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号,北京日报对久不露面的英达进行了采访,带领着观众们一起参观了他北京的豪华别墅,节目命名为《名家书房》,就连文案都将他家里称为“小型文化博物馆”,可见英达的家藏品非常多。
5月13号,北京日报对久不露面的英达进行了采访,带领着观众们一起参观了他北京的豪华别墅,节目命名为《名家书房》,就连文案都将他家里称为“小型文化博物馆”,可见英达的家藏品非常多。
说是豪宅,英达家别墅的门就不一般,低调、厚重、还结实,一开门,英达对着主持人憨憨一笑,与往日的骄傲形成鲜明对比,可见他非常欢迎主持人的到来,也渴望对外展示自己的豪宅。
英达首先带记者去的是二楼书房,书房两侧贴着其曾祖父英敛之写的对联,充满着文化气息。
走进书房,除了琳琅满目的书,就是各种奖杯、证书等等,英达坦言,自己有收藏癖,不仅成年后得到的奖都收藏着,就连中学和北大的毕业证书,以及留学时的合影等都裱起来挂在墙上,这都是英达辉煌的过往,他每天都怀念。
然而,面对他此生最大的成就《我爱我家》,英达却闭口不谈,直接带着主持人去楼下看字画。
要说英达的家是真大,光是一楼就有两个客厅,一个餐厅,好几个房间,装修用的都是好材料,家具更是梨花木的,也有一些是红木,品质十分讲究,就连地上 都铺着好几块地毯。
而英达要给主持人展示的字画,对别墅来说,就是锦上添花的点缀了,每一个都来历不凡。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大前校长严复的一幅字,严复和英达的曾祖父英敛之是好朋友,严复学的是西方文化,但毛笔字写的非常好。
紧接着,是北大教授,也是近代书法第一人沈尹默送给吴保丰的一幅字。
吴保丰是英达的外公,不知道这幅字咋也到了英达手里,按说应该传给英达的舅舅,由舅舅家的孩子继承。
就连老舍先生也送给英达的父亲英若诚一幅墨宝,这幅字写于1963年的春节,内容包含希望,非常正能量,英若诚和老舍是好友,十分珍惜这幅字。
作为英达爷爷英千里的秘书,启功先生成了英家世交,后辈也来往走动,他送给英达父亲英若诚一幅字。
要知道,启功虽然年轻时是英千里的秘书,但他很爱学习,并成为了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以及诗人,成就十分了得,一幅两个字的墨宝就被拍到了80万成交,可见现在英达手里这幅字得多值钱。
英达的五叔(英宁父亲)也给了他春夏秋冬四幅水粉画,画功了得。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且自幼年就有“神童”之称的黄永玉送给了英达一幅字和一幅画,黄永玉最贵的一幅画曾被卖出437万,英达这幅肯定也便宜不了。
看完了这些名人字画,英达又开始讲述自己的家族,曾祖父英敛之开创了《大公报》,又开办了辅仁大学,后来爷爷英千里接手了辅仁大学,奶奶蔡葆真还当过女学校长。
到了英达父亲英若诚依旧是高知,他读清华,还认识了妻子吴世良,生下儿子英达和女儿英小乐,但毕业后却进入北京人艺搞起了艺术,后来做了文化部副部长,也算是没给英家丢人。
英达顶着父辈们的光环一路读北大、去留学,还成功拍摄了《我爱我家》,却因为抛妻弃子得到世人唾弃。
他娶了梁欢,生下一儿一女,并给儿子取名英如镝,却不认宋丹丹的儿子巴图,哪怕巴图和英达年轻时长得一模一样,英达却对巴图的姓氏存疑。
直到巴图结婚生子,英如镝在冰球事业上没取得啥成就,英达想认两个孙子,想认巴图这个儿子了,可巴图却不愿意再认英达,因为2003年英若诚去世时,英达拒绝巴图给爷爷送葬,巴图生下孩子后,妻子王博谷直接做主两个儿子跟奶奶姓宋,完全不稀罕英姓。
现在巴图家庭事业双丰收,再看英达,除了展示父辈们留给他的画作,谈论英家辉煌的过去,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了,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啊。
来源:恋上瓜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