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2日,上海戏剧学院公布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影视演员黄晓明、金世佳的名字引发关注。作为娱乐圈的“跨界考生”,两人从荧幕走向学术领域的尝试,既反映了演员对专业深造的追求,也折射出公众对明星学术能力的审视。以下从专业背景、行业评价及学术潜力三方面展开
2025年5月12日,上海戏剧学院公布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影视演员黄晓明、金世佳的名字引发关注。作为娱乐圈的“跨界考生”,两人从荧幕走向学术领域的尝试,既反映了演员对专业深造的追求,也折射出公众对明星学术能力的审视。以下从专业背景、行业评价及学术潜力三方面展开分析。
黄晓明的演艺生涯以《大汉天子》《中国合伙人》等作品奠定基础,但一度因“油腻”演技备受争议。近年,他通过《烈火英雄》《最后的真相》等影片尝试转型,塑造了更具复杂性的角色。
黄晓明的表演风格曾被批评为“用力过猛”,《鹿鼎记》中的夸张演绎和《泡沫之夏》中的“邪魅”形象。但在《烈火英雄》中,他通过消防员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克制与真实感,尤其是对家庭责任的诠释,被认为与其成为父亲后的心境转变有关。而在《最后的真相》中,他饰演的落魄律师虽被闫妮的演技压制,但仍被评价为“合格金线”,展现了情绪层次的进步。
黄晓明若进入博士阶段,可能聚焦于“表演与现实生活的互文性”或“类型化角色的突破路径”。其近年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探索或成为研究方向,结合自身经验探讨“演员如何通过角色实现自我成长”。
金世佳因《爱情公寓》中“陆展博”一角成名,但此后主动摆脱标签,赴日留学并投身话剧领域,近年更以导演身份活跃于舞台。在影视剧中,金世佳的表演常被指“表情夸张”“情绪单一”,如《问心》中摇头晃脑的医生角色引发“演技炸裂还是过度”的讨论。但他在舞台剧领域获得更高认可,如执导的《尝试集》以鲁迅作品为基底,通过极简舞美和摇滚乐融合,探索传统文本的现代表达。
金世佳近年组建尤古立剧团,致力于实验戏剧创作,其博士研究或围绕“小剧场叙事创新”“跨媒介表演实践”展开。他提出的“朴素舞台美学”理念——即通过简化舞美强化情感传递——可能成为其学术论文的核心议题。
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复试注重“专业素质、学术能力及研究潜能”评估,对黄晓明、金世佳而言,需面对以下挑战:两人均以实践见长,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成果,需在面试中展现对戏剧理论、表演体系的深度理解。明星考生易被质疑“镀金”,需提出具创新性的研究计划,如黄晓明可结合商业片与艺术片的表演差异,金世佳可探讨导演与演员的双重身份对创作的影响。明星身份可能放大考核的舆论关注,需以学术成果回应“作秀”质疑。
黄晓明与金世佳的博士申请,既是个人职业规划的延伸,也反映了影视行业对理论深造的重视。若成功通过复试,两人或将推动“表演学术化”的跨界融合,为行业提供“实践—理论”双向赋能的新范式。然而,明星攻读博士不应止于光环加持,更需以严谨的学术产出证明其价值。这一事件最终能否成为“演员转型学术”的标杆,仍需时间与成果检验。
来源:娱乐圈小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