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压力太大!前央视名嘴郎永淳自曝,儿子硕士毕业一年仍无业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2 16:40 1

摘要:2025年5月,一则短视频引发热议——前《新闻联播》主持人郎永淳在抖音坦言。

“年轻人就业压力太大了!”

前央视名嘴、《新闻联播》主持人郎永淳一则视频引网友热议。

自曝儿子名校硕士毕业一年,还在“家里蹲”

名校硕士居然找不到工作,背后真相令人扎心……

2025年5月,一则短视频引发热议——前《新闻联播》主持人郎永淳在抖音坦言。

儿子郎俣去年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至今仍未找到工作。

镜头前的他眉头紧锁:“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太大了,连我儿子这样的学历都难逃‘家里蹲’……”

郎永淳之子的履历堪称耀眼:本科与硕士均就读于常春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双专业覆盖热门的经济统计学与哲学

然而,这样的“顶配学历”却未能叩开职场大门。

消息一出,评论区炸锅。

有人惊讶:“哥大硕士都找不到工作?普通人可咋活?”

也有人质疑:“怕不是眼高手低,挑肥拣瘦?”

更有网友翻出旧账:“当年他醉驾入狱,如今儿子失业,这一家子真够坎坷的。”

事实上,郎永淳一家的故事本就充满戏剧性:从寒门逆袭成“央视国脸”,到为救患癌妻子辞职经商,再到因酒驾跌落神坛。

如今儿子就业难,不过是这出人生剧的最新一幕。

但这一“名人困境”,恰恰撕开了当下就业市场的残酷真相……

年轻人就业困局

有博主透露的云南大学2025届研究生就业数据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即使是硕士群体,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软件学院以53.41%的就业率领跑,而医学院仅为9.52%

这种专业的冷热分化现象,与市场需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人才匮乏,而基础学科与传统专业却面临着僧多粥少的情况。

郎永淳之子的哲学专业,正好属于社会认知度低、岗位需求少的“冷门领域”

更值得关注的是,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失衡正在引发争议

有网友算了一笔账:从小学到硕士毕业,家庭投入的教育成本在40万到100万之间,要是国外留学则需要更多。

而有网友说不好就业可以去送外卖,但最终只能从事送外卖、开滴滴等无需高学历的工作,投入产出比严重倒挂。

这种现象背后,是教育产业化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深层矛盾。

正如知名博主九边所言:“很多人考研是为了逃避就业,结果发现三年后就业形势更严峻。”

而202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了43万

与此同时,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企业校招岗位数量同比减少18%,部分行业如教培、房地产缩减超过30%

这种人数增多岗位减少的情况,让就业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更有从事招聘的网友透露:“我们招个行政岗,收到100多份简历,一半是硕士。但岗位薪资只有6000元,还得‘优中选优’。”

这种“学历贬值”现象,让“郎永淳儿子们”陷入尴尬:向下兼容不甘心,向上竞争没优势。

即使出台了很多促进就业的政策,包括对招用毕业生的社会组织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延续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等。

这些措施是想通过政策来促进就业市场,但效果尚未完全显现。

以云南大学为例,截至3月24日的就业率统计中,仍有多个专业低于20%反映出政策落地的效果不是很好。

除了这些外界的因素影响就业,更有年轻人自己的就业观念原因。

大多数00后毕业生追求“价值认同”,宁可“慢就业”也不愿将就。

而父辈更看重“先吃饱再吃好”。

年轻人不想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最终就业的是更自己学的没有什么关系。

这种情况也加剧了“家里蹲”现象。

如今面对这种年轻人就业困局想破局,需要我们看清真相……

面对就业寒冬,年轻人想破局不能只注重在学历上。

首先就是行业选择上,要关注新兴产业情况。

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正成为就业“新蓝海”。

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等岗位薪资处于领先水平,大模型算法岗位的平均月薪更是超过3万元

这提示年轻人,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需密切关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等文件,提前布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其次就是个人技能去选择性提升

近年来科技大爆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身影出现在各个行业。

年轻人应主动参与此类培训,加强个人技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最后就是个人心态。

郎永淳在视频中奉劝年轻人:“不要沉迷于过去的成就,岗位随时会被替代。”

不要想着“一步到位”,要通过见习、实习来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找到自身定位

回看郎永淳的人生轨迹,为救妻弃央视、因酒驾入狱、转型直播带货……就可以体现出来。

每一次跌落谷底,他都以“把日子过成诗”的姿态重新站起。

如今面对儿子失业,他在直播中坦言:“人生不是直线冲刺,而是不断调整方向的马拉松。”

正如教育部文件所强调:“鼓励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把人生选择融入国家发展需求……”

结语

对于正在求职的年轻人,不妨记住郎永淳的忠告:“放下身段,先解决温饱,再追求理想。”

愿每一个奋斗的年轻人,都能在就业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对于就业难题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信息源:

[1].官方媒体 中国就业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024.11.21

[2].官方媒体 审计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2025.04.27

[3].个人账号 郎永淳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来源:拾玖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