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编辑 | 八瓜鱼他是《炊事班的故事》中爱打小报告的“老高”:也是《武林外传》中喜欢假正经的“邢铺头”。在中国情景喜剧界,范明的名字如同“定海神针”。而他的人生经历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1964年,范明出生在纪律严明的军人家庭。他的父亲是部队里的一名干部。因此,
编辑 | 八瓜鱼
他是《炊事班的故事》中爱打小报告的“老高”:
也是《武林外传》中喜欢假正经的“邢铺头”。
在中国情景喜剧界,范明的名字如同“定海神针”。
而他的人生经历更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1964年,范明出生在纪律严明的军人家庭。
他的父亲是部队里的一名干部。
因此,他也被给予了“望子成龙”的期待。
高中毕业后,他被父亲安排进了一家化工厂。
虽然只是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
但在外人眼中却是一份体面的“铁饭碗”。
只可惜,范明想要的从来不是“铁饭碗”。
范明从小就喜欢文艺。
上学期间便积极参加校园内的各类文艺活动。
可父亲每每都以“不务正业”打压儿子的热情。
进了化工厂后,他依旧没有放弃热爱。
而是利用休息的间隙继续在车间角落里琢磨剧本。
这段时间里,他先后写出30多个小品剧本。
厂里的同事总是拿“范大演员”的称呼打趣他。
但谁也不知道他正在悄悄的等待时机。
直到范明21岁那年,机会终于降临。
他打听到某军区的业余演出队正在招人。
这个消息可把他激动坏了。
连熬几个大夜,打磨出一部名为《山海相连》的小品。
面试当天,情绪饱满的他成功赢得考官青睐。
此后,他成了队里的幕后编剧。
白天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到了晚上又偷偷向其他演员拜师学艺。
这份坚韧也为他日后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岌岌无名的幕后人生,范明熬了近10年。
终于在他31岁那年,他拿到了人生首个影视角色。
尽管他要扮演的只是一个没多少镜头的小兵。
可他仍反复钻研剧本。
甚至为这个不起眼的角色设计了说话带口音这一特点。
直接在拍摄当天让导演注意到了他的小巧思。
就这样,他开始被推荐到了各大剧组串场。
2002年,范明一战成名。
即便他在《炊事班的故事》里扮演一个不讨喜的角色。
可他仍用自己的表演特点将人物变得诙谐有趣。
甚至还凭借该角色拿下了金星奖最佳男演员。
导演尚敬也因此在心中记下了他的名字。
2006年,情景喜剧界横空杀出了一部《武林外传》。
而范明凭借先前给尚敬留下的深刻印象,也加入了演出阵容。
这一次,他扮演的“邢铺头”更是直接成为剧里的搞笑担当。
他的一口山东方言也为这部剧贡献了不少的笑点。
直至今日,仍有不少网友在使用邢铺头的表情包。
“邢铺头”这个角色不仅让他一跃成为国民级的喜剧演员。
更是成为了范明演艺史上里程碑一样的角色。
然而别看他在荧幕上总是插科打诨。
私下里的他却是个深情款款的“情种”。
1996年,他在南京某酒店的圣诞晚会筹备中邂逅了厉玲。
身份是,这是一位比他大6岁且离异带娃的单亲妈妈。
事业上,厉玲可是知名的电视台撰稿人。
而当年的范明还是个未被发掘的龙套演员。
即便如此,一见钟情的他还是大着胆子发起了追求攻势。
这期间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年轻气盛的他如同愣头青一般。
宴会当场就拜托自己的老师帮忙牵线搭桥。
可真等对方来和自己一同跳舞时。
他却紧张的同手同脚不知该看向哪里。
跳完舞后,他还想“乘胜追击”。
竟在初次见面就敢跟对方大胆表白。
吓得厉玲一言不发的匆匆离开。
之后的日子里,他更是开启了笨拙的“死缠烂打”式追求。
他蹲在厉玲的公司楼下。
只为了假装偶然路过邀请对方一起吃饭散步。
厉玲也逐渐被他的执着打动。
两人的关系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可厉玲心中却始终有着自己的顾虑。
厉玲离过婚,还带着一个7岁儿子韩冷。
就算她能不在乎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
她也不好意思让范明一上来就给别人当继父。
但范明对此却毫不在意。
甚至当着厉玲儿子的面就开口道:“你妈嫁给我,你就是我亲儿子!”
也许是他的真心打动了厉玲。
仅在相识4个月后,两人便携手走进了婚姻。
可他没想到的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继子韩冷正值青春期格外叛。
整日里因为零花钱不够和班上同学攀比。
母亲厉玲不惯着儿子,母子俩没少拌嘴。
彼时身为继父的范明便偷偷塞钱给继子。
但别看他如此宠爱继子就误以为他这是不讲原则的溺爱。
事实上,他只是在非原则性问题上想拉近父子关系罢了。
长大后的韩冷想当兵,他直接化身“魔鬼教官”。
每天5点拉人跑步,零花钱也直接砍半。
气得韩冷大吼:“后爸就是不如亲爹!”
把范明委屈的红着眼对儿子掏心窝:
“你现在恨我,总好过在部队挨罚!”
后来韩冷如愿考上军校成了教官。
他则逢人就炫儿子军装照,比自己拿奖还得意。
2000年,他与厉玲的女儿范美辰出生。
他坦言:“对儿子要严厉,对女儿只剩溺爱。”
只要女儿来电话,他拍戏再忙也会暂停。
为了支持女儿写网络小说,他甚至发动粉丝团助阵。
而在面对青春期早恋问题时。
他收起对要对儿子“打断腿”的狠话。
温柔的改为“按时回家”的叮嘱。
如今,女儿继承了他的艺术天赋。
钢琴、绘画、写作样样精通。
范明骄傲的对外宣布:“她若想当演员,我一定护航到底!”
从业30年,范明坚持“戏比天大”的准则。
拍《手机》时,他混进河南烩面馆学方言,被老板娘当成同行;
演《美丽的契约》小贩,连续一周蹲菜市场观察摊主神态。
这种“笨功夫”,让他拿下国家一级演员称号。
也让他即便在流量时代仍稳坐“黄金配角”交椅
从工厂工人到国家一级演员,从“继父”到“生父”。
范明用半生诠释了何为“逆袭”。
他的故事没有豪门恩怨,也没有流量炒作。
有的只是对梦想的执着、对家庭的担当、对艺术的敬畏。
这样的演员才值得观众送上掌声。
来源:娱八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