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毯上的闪光灯亮得刺眼,17岁的黄多多一袭黑色礼服走向镜头,身后跟着两位助理小心整理裙摆。这个画面在社交媒体上疯传了整整三天——不是因为她斩获了某个奖项,而是她身后那部贴着"程耳导演"标签的电影《人鱼》。当普通演员还在横店跑龙套时,这位星二代已经站在了顶流王一
红毯上的闪光灯亮得刺眼,17岁的黄多多一袭黑色礼服走向镜头,身后跟着两位助理小心整理裙摆。这个画面在社交媒体上疯传了整整三天——不是因为她斩获了某个奖项,而是她身后那部贴着"程耳导演"标签的电影《人鱼》。当普通演员还在横店跑龙套时,这位星二代已经站在了顶流王一博和影后汤唯中间,这究竟是中国电影圈的人才破格提拔,还是又一场赤裸裸的资源游戏?
程耳这个名字就是票房的保证书。《罗曼蒂克消亡史》里旗袍摇曳的章子怡,《无名》中暗流涌动的梁朝伟,这位导演总能把演员塞进充满张力的文艺框架里。这次他把摄影机对准了横跨三国的人性谜题:大兴安岭的猎户青年,河内街头的中年男人,青森海岸的女学生,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角色被命运拧成死结。王一博为此泡了半年潜水馆,汤唯提前三个月搬去日本渔村体验生活,这些敬业故事本该占据头条,却被一张新鲜面孔抢了风头。
黄多多出现在演员表第三位时,豆瓣小组瞬间炸出三千条新帖。有人翻出她三年前在乌镇戏剧节的表演片段,雨中独白时颤抖的睫毛被粉丝称作"天赋的证据";也有人截图她父亲黄磊的微博,那条"女儿第一次试镜"的动态下,陈凯歌、顾长卫等大导的点赞格外扎眼。更耐人寻味的是,她饰演的日本艺术生角色,从留学背景到清冷气质,简直像照着本人定制的模具。
舆论场正在上演现实版《饥饿游戏》。支持者搬出张子枫、文淇的成功先例,强调星二代的光环是把双刃剑;反对者列出一串数据:近五年出道的星二代中,78%首部作品合作一线演员,而科班毕业生的这个数字只有12%。某影视公司选角导演私下透露:"现在递到手里的新人资料,父母那栏没点来头的,基本直接进待定区。"
片方的操作更像精心设计的悬疑剧。去年七月就秘密杀青,偏要标个2026年的虚晃档期;拍摄期间连无人机都防得滴水不漏,却在今年五月"意外"泄露演员名单。这种欲擒故纵的把戏玩得高明——当#黄多多演技#和#人鱼水下镜头#同时挂在热搜,流量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有业内人士算过账:光这波免费热搜,至少省了千万宣发费。
争议漩涡中心的剧组始终保持沉默,倒是程耳三年前的采访被挖出来反复咀嚼。他说选演员像谈恋爱,聊十分钟就知道对不对味。这句话现在被演绎出两个版本:粉丝觉得是导演慧眼识珠,质疑者认为不过是资本牵线的体面说辞。更值得玩味的是,向来毒舌的影评人们这次集体收声,仿佛在等待某个合适的爆破点。
翻开中国电影史,星二代从来不是新鲜话题。陈凯歌带着陈飞宇在《赵氏孤儿》片场手把手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如今黄多多们已经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当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还在为网剧配角挤破头时,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新人直接拿到了通往戛纳红毯的入场券。某位不愿具名的制片人说破残酷现实:"投资方眼里,星二代自带的关注度就是票房保险。"
站在电影院前的观众或许更困惑:我们到底在为什么买单?是为银幕上真挚的表演,还是为镜头外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当黄多多在镜头前说出第一句台词时,监视器后的程耳是看中了那双眼睛里的故事感,还是计算好了她身后能带来的热搜数值?这些问题就像《人鱼》海报上那片幽蓝的海水,表面平静,底下暗潮汹涌。
当银幕暗下的瞬间,你手中的票根会投向天平哪一端?是选择为资本浇灌的"明日之星"按下购票键,还是等待那些真正从深海浮出水面的诚意之作?或许我们不必急着站队,但至少该记住:每张电影票都是投向行业未来的选票,它不该被热搜绑架,更不该成为资源游戏的筹码。2026年的某天,当《人鱼》片尾字幕升起时,愿我们记住王一博在水下憋气的180秒,记住汤唯在渔村磨破的三双木屐,也记住那个在风暴中心安静成长的17岁少女。毕竟,观众的眼睛才是终极审判官——你是期待在影院看见青森海岸线穿透灵魂的光,还是又一场精心编排的流星雨?转发这条文章,带上话题#我的电影票有态度#,说出你选择电影的标准。或许下个十年,我们真能在银幕上,同时看见星光的璀璨与匠心的温度。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妙晴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