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这部让人大跌眼镜的剧——《淮水竹亭》。这可是个大IP改编的剧啊,按理说应该是稳稳的爆款,结果呢?热度和口碑都差强人意,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咋回事呢?我提几个点,咱们来唠唠。
嘿,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这部让人大跌眼镜的剧——《淮水竹亭》。这可是个大IP改编的剧啊,按理说应该是稳稳的爆款,结果呢?热度和口碑都差强人意,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咋回事呢?我提几个点,咱们来唠唠。
一、原著粉的“吐槽大会”
首先得说说原著粉的感受。《淮水竹亭》改编自《狐妖小红娘·竹业篇》,原著可是有不少粉丝的。但这部剧一播出,原著粉就炸了锅。为啥?因为改编得实在是“魔性”。原著里那种热血、中二的少年感,到了剧里,完全变了味儿。比如,原著里“圈内圈外”的设定被简化成了“黑狐操控人心”,这不就把原著里那种种族矛盾的深度探讨给削弱了吗?还有,男女主的感情线也乱七八糟的,节奏混乱,支线剧情强行注水,完全就是“配平文学流水线产品”。这要是原著粉,能不气得跳脚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剧情改编的“硬伤”
再看看剧情改编的问题。原著《竹业篇》只有12集,结果剧版硬生生扩充到了36集。这下好了,主线被稀释得不成样子,支线却喧宾夺主。编剧为了凑时长,加了一堆原创的CP线,比如王权醉与杨一叹、张正与青木媛,这些CP线不仅没给剧情加分,反而让主线故事变得稀碎。更离谱的是,剧中还新增了“穿越20年”的桥段,时间线混乱到连原著党都得重新捋捋,这完全打乱了《狐妖小红娘》的叙事连贯性。
而且啊,剧中关键情节的改动也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面具掉马”的情节,原著里是生死相隔后才揭露真相,宿命感拉满!好吗!结果剧里提前到东方淮竹送面具时,王权弘业就主动摘下面具坦白身份,这直接把原著的张力给摧毁了。还有男女主战力的崩坏,东方淮竹被大妖一招秒杀,王权弘业被反派轻松控制,这完全消解了原著“少年热血战天命”的悲壮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演员和特效的“拖后腿”
演员方面,刘诗诗的演技被不少观众吐槽为“木讷”。她饰演的东方淮竹,被观众形容为“始终端着”,缺乏灵气。尤其是在妹妹被当作人质的戏份中,刘诗诗的表演更是被批评为“面瘫”。这可是一个身负重任、内心强大的女性角色啊,演员要是没法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观众怎么共鸣得起来呢?
特效方面,更是让人一言难尽。这部剧号称投资巨大,但实际呈现出来的特效却非常粗糙。抠图痕迹明显,场景虚假,让观众难以入戏。有观众吐槽说,这部剧的特效水平还不如一些小成本网剧。这年头,观众的审美水平都挺高的,这种五毛特效,能让人满意才怪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从一次元到三次元的“水土不服”
从一次元(原著)到三次元(影视化),这中间的转化矛盾可不小。原著的粉丝基础再大,也不代表影视化就能成功。《淮水竹亭》的问题就在于,它没有很好地平衡原著粉和普通观众的需求。原著粉希望看到的是原著精神的延续,而普通观众则更关注剧情的连贯性和演员的表现。结果呢,两边都没讨好。
再看看其他成功的改编作品,比如《长相思》和《莲花楼》,人家是怎么做的?《长相思》围绕女主和几个男子的爱情纠葛展开,但并不流于表面,而是通过角色的独立和清醒传达了深刻的生活哲理。《莲花楼》则以东方式留白和禅意打动人心,情感表达更为细腻。这才是改编的正确姿势啊!
五、编剧和导演的“锅”谁来背?
说到底,《淮水竹亭》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编剧和导演身上。编剧在改编时,没有很好地把控整体架构,导致剧情松散、主线模糊。导演在拍摄时,也没有很好地引导演员,导致演员的表现没能达到预期。比如,剧中面具团内部逐一厮杀致死的场景,本应是情感爆发的高潮,但由于前期铺垫不足,观众根本感受不到那种心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IP改编的“坑”还得小心绕
《淮水竹亭》这部剧,可以说是给IP改编剧敲响了警钟。大IP、大制作、大阵容,这些都不一定能保证成功。关键还是要尊重原著精神,同时也要考虑普通观众的观感。改编不是乱编,创新也不能偏离原著的轨道。希望以后的改编剧能吸取教训,别再让观众失望了。
总之,《淮水竹亭》这部剧,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的选角、运镜、服化道,恨的是它的剧情和演员表现。希望下次再有类似的改编剧,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惊喜吧!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