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丢到国外!贬损中国观众,央妈删其新剧,港媒新加坡争相报道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3 16:53 2

摘要:直到某娱乐博主甩出一段2022年的聊天记录,那个自称前助理的人,把李凯馨亲口说的“中国观众都是傻O”做成了变速音频。一夜之间,这个在微博有800万粉丝的艺人,成了内娱最烫手的山芋。

凌晨两点,李凯馨的抖音直播间突然卡顿。粉丝们刷着“女神加油”的弹幕,没人注意到评论区正被血红色的“滚出中国”刷屏。

三天前这条#李凯馨录音门#的词条刚冲上热搜时,这个在《陈情令》里演过蓝曦臣的混血演员,还在社交平台晒着健身vlog。

直到某娱乐博主甩出一段2022年的聊天记录,那个自称前助理的人,把李凯馨亲口说的“中国观众都是傻O”做成了变速音频。一夜之间,这个在微博有800万粉丝的艺人,成了内娱最烫手的山芋。

这场风暴来得比想象中更猛烈。

当新加坡《联合早报》用头版刊登李凯馨机场被粉丝围堵的照片时,北京某影视公司总监正在紧急修改暑期档宣传方案。

他们投资的古偶剧《赴山海》原本要靠李凯馨的流量撑场,此刻却在片尾字幕里疯狂删除她的戏份。有业内人士透露,剧组三天前连夜开会,把主演名单里她的名字直接P成了“特别出演”,这波操作比当年张娜拉被封杀时的“查无此人”还快三分。

“在中国捞钱比捡破烂容易”——这句话像根钢钉扎进舆论场。

网友翻出她2021年参加综艺时说过的话:“中国观众特别宽容,给钱也痛快。”彼时这番话还被营销号剪成“感恩中国”的正能量素材,如今却成了打脸现场。更致命的是前助理放出的“知三当三”指控,直接撕碎了艺人苦心经营的清纯人设。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在直播中指出:“跨国艺人最怕身份认同模糊,既要赚人民币又想立洋人牌坊,迟早摔跤。”

央媒的沉默比发声更令人胆寒。当李凯馨工作室声明在凌晨两点发布时,所有人都注意到声明里那句“已交律师处理”的标准公关话术。这与当年张娜拉在综艺上说“没钱就去中国演出”后,广电总局三天吊销其所有合作项目的雷霆手段形成鲜明对比。有业内人士透露,某视频平台连夜下架了她所有作品,会员专区的《我的波塞冬》直接变成“暂未开播”。

李凯馨团队显然没吸取范冰冰的教训。从4月10日录音曝光到5月10日发声明,整整一个月的真空期足够让舆情发酵成全民话题。更拙劣的是,当网友扒出她2022年多次抱怨“中国行程安排太密”时,那句“半生都在中国生活”的回应瞬间变成黑色幽默。就像某脱口秀演员吐槽的:“你拿中国绿卡当护身符,却把中国观众当冤大头。”

剧组提前除名的操作更显行业警觉。有编剧在豆瓣小组爆料,其实4月9日《赴山海》剧组就收到风声,当天就删光了李凯馨所有镜头。这种“宁砍戏不担责”的做法,正在成为行业新惯例。浙江卫视购片主任透露,现在采购外籍艺人项目都要加签“道德条款”,一旦出现舆情可无条件解约。

这场风波揭开了娱乐圈的隐秘账本。据统计,2023年在中国捞金的外籍艺人同比暴涨37%,但翻车率也达到历史峰值。从郑爽代孕到张昊唯论文抄袭,跨国艺人似乎总在挑战中国观众的底线。就像网友说的:“给钱时喊你爸爸,转头就骂你傻O,这账怎么算?”

但市场早已不是十年前的野蛮生长期。当李凯馨的抖音账号掉粉15万时,隔壁王一博的《长相思》正在刷新播放纪录。观众用脚投票的威力,远比广电总局的封杀令更直接。有数据公司分析,此次事件可能导致李凯馨商业价值暴跌70%,那些等着接洽的综艺和品牌,现在都转投了王楚然、孟子义等新生代。

第一,舆情监测系统正在升级。某顶流经纪公司透露,他们现在给外籍艺人配备24小时舆情监控,连微博小号的点赞都要筛查。第二,剧组选角越来越“短视”。《赴山海》的紧急避险,可能引发行业效仿“72小时艺人审查制”。第三,观众的记忆比想象中更长。当李凯馨2019年参加《创造营》的片段被翻出来时,弹幕都在刷“原来早就有伏笔”。

凌晨四点,李凯馨的律师函终于发到爆料网友的邮箱。但此时#李凯馨滚出中国#的话题阅读量已突破8亿,剧组的删改版预告片正在抖音热播。

这场跨国艺人的生存危机,或许正给所有怀揣中国梦的外籍明星敲响警钟:在中国市场吃饭,得先学会端稳饭碗。

来源:爱豆望远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