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凭着经典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和《敢问路在何方》,让他家喻户晓,两首歌足以让他吃半辈子。
文|纪实册
提到音乐领域的元老,蒋大为可以占据一席之地。
凭着经典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和《敢问路在何方》,让他家喻户晓,两首歌足以让他吃半辈子。
可前段时间的音乐盛典,蒋大为略显寒酸,一手举黑伞,一手拿话筒,面对着空无一人的现场,仍在卖力演出。
昔日著名的歌唱家为何沦落至此?回顾他的一生就能理解了。
1.
蒋大为的前半辈子可以说走的很顺畅,包括他的演艺生涯。
1947年新中国还未成立,多数家庭还存在着吃饱穿暖的问题,但蒋大为的家庭不是这样。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母有着光鲜亮丽的职业,他从小接受教育,还在艺术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家里也有条件支持他培养兴趣爱好。
在下乡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文工团发掘。
凭着响亮的嗓音和饱满的感情,他创作了《采伐工人心向党》,在文工团里很快就崭露头角,名声渐渐被人所知。
1974年,他和最爱的姑娘喜结良缘,同年随着电影《青松岭》红极一时,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曲也红遍全国。
各地文艺团发掘到这颗“好种子”,都想将他挖过去,终于他加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正式成为一名独立的歌唱家,事业一路风生水起。
80年代可以说是蒋大为一生中的巅峰时期,一次他赴日本演出,被一首歌曲打动。
著名作曲家将《北国之春》译为中文后,蒋大为在全国各地演唱。
他又给电影唱了主题歌《牡丹之歌》,知名度随着电影只增不减。
在1984年,蒋大为来到春晚的舞台上,演唱了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凭着这首歌一举成名,他走进了千家万户,这首歌成为经典咏流传。
1986年,他为西游记演唱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汇聚了众多知名人员,由许镜清作曲。
说到许镜清老师,他和蒋大为之间,还有一段说不清楚的孽缘,两人甚至在公众平台痛斥对方。
这首歌虽然是蒋大为演唱,但歌曲的版权,在作曲家许镜清老师手里。
随着《西游记》火遍全国,蒋大为的演出费也水涨船高,作为知名歌曲,他每次必唱《路在何方》。
许镜清老师透露,他赚取这么高的演出费,却从没付一分的版权费。
两人因此陷入矛盾,蒋大为称是自己将这首歌唱火的,所以这首歌的版权应该属于自己。
他不仅拒绝支付任何费用,还斥责许镜清缺乏法律常识。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许多网友认为蒋大为仗着名气,欺负许镜清老师,这样的吃相未免太难看了点。
其实蒋大为在红了以后,以大欺小的事情不止这一件。
作为人民艺术家,他曾言辞犀利的点评“大衣哥”朱之文。
朱之文凭着模仿能力爆火,进军商演市场,让网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
在采访中蒋大为发声了:“老百姓喜欢你们,因为你们是草根农民,如果把自己称为艺术家,你连边都不沾。没有创作一首歌,只不过就模仿别人唱歌,就被老百姓喜欢了。”
蒋大为不藏着掖着,直接将人分了等级,农民是最低级,农民不配成为艺术家。
面对蒋大为的狂傲言论,朱之文不作回应,两人成为鲜明对比,网友更厌恶蒋大为的狂妄自大,反而喜欢朱之文的谦逊善良。
尽管凭着这几首歌,蒋大为成为乐坛的天之骄子,歌迷看到他就像看到明星一样激动。
可好景不长,渐渐地蒋大为就走了下坡路。
在90年代,国内音乐形态变化,新生代歌手涌现,音乐风格多样化,蒋大为已经过时了。
在赚的盆满钵满后,蒋大为眼见国内形势不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
3.
在多次赴国外演出后,蒋大为看到了国内外的差距,国外的繁华让他心生向往。
以送女儿出国留学为由,蒋大为将一家人的国籍全部改为加拿大,直接定居在加拿大。
蒋大为还斥巨资买下了昂贵的房产,将女儿送到当地的顶尖学校,消耗很多金钱。
在加拿大的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顺遂,他在国外知名度很低,只能靠着微博的演出费维持生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蒋大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想到了谋生之路。
他继续回国捞金,可是30多年过去了,巅峰时期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去式式,他难以再现当年的辉煌。
当年一场演唱会观众席上人山人海,座无虚席,如今的武汉演唱会观众寥寥无几,只有不到200人。
他作为压轴嘉宾出场,观众纷纷离场,除了他的歌声,现场几乎听不到观众的掌声。
主办方也亏惨了,花费高达几十万元,结果票房惨淡,其实有这样的结果也在预料之内。
在蒋大为言语犀利,移居国外,各种负面新闻不断曝光后,观众对他的热情已经大不如前。
况且,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潮流音乐,蒋大为这些年不加以创新,表演效果不变,老掉牙的经典曲目不能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他的成就我们不可否认,但成功不应骄傲自大,学会珍惜羽毛,保持谦卑方得长久。
他的成就和贡献也不该被这些争议抹杀,在此希望喜爱他的粉丝们,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毕竟路是自己选的,决定权在个人手里。
看完记得关注@纪实册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来源:雨夜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