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原游击队》是根据邢野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成的影片,这部作品先后被改编了两次搬上荧幕,今天提到的这位演员任伟民,就是在1974年的版本中扮演特务,给日本人做翻译官的“何非”。
《平原游击队》是根据邢野的同名剧本改编而成的影片,这部作品先后被改编了两次搬上荧幕,今天提到的这位演员任伟民,就是在1974年的版本中扮演特务,给日本人做翻译官的“何非”。
演员在现在人的观念里属于高收入的职业,但在朝不保夕的年代,艺术和文化产业属于有钱人才能触碰的领域,但对于当时的任伟民而言,家庭条件不算优越的他从小就对演戏产生了浓烈的好奇心。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正面临复苏,当年只有21岁的任伟民放弃去工厂做工人的工作,毅然选择学习表演。
在刚组建的北京电影表演系里,聚集的大多是因为战乱而被耽误演艺事业的学生们,说是学生实际上他们有的早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演技和生活阅历却因为经历了战乱,都是名副其实的“老戏骨”。
任伟民和这些“老戏骨”一起重新参加系统的表演班学习、考试,他反倒成了最像学生而演技也是最差的一个。
但是任伟民无疑也是最幸运的一个,身边充斥着大批优秀的老演员,日常中随处都可以与他们对戏切磋。
再加上理论学习上,任伟民仗着年轻精力旺盛,明里暗里赶超这些老演员们,很快任伟民从各个方面就有了很明显的进步。
1954年任伟民争取了一个表演机会,那一年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谢晋带着《一场风波》到北京电影学院选演员,外形不算出众的任伟民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个配角,虽然是个小角色,但那是任伟民长这么大最开心的一次。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任伟民便开启了自己大半生的“配角”生涯,在当年电影行业方兴未艾的时期,演员这个行业并没有像现在的演员那样有着光鲜亮丽的光环,他们很多人戏里戏外都是个普通人。
但是因为大家都是刚从战火年代中走出来,那个时代的影视作品最大的特征就是都和战争有关。
任伟民也成了抗战题材影片的“专业户”,如果再细化就是“配角专业户”,但是那时候的任伟民对演员就有充分的认知,他的观念里从来不用大小区分演员,因为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每个角色都是每个角色特定的意义,他们或许是为完成小角色自己的使命,或者是为了烘托主角,真正优秀的演员不该小瞧任何一个角色。
任伟民的一生演了六十多个这样的“小角色”,《战火中的青春》、《寻爱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任伟民要么演路人青年,要么是不起眼的战士,有的从头到尾甚至连个全名都没有。
唯一一个有名字的,还是个戏里戏外都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大反派“何非”,这就是任伟民最出彩的一次演戏经历。
这就是《平原游击队》,当年类似这样的影片还有《地道战》、《地雷战》、《铁道卫士》等等,生活中没有机会穿上军装上阵杀敌的,能够在影片里穿上军装演一把军人,也成为了当年演员们的集体夙愿。
但是任伟民怎么也没想到,当初自己会被选上做“人民的公敌”,去演一个“叛徒”,给日本人做翻译。
当年这个角色意义并非一般,因为在抗战时期受到叛徒迫害的百姓实在太多太多,很多受害者的后代虽然已经生活安稳,但内心仍保留着对日军以及叛徒的仇恨。
在荧幕上看到任伟民所扮演的敌翻译官“何非”时,无不代入角色,个个都是咬牙切齿充满仇恨。
而任伟民当时不拍戏时,走在街上也随处可以看到群众向他投来仇恨的目光,那时候他也终于尝到了“火”得滋味,这是通过反面人物“火”起来的感觉可一点都不爽。
这个角色也给任伟民带来了很艰难的经历,文革时期任伟民的演员的身份让他有了“右倾”帽子,再“审判”时又发现他还有过做“叛徒”的演艺经历,罪名有家一等,那时候的任伟民可谓是苦不堪言。
那段时期所有的文艺从业者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抵制和伤害,然而最困难的时期任伟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1993年改革开放初期,64岁的任伟民怀着对中国电影行业美好的憧憬,永远离开人世,因为生前就是低调的演员,去世时也叮嘱家人低调行事。
当年和任伟民同期的演员同事们都很少有知道他的情况的,消息宣布后,大家都对任伟民的演技和为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位低调做人高调演戏的优秀演员。
《平原游击队》的作者邢野并非来自艺术世家,他的祖上都是靠做木工来养家糊口,邢野热爱文学并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全靠自己的喜好和自学成才。
当年为了完成这部作品,36岁的邢野带着几个主创人员就在河北保定清苑县实地考察和生活,在清苑县的冉庄就是电影里和日寇斗智斗勇的实际发生地。
这里的老百姓要么是当年被侵略伤害的幸存者,但大多数都是当年那些受害者家属的后代。
邢野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才让影片那样出彩,于是在2002年,一家文化公司希望将这部经典影片《平原游击队》改编成电视剧重新搬上荧幕,准备纪念即将到来的抗战六十周年做宣传,于是找到了邢野希望他能够参与电视剧改编的任务。
彼时的邢野已经是84岁的老人,而且长期坚持创作浑身上下疾病缠身,但为了能看到这部作品重新搬上荧幕,邢野忍痛坚持创作。
很可惜的是,在抗战六十周年前一年,邢野还是倒在了书桌前,终究没能再看到《平原游击队》重上荧幕。
参考资料:
红色文化网:电影:平原游击队(两版)
中国作家网:邢野与《平原游击队》
来源:非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