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先生》湖南卫视首播,叙事野心很大,但遵循为尊者讳原则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2 20:50 1

摘要:5月12日晚间,文化纪录片《船山先生》的第一集,在湖南卫视播出。《船山先生》这部纪录片,是讲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生平思想的作品。基于首期内容来看,这部纪录片的叙事野心是很大的,同时,在具体叙事上,它遵循了咱们很多传统学者的“为尊者讳”的原则。这个原则,也容易造成

5月12日晚间,文化纪录片《船山先生》的第一集,在湖南卫视播出。《船山先生》这部纪录片,是讲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生平思想的作品。基于首期内容来看,这部纪录片的叙事野心是很大的,同时,在具体叙事上,它遵循了咱们很多传统学者的“为尊者讳”的原则。这个原则,也容易造成很多事情在逻辑上讲不清楚的问题。

先聊一聊这部纪录片的叙事野心。

它的野心,主要体现在第一集的开局部分。《船山先生》一上来,就讲王夫之生存时代面对的问题,讲欧洲这个时候已经是什么时期,讲满清即将面对的坚船利炮等等。继而,这部纪录片当中开始讲,王夫之的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等等。这是非常体现叙事野心的地方。

我在介绍这部纪录片定档的那篇文章当中已经聊到过,王夫之思想,明末清初大儒们的思想,其实是清末洋务派、维新派甚至于革命派的思想前沿准备。没有儒家这些思想前沿准备,就没有洋务派的顺利展开,没有维新派的运动,更没有革命派们的雷厉风行等等。但是,王夫之的思想,和中国近代的这些思想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传承关系,是不太容易讲的,需要做得学问很多。

等于说,《船山先生》第一集的内容,已经把自己的叙事野心亮明了,它想要通过几集的内容,最终讲王夫之思想和中国近代思想之间的这些关系传承问题。讲这个关系传承,就容易出现知识点上的疏漏或者错误,而且,当下的学术当中,关于这个学问论述上,也有不少具备争议的内容。学者们自己也没达成共识。这第一集的叙事野心,其实让人更期待后边的内容,且看这部纪录片如何论证了。

再聊一下第一集当中的为尊者讳。

咱们学院派的专家教授们,比较喜欢这种为尊者讳的学术风格。用《船山先生》当中的几个例子,讲一讲,什么叫为尊者讳。比如说,第一集的内容当中讲,王夫之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中。接下来,他就去了岳麓书院。再考,就中了,而且还是前排高中的。这部纪录片当中,就轻描淡写地把这个讲了。但是,为什么去了岳麓书院,接下来就中了呢?这里边,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纪录片就不讲了。

如果在大学授课的时候,遇到“刺头儿”学生,拿这个追问教授,就容易追问出其它的内容出来。一般的教授,会说,岳麓书院有真学问,王夫之过去求学,然后学到了真学问,再考,就中了。但是,不一般的教授会怎么讲这一段呢?有些教授就会讲古代书院和古代朝廷之间的关系问题。很多书院,其实就是朝廷当中的一些大员培养自家门生的地方。书生去书院,更像是拜码头。把码头拜了,就离高中不远了。

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当中,就有类似的剧情内容。在纪录片《船山先生》当中,要是采用这个拜码头的学术观点,然后讲王夫之高中这事儿,就显得学术激进了。所以,我说,好多学问,学生不追问,教授们就不说。学问这东西,怕遇到“刺头儿”。而学院派们做纪录片稿件,则遵循着为尊者讳的原则,尽量不提、不讲类似的这些事情。

再比如说,《船山先生》第一集的内容当中,讲到了农民军想要让王夫之做官去,王夫子自己也组建了农民军队,要跟清朝军队干,但最终失败了,只能去投靠南明的小朝廷了。这里边,还是有言之不详的地方。比如说,张献忠他们(纪录片当中说他们是农民军,其实,就是杀人不眨眼的流寇)为什么想让王夫之去帮他们?看中的是王夫之的学问吗?当然不是。他们看中的,是王夫之他们家的宗族势力。

说更直白一点,王夫之他们家族,算是一个地方上的“小军阀”了。没个名门望族的背景,怎么可能供得起一家子好几口子读书呢?张献忠想要拉拢王夫之他们家,看中的是这个“小军阀”的势力。而王夫之可以拉出三路人马来和清廷对抗,也是因为自家,有这个能耐——尤其是组建武装的能耐。

但是,纪录片就不会把这事儿讲清楚。咱们大学上课的时候,只要“刺头儿”学生不问,懂行的教授也尽量不说。这就是为尊者讳。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些知识,就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说,王夫之怎么就搞来了三路人马呢?这些农民,怎么就愿意跟着王夫之打仗去呢?叙事逻辑上,就会出现问题了。

这事儿,不能怪纪录片。因为在咱们的学术传统当中,一直都是为尊者讳的原则。包括咱们的大学教科书当中,也不会把我前边说的这些全写进去。纪录片作品,其实是大众科普性的作品。真要是搞王夫之研究,还是要把王夫之在岳麓书院做了什么,王夫之家怎么有能力动员一群人出来参加战斗等等,搞明白才行。上个本科,肯定搞不到这些知识。(文/马庆云)

来源:马庆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