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不久前国家大剧院上演了舞剧《天路》赢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作为创作者、罗斌认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出现,不是一个单一指数的结果,作品呈现出来的评价高低、是它综合指数的高低造成的。自己在做《天路》的时候,就试图想、不要简单去阐述它的舞蹈性,更多的能够在一个艺术作品的
罗斌老师,有名舞蹈理论评论家、编剧、大型晚会策划人和撰稿人;长期专注于舞蹈理论评论研究,有深厚的专业理论造诣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著述颇丰。
当时不久前国家大剧院上演了舞剧《天路》赢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作为创作者、罗斌认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出现,不是一个单一指数的结果,作品呈现出来的评价高低、是它综合指数的高低造成的。自己在做《天路》的时候,就试图想、不要简单去阐述它的舞蹈性,更多的能够在一个艺术作品的完整的解读这个层面能够给观众提供一个前提和基础,当然这个作品是跟国家大剧院合作的,也是国家大剧院独立出品的作品,国家大剧院关于他们自己生产的作品有两个最基本的标准,第一、要观众看得懂,而且要求舞剧在没有任何文字解释的前提下、观众就能看懂;第二个要求,在看得懂的前提下、观众要能感动,现在看来这两点都实现了,这不是自己说的,这是大剧院的赵铁春院长在对外发布的时候正式说的,说这两点都实现了,应该说舞剧《天路》在大剧院的82部创作作品的篮子里面算是一部成功的剧,那我们更多的追求的是,让修路、修青藏铁路的这样一个过程更多的融入汉藏民族的感情的延伸,在这样两个交织着的线索里面、形成我们这样一个舞剧的结构,一个是心路、一个是天路,这两条线交织着,实际上就是一条线,实现藏族人民 某种程度上可以叫中国梦,能够开发藏区,铁路是一个最重要的纽带,同时也能够让心想事成成为现实,那么这两条线成为这个戏结构的一个基本的想法,从自己个人的背景、自己有学过文学的背景,也有过文学创作的背景,也有戏剧创作的背景,那么后来又回归到我自己的舞蹈专业,整个我个人的学术历程和艺术历程会告诉自己、一个艺术作品的出现,它不是一个单一指数的结果,就是这个作品呈现出来的评价的高低是它综合指数的高低造成的,舞蹈的作品、这么多年来真正能够具备这种综合指数优势的、是那种大的舞剧作品里面的丰富性,内涵的深刻性,以及它对社会生活关注的复杂度。
自己始终认为艺术的确来源于生活,不是一句空话,自己觉得生活本身是一个艺术家发掘自己生命意义的一个过程,就是不要把生活曲解成下基层才叫生活,因为每个人也生活在你自己的基层,你不要觉得你每天周边都不是生活,只有你到了矿区、到了什么田间才叫生活,那你完全就是一种政治性的、曲解性的理解生活了,生活就是你艺术家能够有本事从你的自己所有的层面最精准、最细小的细节里面发掘那个能够有审美意义的东西,你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你从生活提炼的一种本能,自己挺同意曾经有个电影导演说过的、我的身边就是生活,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我身边的这些生活能够挖掘出来、能够表现出来,那才能体现我一个艺术家的职能,同时也能体现我的高度和深度,如果你连这种最基本的能力都没有、你可能做不了艺术家。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舞蹈的行列当中来,多年来、罗斌担任过不少竞技类舞蹈比赛的评委,但他却认为、所有专业舞蹈从最根本意义上说不值得比赛,因为艺术没有可比性。比如说像在挑选一些舞蹈演员的时候,是否会有一定的标准,那是肯定的、那是非常严格的,很多标准、非常严格,然后从上肢和下肢的长度比例差、这是最基本的标准,然后你先天的骨骼的软度、开度、力度、然后你的比例关系,然后形象、基本的考量,多方面的,因为我们现在招生的一个经验就是舞蹈学院的附中招生比本科招生难,因为在附中招生阶段它挑的就是这个人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越好、它训练起来的难度就越低。那很多家长就会想到说、那孩子是不是越早学习舞蹈越好,没有这种概念,不同舞种有不同舞种的要求,而且你学习舞蹈的目的和你真正的学习过程和介入的年龄之间都有具体的差异性,如果是仅仅想让孩子作为一个素质教育培养,然后让他接触一下舞蹈艺术,那初步的理解一点点舞蹈的知识,那你什么时候开始都行,3岁以后都可以,自己建议是快乐舞蹈的教育方式,就是他在玩中学,他只是对这个艺术样式有一种感受就可以,他能够通过他自己的身体、锤炼吧,能够有一点点体现、关于舞蹈的体现,那就足矣了,你要是想让孩子去接触专业的舞蹈、就像舞蹈学院附中招生是一样的,那你必须在十一二岁以后、当你的骨骼,一个人的骨骼发育到一定的年龄程度之后,他才有可能开始基础训练,早期的所有的那些行为多少有一点点拔苗助长的意思,那肯定有它具体的目的和功用,不是为了那个目的和功用的话、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必要。
