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内地院线电影的暑期档以116.43亿人民币的成绩惨淡收官。这个成绩甚至不如十年前2015年暑期档的124.55亿。“倒退十年”的说法被喊了出来。
去年内地院线电影的暑期档以116.43亿人民币的成绩惨淡收官。这个成绩甚至不如十年前2015年暑期档的124.55亿。“倒退十年”的说法被喊了出来。
哪成想从那之后,内地的节假日档期经常性地“倒退十年”。2024年425.02亿的全年票房,同样只强过了2014年的296.00亿,而不敌2015年的437.73亿。
今年除了被《哪吒之魔童闹海》强势拉高的春节档之外,元旦档、清明档、五一档,均比不上十年前的2015年。
“倒退十年”的说法里,有不安的情绪,也有戏谑的成分。中国电影如今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水平,肯定是十年前望尘莫及的。所处的发展周期,更是大相径庭。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今年国产电影不能打,而是十年前,也就是2015年的那一批国产电影太能打了?
01
对大部分没有行业观察习惯的人而言,十年前的记忆,应该已经非常模糊了。
事实上,2015年,在中国近30年的电影市场化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跃升”年份,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绩。
比如2024年的年票房卡在2014年和2015年之间,正是因为2015年一口气将年票房提升了47.88%,连续跨越了300亿和400亿两个里程碑。抛开疫情导致的年票房非自然波动,这个增幅至今仍是历史纪录。
考虑到2015年尚未将网络售票的服务费计入票房统计,以及十年前比现在低约10元的平均票价,其观影人次数据的含金量就更高了。2015年的全年观影人次高达12.6亿,甚至高于2023年(年票房549.2亿)的11.3亿,相较2019年创下的14.47亿的历史记录,不差多少。
此外,在2015年的10月,内地首次在单月票房上超越北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票仓的地位,稳稳确立。
为什么2015年一下子就有那么多人涌进了电影院呢?
一方面是猫眼、淘票票等互联网票务平台崛起,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纷纷推出强有力的票补活动,再加上影院建设向中小城市加速渗透,大幅推动了电影市场的下沉。2015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票房占比上升到38%,一线城市下降到22.1%。
另一方面,2015年的国产电影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好看的影片一部接一部地上映,丰富了观众的选择,培养了人们的观影习惯。我们对很多导演、类型的初印象,都源于2015年。
02
2015年最拉动票房增长的,便是国产重工业大片。
在2015年之前,国产大片通常需要张艺谋、徐克、冯小刚、吴宇森这样的成名大导演来牵头。虽然体量足够大、阵容很豪华、票房上也能和好莱坞大片打一打,但工业属性并没有超越作者属性。
2015年暑期档,真人+CG动画的《捉妖记》打破了这一传统。导演许诚毅虽然有着好莱坞动画领域的资深履历,但毕竟在内地鲜为人知。主演白百何、井柏然,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顶级明星。
这部影片基本上就是靠自身超高的工业水准打开的市场,不仅以6.69亿的票房创下首周票房纪录,而且最终力压《速度与激情7》,拿下2015年内地的年度票房冠军。
更值得一提的是,《捉妖记》当时的24.35亿票房,创造了内地市场的新纪录。这是第一次由国产电影创造新的票房纪录,此前的票房纪录均由好莱坞影片创造。
如果说《捉妖记》还稍微有点儿“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意思,那么乌尔善在同年12月奉上的《寻龙诀》,则彻底让观众和业界都信服了工业化的重要性。
《寻龙诀》改编自天下霸唱所著小说《鬼吹灯》。《鬼吹灯》和《三体》一样,曾经是被影迷无限憧憬,却又被影视行业敬而远之的IP。因为它们的题材,都需要匹配大量高品质的电脑特效才能得以实现。
乌尔善和后来因《流浪地球》成名的郭帆导演一样,都是一操盘大片,就展现出了重视工业化的思维特质。尽管有书粉觉得《寻龙诀》还不够过瘾,但在大众审美里,它展现出了国产大片应有的样子,无论是世界观的架构、冒险叙事的手法,还是特效镜头和大场面的呈现,都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续作至今仍杳无音信,可当年《寻龙诀》一度被视作国产大片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像现在大家都把新片和《哪吒之魔童闹海》比较一样,那几年的国产大片,都避免不了被人们拿来和《寻龙诀》比上一比。
03
现在回顾2015年,会惊觉当时发生了国产喜剧片霸主的交接仪式——9月25日徐峥导演的《港囧》刚上不久,30日开心麻花的院线处女作《夏洛特烦恼》就闪亮登场了。
