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大粉年入百万?粉丝经济暗战:代拍、黄牛、数据女工的生意经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3 17:35 2

摘要:成为粉丝后,她开始从内部视角观察粉丝群体,逐渐积累起对粉丝圈内高语境知识的了解,从而开启了对粉丝经济、文化产业等多领域的研究。

在当今文化娱乐领域,偶像产业不仅塑造了众多备受追捧的偶像,还催生出独特的粉丝文化,同时也在商业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浪潮。

白老师最初专注于媒介在线和媒介管制方面的研究,那时的她对粉丝群体缺乏深入认知,也难以理解粉丝对偶像的痴迷。

然而,一次机缘巧合,白老师拥有了粉丝属性,这一转变让她意识到,若想深入研究粉丝经济和偶像产业,融入其中是关键。

白玫佳黛,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播学博士,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成为粉丝后,她开始从内部视角观察粉丝群体,逐渐积累起对粉丝圈内高语境知识的了解,从而开启了对粉丝经济、文化产业等多领域的研究。

在进行田野研究时,白老师选择公开自己研究者的身份。有趣的是,粉丝们非但没有排斥,反而将她视为 “高质量粉丝”,认为这证明了自己喜欢的偶像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商业价值。这种反应也从侧面反映出粉丝群体对偶像商业潜力的关注。

中国偶像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机遇与挑战中不断前行。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 “超女” 现象,成为中国偶像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当时,实体唱片业陷入危机,而湖南卫视作为地方新兴卫视,急需寻找特色发展道路,娱乐领域成为其突破口。

超级女声选秀

“超女” 通过大众选秀的形式,打破了传统明星选拔模式,让普通人有机会成为明星,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也为中国偶像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2018年,偶像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浪潮。这一阶段,以爱奇艺、腾讯等为代表的长视频平台崛起,它们迫切需要更具粘性、乐于付出的粉丝化受众。

于是,借鉴韩国《创造101》模式的选秀节目应运而生,通过打造偶像团体,培养粉丝群体,实现平台用户增长和商业价值提升。

与中国间歇性爆发的偶像产业不同,日本和韩国的偶像产业发展各具特色。日本偶像产业兴起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泡沫经济破灭,人们对 “努力就能成功” 的信念产生动摇,开始寻求逃避现实的空间。

偶像产业为不同受众创造了这样的空间,通过系统培养偶像,将粉丝对偶像的喜爱转化为具体的购买和观看行为,实现社会的相对稳定。

AKB48 系列女爱豆

例如,杰尼斯事务所培养的男爱豆和 AKB48 系列女爱豆,都在日本偶像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韩国偶像产业则更具工业化特征。从H.O.T开始,韩国逐渐发展出一套成熟的偶像培养体系,定期推出火爆全球的顶尖偶像团体。这些偶像经过激烈竞争和长时间练习,在五官、妆造等方面近乎完美。

韩国偶像产业的繁荣,与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当时,韩国就业压力大,年轻人希望通过成为偶像改变命运,为偶像产业提供了大量后备人才。

偶像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多方参与者,其中经纪公司、偶像、粉丝和媒体平台构成了产业的核心生态。

经纪公司在产业中扮演着复杂且关键的角色。在韩国,大型经纪公司由于市场垄断或寡头地位,话语权极高,它们试图打通从练习生培养到艺人出道、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全产业链。

而小公司旗下的偶像则相对拥有更多自由度。在中国,虽然顶流大多出自大公司,但当艺人成为公司主要经济来源时,其话语权也会相应增加。例如,部分艺人开设工作室后,在工作决策上拥有更大权力。

经纪公司与媒体平台的关系因地域而异。在韩国,两者联系紧密,部分公司甚至实现内部资源整合。

在中国,经纪公司虽需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但资源交换等合作往往较为隐秘,如买热搜等行为通常不会公开。

经纪公司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则充满矛盾。粉丝希望经纪公司能按照自己的期望打造偶像,但经纪公司更注重商业利益,双方在偶像发展方向、资源分配等方面时常产生分歧。

此外,经纪公司会进行粉丝运营,但由于担心引发粉丝间不平等,其与粉丝的联系多在私下进行。

偶像面对粉丝时,态度复杂且困惑。一方面,他们感激粉丝的喜爱与付出;另一方面,私生粉的越界行为又让他们感到困扰和不安。

例如,韩国偶像曾遭遇私生粉潜入房间、追车、在厕所偷拍等行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粉丝群体中,大粉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凭借较多的粉丝数量、消息渠道和组织能力,对其他粉丝产生较大影响。部分大粉还通过代拍、制作销售周边、转卖票务等方式盈利。

随着偶像产业发展,品牌方的营销策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90年代百事可乐邀请当红艺人代言,到如今奢侈品、国民品牌纷纷选择偶像合作,偶像在品牌营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品牌方选择偶像代言,旨在借助其年轻形象提升品牌活力,吸引粉丝购买,同时向大众展示品牌紧跟潮流的态度。

与传统大明星相比,偶像的粉丝关系强度和密度更高。粉丝会为支持偶像重复购买代言产品,并自发进行传播推广,相当于为品牌带来一个 “外包的公关和营销公司”。不过,若粉丝出现借贷购买、退货等不良行为,会对偶像商业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品牌在选择偶像代言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仅要关注偶像是否有重大负面新闻,还要考察粉丝群体构成和消费能力,避免因粉丝群体过于年轻或极端而引发问题。此外,偶像在社交媒体上的历史表现也不容忽视。

长期以来,粉丝群体在学术界和大众舆论中常被污名化,被视为不理智的代表。但实际上,粉丝群体的行为和情感表达具有多样性。

不同类型粉丝的待遇存在差异,以女性为主的流量粉丝往往承受更多压力,需通过参与公益、展现爱国行为等方式证明自己的理性。

2019年数据

粉丝观看偶像演出或现场追星,本质上是为了释放情绪、感受狂欢氛围。在节目录制等场景中,粉丝的热情表达与传统话语体系产生冲突,根源在于双方缺乏理解。节目组等应尊重粉丝需求,合理引导,实现良好互动。

中国偶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创新,各方参与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误解,但随着产业逐渐成熟,其未来发展值得期待。无论是对文化娱乐领域,还是商业营销层面,偶像产业都将持续发挥重要影响力。

来源:莫北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