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金陵十三钗》影评,有人看哭有人说套路?全在这三个细节里!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3 17:07 3

摘要:数据显示,在评价情节与场景时,鉴赏资源占了74%,情感资源占26%,判断资源几乎没出现。这说明,大家更愿意从“好不好看”“有没有感染力”来聊,而不是直接评判“对不对”“该不该”。

聊起《金陵十三钗》,观众的反应总是各不相同。

有人被风尘女子替女学生赴死的情节感动到落泪,有人觉得战争场面太血腥看得心里发堵,还有人吐槽剧情有点刻意。

再看影评区,有人用“震撼人心”评价,有人从人物塑造分析,为啥同样是评这部电影,有的让人点头认同,有的却像在自说自话?

关键就在于影评里“态度资源”的运用——情感、判断、鉴赏这三者怎么搭配,藏着大讲究。

电影里,从日军入侵南京的残酷巷战,到秦淮女子画妆赴死的特写,每个情节和场景都牵动着观众的心。

数据显示,在评价情节与场景时,鉴赏资源占了74%,情感资源占26%,判断资源几乎没出现。这说明,大家更愿意从“好不好看”“有没有感染力”来聊,而不是直接评判“对不对”“该不该”。

看战争场面时觉得“压抑、不舒服”,看到豆蔻惨死忍不住“揪心、不敢看”,这些都是很真实的情感反应。

比如有影评说“开场的刺刀镜头太血腥,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那种绝望的氛围里”,这种具体的感受很容易让读者共情。

但要是只说“我哭了”“我看得烦死了”,就显得太单薄。好的影评会把个人感受稍微展开,比如“玉墨带姐妹们画妆那段,旁边女生哭到纸巾都不够用,这种反差让风尘女子的悲壮更戳心”,既表达了情感,又点出了场景的感染力。

鉴赏资源能让评价更有说服力。反应资源方面,像“约翰扮神父站在楼梯上的镜头,一下子就把人震住了”“灰色废墟里突然出现的艳丽旗袍,视觉冲击特别强”,这种评价说明场景设置成功吸引了观众,让情节更有冲击力。

构成资源方面,有人觉得“电影情节一环扣一环,从女学生躲进教堂到女子们决定赴死,节奏特别紧凑,一点不拖沓”,也有人指出“战斗场面虽然紧张,但爆破特效太少,看得不过瘾”,这些都是从情节的结构和节奏来分析,让评价更有依据。

价值资源方面,比如“开场巷战的慢镜头特别出色,把战争的残酷拍得很有冲击力”“秦淮女子赴死的场景,用唯美的画面反衬悲剧,这种处理很打动人”,这是在肯定场景的艺术价值和创新之处。

《金陵十三钗》里的人物形象很丰富,冒充神父的约翰、风尘女子玉墨、女学生书娟……在评价人物时,判断资源占了65.4%,情感资源13.5%,鉴赏资源21.1%,明显比情节场景评价中判断资源用得多。

这是因为人物的行为和选择涉及到人性、道德,大家更愿意从这些角度去评判。

情感资源体现在对人物的喜恶上,比如讨厌女学生一开始对妓女的“厌恶”,感动于玉墨从“风情万种”到“镇定赴死”的转变,心疼约翰最后“泪眼朦胧”的无奈,这些情感都是基于人物的经历和选择。

比如有影评说“书娟一开始嫌弃妓女,后来却被她们拯救,这种转变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把对人物的情感和他们的成长联系起来,更有深度。

判断资源可以从多个角度看人物。

社会评判方面,常规上,玉墨“气质不凡”,和其他妓女的“浓妆艳抹”形成对比,符合她作为头牌的设定;女学生“纯洁”,妓女“风情万种”,这些都是对人物形象是否符合常规的判断。能力上,李教官“有勇有谋”,在纸店战斗中用智慧保护大家;

玉墨“有主见、明事理”,能带领姐妹们做出赴死的决定,这些是对人物能力的认可。韧性上,陈乔治“忠心耿耿”地保护学生,即使害怕也坚持到底;约翰从“贪财怕死”的入殓师变成“勇敢护人”的伪神父,这种性格的转变体现了韧性。

社会约束方面,真实性上,日本大佐“不虚伪”,直接展现出凶残的一面,这种真实的反派塑造让角色更立体;

约翰一开始的“贪财”很真实,后来的转变也让人觉得合理。合适性上,说玉墨“下贱但不下作”,既指出她的社会地位,又肯定她的人性光辉;书娟父亲“不情愿”做汉奸,这种矛盾的选择符合战争年代小人物的无奈,让角色更真实可信。

鉴赏资源能看出人物塑造的亮点。反应资源上,玉墨“形象鲜明饱满”,从风月场的圆滑到赴死的坚定,让观众印象深刻;

约翰和玉墨的互动“抓住了观众的心”,他们的合作和转变是电影的一大看点。构成资源上,女学生的“纯洁”和妓女的“污浊”形成对照,李教官的“英勇牺牲”和孟先生的“苟且偷生”也形成对比,这些对比让人物形象更立体,也突出了人性的复杂。

价值资源上,妓女们“舍弃生命救学生”的形象塑造得很成功,没有“矫揉造作”,真实地展现了她们的善良和勇气,这种角色设定让电影的主题更深刻。

看完这些分析,咱们能发现,一篇让人信服的影评,得在情感、判断、鉴赏之间找到平衡。

情感是引子,用真实的感受拉近和读者的距离,但别只说“我觉得”,最好结合具体情节,让读者知道你为啥有这种感受。

判断是深度,从人性、道德等角度分析人物和行为,但别太主观,要基于电影里的细节,比如人物的具体行为和选择。鉴赏是支撑,从情节结构、场景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客观分析,让你的评价有依据,不是空泛地说好或坏。

再看《金陵十三钗》的影评,那些让人点头的文章,往往是既说了自己被哪个情节打动,又分析了这个情节为啥打动人;既评判了人物的选择,又指出了这种选择对电影主题的意义。

下次看电影后想写点啥,不妨试试这样:先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情节和感受,再分析这个情节的设置好不好、人物的表现怎么样,最后聊聊你觉得这部电影到底咋样。这样写出来的影评,既有个人观点,又有客观分析,自然让人信服。

记住,电影是拍给人看的,影评也是说给人听的,真诚、具体、有层次,比任何套路都重要。

来源:虞非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