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官宣3部!流量当主角,实力派全做配,内娱这下真的要完蛋?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02 18:04 2

摘要:庄达菲搭档白客主演的《破晓时分》打头阵,特出名单里赫然躺着杨幂和刘德华的名字;王鹤棣和张雅钦主演的《星河予你》更绝,李沁的名字被压在特出栏里;最让人瞳孔地震的是杨紫与张哲华合作的《长安月》,胡歌和李光洁居然也成了"特邀出演"。

今天,对内娱来说还真是好日子!一天之内官宣三部新剧,全网吃瓜群众直接炸开了锅。

庄达菲搭档白客主演的《破晓时分》打头阵,特出名单里赫然躺着杨幂和刘德华的名字;王鹤棣和张雅钦主演的《星河予你》更绝,李沁的名字被压在特出栏里;最让人瞳孔地震的是杨紫与张哲华合作的《长安月》,胡歌和李光洁居然也成了"特邀出演"。

这三部剧的配置简直像是复制粘贴——清一色流量小生小花扛大旗,影帝视后集体沦为镶边配角。

有网友翻出十年前的同类型剧集海报对比,当年站在C位的可都是陈道明、孙俪这种级别的戏骨,现在倒好,连刘德华都要给新人作配。

评论区瞬间刷出三万条"内娱要变天"的哀嚎。

资本市场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某平台制片人私下透露,现在招商会上甲方第一个问题就是"主演微博粉丝多少",第二个问题"超话排名第几",演技口碑反而成了附加题。

像李沁这种手握白玉兰提名的青衣,现在接戏都要自降番位,否则连进组机会都没有。

但流量+老戏骨的组合真能撑住场子吗?去年扑穿地心的《凤鸣台》就是前车之鉴,顶流男主搭配三位一级演员,结果豆瓣评分3.9创下历史新低。

观众吐槽"老戏骨的眼角皱纹都在演戏,主角却只会瞪眼嘟嘴",投资方倒是靠着粉丝刷播放量成功回本。

平台数据师亮出残酷真相:启用纯流量阵容的剧集招商额平均高出实力派剧集47%,广告主更愿意为杨紫、王鹤棣的粉丝买单。

某品牌市场总监直言:"我们要的是开播当天能冲二十个热搜的阵容,至于演技能不能拿奖,那不是KPI考核范围。

"

这种畸形的市场逻辑正在改变行业生态。

中戏教授在采访中痛心疾首:"现在学生入学就问'老师我该整哪里',而不是'怎么打磨台词功底'"。

横店群演透露,现在跟组要自带手机,随时准备给主演当"人肉点赞机"。

观众也不是傻子。

当#刘德华特别出演#冲上热搜时,热评第一写着:"华仔的特别出演,是不是特别到只出现在预告片里?"《长安月》原著粉集体破防:"胡歌演男主师父?这明明是照着男主他爹写的角色!"

平台方倒是玩得一手好文字游戏。

把"特邀出演"四个字放大加粗,海报上老戏骨的名字用烫金字体描边,官微文案里"神仙同框""世纪合作"的词条铺天盖地。

等正片上线,观众才发现这些大咖的戏份加起来不到两集。

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正在透支行业信用。

某卫视购片主任透露,现在审片要先看特出演员的真实戏份:"上次买了个写着陈道明特别主演的剧,结果人家就拍了三天,全程在绿幕前坐着演戏。

"

更可怕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

某电影咖经纪人坦言,现在电影咖下凡拍剧必须签"二番协议":"电影票房再高,到电视剧里也得给流量让位,否则平台根本不立项。

"金鸡奖最佳女配得主自曝三个月没接到剧本:"人家说我'国民度不够',其实就是超话数据不达标。

"

观众的报复性打分已成新常态。

某视频网站运营总监发现,凡是流量主演+戏骨特出的剧集,开分必遭万人血书,差评里最高频的句子是"把观众当傻子"。

但片方似乎找到了应对妙招——把豆瓣开分时间推迟到会员收官日,靠粉丝集中刷五星稳住基本盘。

这种饮鸩止渴的模式能走多远?当00后观众开始怀念《大明王朝1566》,当父母辈宁愿翻出《大宅门》重温,所谓的S+大制作正在变成粉圈自嗨的狂欢。

或许真像网友说的:"以前是戏骨带着流量飞,现在是流量拖着戏骨沉。

"

来源:灵巧星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