,何云昌自己挺淡定。他觉得艺术就得有争议,得让人不舒服,不然就没劲儿了。《一根肋骨》后来在国内外不少展览上亮相,照片和视频都成了重要展品。这件作品也成了他艺术生涯里最出名的一件,提起何云昌,十有八九会说到这个。
再说另一件狠作品——《铸》。这是在2004年做的,比《一根肋骨》还早几年。这次他玩得更绝,直接把自己封在水泥里整整24小时。
他让人搭了个木头模具,跟个小棺材似的,刚好能躺进去。然后,湿水泥就倒进去了,盖住他全身,只留脑袋露在外面。水泥慢慢变凉变硬,把他裹得死死的,动都动不了。24小时里,他不能吃不能喝,只能靠意志力硬撑。期间还有助手偶尔喂点水,怕他撑不下去。
这一天一夜对他来说肯定不好受。水泥压着身体,时间又长,温度一会冷一会热,体力消耗特别大。第二天早上,助手用工具把水泥敲开,才把他放出来。那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了,身上全是压痕和擦伤,但作品总算完成了。
《铸》这件作品想表达啥?何云昌自己说是关于“铸造”的隐喻——把自己“铸”进时间和空间里,看看能留下啥痕迹。有人觉得这挺有深度,拿身体去挑战极限,顺便还反思了人生和社会。也有不少人看不懂,觉得这又是何云昌在瞎折腾,干嘛非得这么虐自己。
跟《一根肋骨》一样,《铸》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支持的人说他有种,敢拿自己开刀,这种艺术精神难得。反对的人觉得这太极端了,没必要为了艺术把自己搞成这样。、
这两件作品只是何云昌艺术生涯里的冰山一角。他这些年干过的“疯事儿”多了去了。1999年的《与水对话》,他在苏州河上倒吊着,用刀“割”水,手臂还故意划了两道口子,让血滴进河里。
2000年的《金色阳光》,他把自己涂成金色,挂在废弃监狱里,用镜子反射光线。还有2010年的《一米民主》,他让25个人投票决定要不要在他身上划一米长的口子,结果大多数人同意了,他就真让人划了,而且没用麻醉。
这些作品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拿身体做实验,疼是常事儿,危险也不少。他的身体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背痛、关节疼、神经损伤,啥毛病都有。可他一点不后悔,反倒觉得这些伤是艺术的勋章。
2013年,他代表中国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展了个叫《威尼斯海水》的作品,把威尼斯的水运回北京装瓶子展示。后来他还拿了香港M+青年艺术家奖,办了好几次个展。
他的作品被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纽约MoMA这些大地方收藏,说明他在国际上也站稳了脚跟。现在何云昌快60了,创作没以前那么拼了,更多用装置和视频,少直接伤害自己。
来源:羽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