《港囧》是第一部票房破10亿国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精神续作,万众瞩目。其上映首日便斩获将近2亿票房,连续数日的票房占比都在80%左右,一骑绝尘的程度,与今年的《哪吒之魔童脑海》相当。
而《夏洛特烦恼》纵然有已经凭借春晚小品打开知名度的沈腾和马丽主演,在起跑阶段还是被《港囧》和《九层妖塔》甩开身位,只能与《解救吾先生》一起位居第二集团。
4日后,《夏洛特烦恼》凭借脑洞更大的故事框架、更年轻化的笑点,以及沈腾和马丽更具亲和力的喜剧气场成功逆袭,冲上单日票房榜榜首。单日票房占比,最高超过六成,成为新一代喜剧霸主。
虽然《夏洛特烦恼》的最终票房未能追上《港囧》,但经此一役,老百姓最喜欢的喜剧片模式,从“囧系列”为代表的公路喜剧,转换为以“开心麻花”为代表的把假想情景与现实讽刺相结合的喜剧。
内地“喜剧之王”的接力棒,之前由葛优交到徐峥、黄渤手里,现在又交到了沈腾、马丽手里。沈马组合,也一起走上了成为票房之王与票房之后的道路。
04
2015年之所以票房猛增,还源于很多新人导演扎堆于这一年推出了自己的处女作,从而为市场带来巨大的增量。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一批跨界导演的演员。他们中的很多人,通过这一年华丽转身,在后来的十年里,逐渐成为华语电影的中坚力量。
这一年,讲脱口秀、拍《屌丝男士》的大鹏,推出了长片导演处女作《煎饼侠》。尽管在很多人眼里,这片甚至称不上是电影,可是大鹏在片中展现出的草根生命力实在是太有感染力了。
《煎饼侠》片里片外都透着一股子“搏命”的劲儿,正契合了当年的国内大环境,上映后的票房一直在《捉妖记》旁边“伴飞”,最终累计票房竟高达11.6亿,创造了投资回报率的奇迹。
如今导演、监制两开花的陈思诚,也是在2015年推出的成名作《唐人街探案》。虽然他在前一年推出的导演处女作《北京爱情故事》票房成绩也不错,但《唐人街探案》的票房口碑双丰收,才真正让陈思诚找准了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并开启了后续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和陈思诚类似,吴京早在2008年就导演过一部动作片《狼牙》。可是这种延续自己表演风格的作品,并没有给业界带来惊喜。直到2015年,吴京导演的《战狼》上映,才让人们看到了他将战争与动作相结合的独特思维。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战争动作片这个品类,只有吴京在做。于是也就有了两年后《战狼2》的票房大爆发。不过吴京并没有像大鹏和陈思诚那样在导演领域持续产出,于《战狼2》之后回归了表演领域,成了一位年年与观众见面数次的“劳模”。
除了这三位,2015年推出导演作品的知名演员还有:邓超(《恶棍天使》6.48亿票房)、苏有朋(《左耳》4.84亿票房)、何炅(《栀子花开》3.78亿票房)、徐静蕾(《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2.80亿票房)、陈建斌(《一个勺子》2249.5万票房)、伊能静(《我是女王》1549.8万票房)等。
这一年还诞生了一位反向跨界的大佬——冯小刚。他主演的电影《老炮儿》斩获了9.01亿票房,比他之前野心勃勃的导演作品都要高。
05
虽然那是一个带着流量和知名度进电影圈就能转化为票房的时代,但是依然有很多当时还没流量、没大众知名度的导演,凭借作品口碑为自己擦亮了招牌,甚至为行业指明了方向。
比如田晓鹏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9.54亿的票房加上8.3的豆瓣评分,成功地为国产动画电影打开了新天地。
韩延的《滚蛋吧!肿瘤君》,5.10亿票房加上豆瓣7.4分,让业界看到观众同样愿意为眼泪买单。
还有曹保平豆瓣8.3分的《烈日灼心》、徐浩峰豆瓣8.1分的《师父》、徐昂豆瓣8.4分的《十二公民》、忻钰坤豆瓣8.7分的《心迷宫》等,都是广受好评的佳作。
此外,一些已成名的大导演,也在这一年推出了酝酿许久、话题满满的新作。比如陈凯歌的《道士下山》、林岭东的《谜城》、林超贤的《破风》、尔冬升的《我是路人甲》、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吴宇森的《太平轮·彼岸》、杜琪峰的《华丽上班族》、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张艾嘉的《念念》、王小帅的《闯入者》等。
这些作品有一些在口碑和票房上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他们的存在让电影市场显得厚重了许多。其中有些影片,甚至成为了影史上的孤本。
06
想想这十年,中国电影还真有点儿像进入穿越梦境的夏洛,名誉、追捧、金钱,一股脑地就全来了。如今梦醒,回到当初。看看身边,只剩下不离不弃的马冬梅。
而电影的“马冬梅”,自然是影迷群体。夏洛经历繁华一梦,懂得了珍惜马冬梅,中国电影倒退十年,也该学会珍惜影迷了吧。
如果中国电影人能重拾2015年的创作初心与生命力,好好把电影的品质搞上去,把电影的风格、类型、题材丰富起来,相信影迷会陪着国产电影从坡底再爬上来的。
【文/满囤儿】
来源:影视独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