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的母亲,从小残疾,疾病缠身,20岁瘫痪,嫁给了精神病,一天学都没上过,家里穷困到极点,一屁股外债。
“一手烂牌打出王炸”的庞众望,又上热搜了,这一次是因为已经谈及去世的母亲....
他的母亲,从小残疾,疾病缠身,20岁瘫痪,嫁给了精神病,一天学都没上过,家里穷困到极点,一屁股外债。
可是庞众望能够成才,靠着的就是躺在床上的母亲庞志芹,咬着牙给他撑起来的....
就在最近的母亲节前夕,庞众望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打气,被问及母亲时,他对已故的母亲说:“妈,你看我做得很好”。
这句话,穿越了生死,包含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量...
有学生问他怎么坚持下来的,他指着教室后墙的标语说,我妈常说人要往前看,我这辈子就记着这句话。
后来有网友翻出他早年的采访视频,发现他提到母亲时用了"困囿"这种文绉绉的词。
有人说这是读书读傻了,这个词是贬义词,指动物困于笼子,再大的是动物园了,用在人甚至母亲身上更不妥。
可了解的人知道,这才是真把书读进骨子里了,寥寥二字,精准勾勒其母悲苦一生....
什么叫“天崩开局”,看看庞众望就知道了。
庞众望出生的家庭,用现在网友们的话说:老天爷给这家子关上门的时候,连窗户缝儿都没留。
父亲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清醒时能打点零工,犯起病来连亲儿子都认不得。
母亲庞志芹呢?更惨,打娘胎里就带着病,先天脊柱裂让她双腿截肢,一辈子只能在轮椅上讨生活,靠着给人缝缝补补挣点零钱。
就是这样两个人,组成了家。
虽说自己没上过一天学,可庞志芹心里门清,读书是穷人家孩子唯一的出路。
所以,她有了孩子之后,给儿子起名"众望",就是盼着他能活出个人样来。
那时候村里人都说这名字起得太大,会压不住,可庞志芹就认这个理,说众望将来准能成器。
不过老话说的很精辟:麻绳专挑细处断,老天爷也真是瞎了眼,庞众望六七岁那年查出来有先天性心脏病。
这消息对庞家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庞志芹没办法,直抹眼泪坐着轮椅带着儿子到处借钱。
那时候村里人都躲着他们走,生怕这钱借出去打了水漂。
最后还是靠着亲戚邻居凑的四万块钱,才把手术给做了,庞众望后来跟记者说过,那时候他就知道,自己这条命是母亲跪着求来的。
上了高中,庞众望的成绩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窜,他每天只睡五小时,凌晨四点爬起来背单词,为的是赶在上学前给母亲翻身擦洗。
买不起辅导书,他就借同学的笔记抄,本子上密密麻麻全是小字。
老师们都说这孩子是块读书的料,就是家里太困难。
老师们也是一语成谶,2017年高考放榜,他考了684分,加上清华的自强计划加分,愣是考出了个744分的总成绩。
清华校长亲自上门送录取通知书那天,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那间家徒四壁的小破屋,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门里门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却又因这份通知书紧紧连在了一起....
那么,考入清华,是不是就意味着一片坦途了呢?
恰恰相反,新的挑战才刚开始,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出国交换、前沿科研项目的时候,庞众望连电脑的基本操作都磕磕巴巴,显得特别笨拙。
室友们在各种高大上的社团里游刃有余,他呢,算是把"勤工俭学"四个字玩明白了。
别的同学周末逛街看电影,他跑去做家教、发传单,就这么着,四年本科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
外面给的资助,他一概婉拒,他说:“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命运。”
2021年本科毕业,他又做了一个让很多人看不懂的决定:放弃那些唾手可得的高薪工作,选择留校,继续攻读精密仪器系的博士学位。
那时候,谁能想到,这个曾经捡废品、连胶鞋都穿不起的穷小子,将来会在学术的星辰大海里,亮出自己的坐标呢?
可惜的是,庞志芹终究没能亲眼看到儿子真正“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2020年疫情闹得最凶的时候,庞志芹身上的旧伤恶化,在医院住了小半年,庞众望那会儿白天在医院陪床,晚上回学校准备材料。
也是同年,常年卧床引发的重度感染带走了她,她走了,才48岁,临终前,庞众望正在参加清华大学直博面试,母子俩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而庞志芹这辈子最遗憾两件事:一是从没去过儿子的清华校园,二是没能亲眼看到他穿上博士服....
不幸中的万幸是,母亲临走前,听到了儿子通过博士资格面试的好消息,这对她来说,应该算是一份莫大的慰藉吧。
如今母亲已经去世五年,庞众望已经名扬全国,他说: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
这话听着挺大,但对他来说,既是家国情怀,更是对母亲那份沉甸甸承诺的延续。
母亲走了,但思念和承诺还在,他把自己的专利收入,在家乡设立了“志芹助学金”,专门帮助那些和他当年一样,在困境里挣扎的山区留守孩子。
他还拿出100万,给家乡的小学买了最新的信息设备,剩下的科研奖金,他定向捐给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救助项目。
他从不“卖惨”,这种“去悲情化”的姿态,反而给了更多寒门学子一个更健康的榜样....
在这个大家都喊着“内卷”、“躺平”的年代,庞众望就像一束光,一下子就穿透了那些迷茫和抱怨,照亮了无数还在逆境里摸索的人。
而命运曾经塞给他一手烂牌,他硬是凭着不服输的劲儿和过人的脑子,打出了王炸。
至于最初那个“困囿”到底是不是贬义,在这样的人生面前,还重要吗?
信息来源:
光明网,2024-06-17,《不负“众望”!他的标签更新:清华博士+发表SCI论文+国家发明专利三项……》
央视新闻,2024-06-17,《7年前被清华录取,如今的他依然不负「众望」……》
齐鲁壹点,2024-06-17,《捡废品考上清华的庞众望已读博三:妈妈于2020年去世,离世前一直说放心不下我,希望在未来不辜负妈妈起的名字》
来源:寒士之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