他是怎么来看待这些评奖的呢,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国标和街舞、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竞技类,因为它们一方面也是、像国标舞本身在国际上它就是体育舞蹈的这个范畴、它是有的,它甚至曾经成为奥运会的某种项目;那么街舞本身它在整个大的街舞发展的历程上、它就是一个PK性的舞种,就是那样生成的,那样壮大起来的,其他的所有专业舞蹈从最根本意义上说、它不值得比赛,艺术没有可比性,在西方所有的舞蹈比赛都是拿出一些可以量化的步骤和量化的范畴进行比、它才有一定的可比性,比如说古典芭蕾的比赛,主要的目标就是看舞者,而且舞者可以跳同一个舞,不同的舞者可以跳同一段舞,只有这样的情况下、你才有可比性,大家都呈现这个段落、你才能够体现出演员的训练水准和他的整个艺术表达的不同。可能很多人在跳舞的时候会非常注意一些技巧的运用,所以他认为像这样应该是从内心的表达、通过肢体表达会好一些,还是说通过技巧方面来表达,其实自己相信舞者真正在他舞动的时候,他也没分开,只是现在从作品的表现上、过多的体现出来这些方面的问题,这个有两方面、一个是他们很在乎,舞者很在乎技术技巧的表达,因为这是他们的生命线,是他们能够取悦或者说他们能够真正体现自己的所谓舞蹈意识的最好的一种方式,另外一个从创作者的角度、创作者的角度是他们这几十年来比较习惯于动作思维,用动作思维的方式来做作品,那么他更多的就把技术的含量作为一个表述的重要空间和层面,那就会体现出这样的一种、其实是一种偏向,真正意义上说舞蹈、它当然需要技巧,因为舞蹈技巧是舞蹈表现性动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它最炫目的部分,而且现在整个艺术作品创作的走向上面、其实更多的是在讨论内容,而不简单是形式,你再有技巧、再有形式感,没有内容、人们就开始丧失对这样东西的关注,那在这样的前提下,你就会发现技术之上的舞蹈作品就开始短板体现越来越多了,而且我们很多创作就是因为千篇一律的都在玩技巧,不是身体的技巧、就是编舞的技巧,恰恰缺乏的是内容,那就会形成这样的一种又是一种错误或者叫偏向。
无论是担任大赛评委,还是在舞蹈创作、舞蹈推广方面,罗斌都一直致力于构建属于中国舞学的自洽体系,他一直在通过自己的行动、为舞者确定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我们老听说中国舞学,所以什么是中国舞学,中国舞学、严格说这个概念在今天提出、是自己提出来的,其他人都不这么讲,自己是从我们古代由舞论引申出来的这样一种想法,当然还直接刺激了自己有这种想法是音乐学,因为音乐学本科的基础学科里面有律学和乐学这两个,而这两个学科里面、其实它最根本的价值就在于它用最本体的方式、解释了音乐本体,就是它可以把音乐完全的放在五线谱或者简谱的这样一个谱系里面,对这个艺术形态进行形态层面的分析,当然形态分析是它最表象的部分,进而可以进入到对它整个内在逻辑和内在哲学的分析,这样就进入到一个所谓本质分析的过程,而这样的本质分析、是任何一个学科成为独立学科所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学科思维和学科方式,其实这个东西在我们目前的舞蹈理论研究层面没有实现,自己是一直希望能够建设这样的东西出来,也能够实现我们自己的一个自圆其说的一个舞蹈术语的系统,然后在这个系统之上、建立一个舞学的框架结构,乃至于形成一个舞学独立的表述,最后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和一个梯队,这样你才能有真正意义上舞学的概念,这个既承继了我们先人的一个理想,应该是源自于汉、乃至于更以前的这种中国舞论,舞学的这样一种思维,同时也能够结合比如说现代的这种艺术学的对本体的分析这样的一种思维、能够形成一个新兴的交叉的基础学科,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填补我们基础理论不足的空白的一个建设。包括从一开始、他也谈到要建设自己的中国舞学,而且要为这些舞者确认身份、确认这种认同,包括建设自己的自洽的语言体系,所以什么是自洽的语言体系,自洽就是自己能够自圆其说的一个逻辑系统,就相当于一个学科的方法论的一个完整建设,这个词经常在学术范畴内使用,必须自圆其说,你创造的这套理论模式、本身必须自圆其说,在理性思维的层面没有漏洞,当然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绝对没有漏洞,但是至少比现行的、所有的或者很多所谓的学科方式 前进一步就可以,能够跨出半步,认识上能够向前走一点,这就是我们学术上的一种追求。他觉得这个推广或者说在形成这样一个理论的时候、难度在哪儿,难度太多了,难度几乎就是零,我们基础是零基础,因为我们以往的学术成果很难支撑目前的建设,即便是我们倒推到我们的历史、就是在古典文献里面、汉代傅毅的《舞赋》,从那儿往后说,你几乎没有找到能够从本体角度阐发我们这门文化形态的那种文字,这是一个方面,从材料系统说;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现成的以往的所谓的理论成果里面缺乏这种对本质描述的真正理性意义的成果,因为我们所谓的抽象理论应该是源于对基础学科的其他小学科、分支学科的仔细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应该说每个舞者、每个舞种、每一种学科追求,都有各自的初心,如果说有共通性、可能还是希望恢复它最初的那个界定,就是实现那个本来面目,但是这个本来面目就像文化像一条河流似的,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河水流动,在发生变异的,但是自己是觉得如果它的基因在,它再怎么变异、它也不会变异成另外一个东西。如果说初心的话、也许那个基因是他完成初心的最根本的东西,你是否能够坚守你要完成的那个最本质的东西,那是初心,因为只有那个东西在、你才能够形成你自己自洽的一个系统,认知系统才能出现,你才不会被其他因素所左右、然后随便改变你的初衷,你才能够形成你最终的一种表达,舞蹈的灵魂、就是肢体语言下的思想表达,这就是它的灵魂,某种程度上、自己个人认为是像哲学一样的东西,哲学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成果,舞蹈应该是人类形象思维的成果,但是两者在最终意义上都是思维成果,这就是它们的灵魂,实现这样的一种表达、这个层面的表达,你就能体现出灵魂。
来源: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