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新加坡籍华裔女演员李凯馨因一段涉及“辱华”言论的录音陷入舆论漩涡,其参演剧集《赴山海》紧急删除其宣传物料,主流媒体平台亦撤下相关海报,事件持续发酵。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广联演员委”)于今日通过官方渠道回应称,已接到相关反馈,
中广联演员委回应李凯馨辱华争议:已启动核查程序,行业监管机构介入调查
2025年5月13日北京电
近日,新加坡籍华裔女演员李凯馨因一段涉及“辱华”言论的录音陷入舆论漩涡,其参演剧集《赴山海》紧急删除其宣传物料,主流媒体平台亦撤下相关海报,事件持续发酵。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广联演员委”)于今日通过官方渠道回应称,已接到相关反馈,目前正组织专项工作组核查录音真实性,待事实查明后将依法依规作出处理决定。
录音曝光引爆舆论,剧组与品牌方紧急切割
据公开报道,5月9日,一名自称李凯馨前助理的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一段录音片段,内容涉及“来华仅为赚钱”“中国观众缺乏审美”等争议性言论。录音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李凯馨辱华#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位,阅读量突破10亿次。
事件发酵后,李凯馨参演的古装武侠剧《赴山海》剧组反应迅速。5月10日,剧组官微删除其领衔主演名单,原定于5月15日发布的定档预告片中,李凯馨的镜头被大量删减。此外,多家合作品牌方如某护肤品牌、某运动服饰品牌亦紧急撤换其代言物料,官媒账号同步删除其参演剧集宣传内容。
艺人方否认录音真实性,工作室称将追究法律责任
面对舆论压力,李凯馨工作室于5月10日晚间发布严正声明,称“录音内容系恶意剪辑与合成,已涉嫌侵犯艺人名誉权”。声明强调,李凯馨自16岁起定居中国,曾主演《倩女幽魂:人间情》《暖暖,请多指教》等影视作品,长期致力于中新文化交流,“对中国的热爱与尊重从未动摇”。
李凯馨本人随后转发声明并公开致歉:“听到录音时非常震惊,这绝非我的言论。我深知中国市场给予我的机会,也始终以感恩之心对待观众。”她进一步解释,因需配合调查取证,未能第一时间回应争议,但承诺“将以行动证明立场”。
行业监管机构介入,法律与道德双重审视
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中广联演员委的回应成为事件关键节点。该机构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透露,已收到多家媒体及网友举报,目前正联合技术部门对录音进行声纹比对,并约谈李凯馨团队及《赴山海》剧组核实情况。“若录音属实,将依据《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从业人员自律管理办法》对其作出行业惩戒;若系伪造,将协助艺人方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并非个案。近年来,多位外籍艺人因不当言论引发争议,如2023年某韩国艺人因“限韩令”言论遭中国综艺除名,2024年某日本演员因参拜靖国神社被全面封杀。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文娱市场国际化程度加深,艺人需更审慎处理文化立场问题,“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行为将面临零容忍。
公众情绪与行业反思:市场开放与价值底线如何平衡?
事件引发公众对“外籍艺人职业伦理”的广泛讨论。北京日报评论称:“中国市场始终欢迎认同中华文化、尊重中国观众的创作者,但对‘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行为绝不姑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明远指出,艺人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论不仅代表个人,更关乎行业形象,“行业需建立更严格的准入与退出机制,避免劣迹艺人扰乱市场生态”。
与此同时,部分网友对录音真实性提出质疑。法律专家李维民表示,若录音确系伪造,造谣者可能面临诽谤罪指控;若为真实,艺人则需承担违约及道德责任。“无论结果如何,此事件都为行业敲响警钟: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职业操守与法律红线不容践踏。”
后续进展:调查结果或成行业风向标
截至发稿时,中广联演员委尚未公布调查时间表,但明确表示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处理此事。李凯馨团队则向本报透露,已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录音进行司法鉴定,结果将于近期公布。
此次事件不仅关乎一名艺人的职业命运,更折射出中国文娱市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抉择。随着调查深入,行业监管的力度、公众情绪的走向以及市场规则的重塑,均将成为观察中国文娱产业生态的重要切口。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新闻背景补充
• 李凯馨履历:1999年出生于新加坡,16岁起定居中国,主演作品包括《倩女幽魂:人间情》《暖暖,请多指教》等,曾获某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提名。
• 中广联演员委职能:隶属于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负责制定行业规范、监督艺人行为、处理职业道德争议。
• 相关法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从业人员自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艺人不得发表损害国家尊严、民族情感的言论,违者将面临行业通报批评、限制从业等处罚。
来源:娱乐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