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百分百歌手》导演羊羊羊:一档靠微博“写出来”的节目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12 16:21 2

摘要:这些年确实有部分节目的灵感源自于网友脑洞,但敢说自己是“靠微博写出来”似乎还是独一份,“谁来写”“怎么写”?怀揣着这些问题,冷眼与羊导有了这次将近100分钟的畅聊。

2025年年初,冷眼启动了“曝光计划”,想为业内多做一点事情的同时,也希望行业中那些小而美的节目与团队,能够获得多一点被看到的机会。

藉由“曝光计划”,冷眼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也有机会去深度了解一档节目诞生的台前幕后。

本期“曝光计划”的主角,是自称“内娱癫导”的羊羊羊导演。

他和冷眼说:他自己靠写微博写出来了一档节目。

这些年确实有部分节目的灵感源自于网友脑洞,但敢说自己是“靠微博写出来”似乎还是独一份,“谁来写”“怎么写”?怀揣着这些问题,冷眼与羊导有了这次将近100分钟的畅聊。

在羊羊羊导演《百分百歌手·对战季》的收官之季,我们想带大家再次认识一下羊羊羊导演的“百分百”系列,也借着“写微博”这件事,来聊一聊节目与观众的共创,希望能和大家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

一次破釜沉舟一场共创冒险

在采访前冷眼复习了《百分百开麦》《百分百歌手》以及正在播出的《百分百歌手·对战季》这三档节目。

这是一个以“全开麦、不修音、ONE TAKE”模式为核心的系列节目,它每一季的具体呈现方式和赛制不同,但“全开麦”这个核心贯彻始终。从体量来看,《百分百》系列属于小而美的类型,它没有所谓的“天皇巨星”加盟,但让冷眼意外的是,在社交平台上它有着相当不错的观众黏性。

冷眼翻了翻羊导的微博,里面常有不少观众和他互动,他们不是单纯为自己的偶像打call,而是在提出一些关于节目的建设性意见与想法。这一点,让看惯了观众与节目组针尖对麦芒的冷眼有些意外。

这样一档体量不大、参演者的号召力也不是很广的节目,为何能够有如此高的观众黏性?羊导说,还是要从节目诞生说起。

那是2022年,受疫情影响,羊导原本在做的项目进入了停摆状态,不想就这么闲着的他有了做一档新节目的想法。

“我有蛮多音乐人朋友的,大家聊天的时候确实都会提到发歌有局限性,也很难破圈,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做一档音综呢。”艺人有需求,意味着节目的嘉宾盘子会比较好码,而在节目选角过程中发生的许多事,也证明了羊导想法是对的。

“像第一年的李俊毅,还有第二季第三季的很多艺人都是主动找到节目组来加我,来聊想上节目的事情”,羊导在毛遂自荐的艺人中,超女陆翊是给他印象很深的一位。

“她是通过私信找到我,说想来试试”,羊导坦言他关于陆翊的印象也停留在十来年前的超女时期,两人通过话后,他被陆翊对音乐的热忱与坚持打动,“决定就是她了,她当时有点不敢相信,我还和她开玩笑,说‘你别觉得我是骗子’。其实我是希望陆翊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唱自己的歌,告诉大家她没有消失,她还在做音乐”。

这种关系,被羊导形容为抱团取暖

确定了节目的大方向是音综,而且艺人侧有切实的需求后,下一步就是“做一档什么样的音综”。作为高强度冲浪的年轻导演,羊导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为什么不把决定权交给观众呢?

“其实当时的情况有点背水一战的感觉,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有那些七七八八的教条呢?我们就是要做个不一样的”,他发微博表示自己有做这样一档音综的想法,并通过私信、评论以及匿名问卷等方式征集网友的意见,并以此拆解出观众真正的需求所在。

这种通过社交平台征集观众需求的模式,并不只存在于节目诞生初期,而是从始至终贯穿节目整个制作过程。羊导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微博向云制作人们同步节目制作情况,甚至在《百分百开麦》制作时期,他还邀请过云制作人来参与审片,这在市场中可以说“仅此一家”。

“共创模式真的帮了我们很多忙,因为这是最直接的观众反馈”,羊导举例,像艺人邀约这件事就得益于共创模式,观众会在评论区推荐自己喜欢的宝藏歌手,这无疑帮节目组节省了“大海捞针”的初筛,同时歌手也会通过粉丝渠道主动与节目组建联,节约了许多来回沟通的环节。

“我印象很深的是赵品霖”,赵品霖是陪伴了《百分百》系列三季的老朋友,而他的加盟就是源自于粉丝的“撮合”,羊导有定期直播的习惯,赵品霖的粉丝一边在直播间蹲守节目的进展情况,一边喊话赵品霖让他来和羊导聊聊。

“品霖说他自己开始也不太相信,哪有导演天天在微博上这么活跃,但他还是发了私信给我,我们深聊了一次,我记得很清楚那次他在电话里哭了,因为当时他也没有团队,是不太相信会有导演让他来上这样的音综。我是觉得他很真诚,对音乐也有渴望,所以他来了,有了我们三季的缘分。”

就像羊导自己说的,从邀约艺人到节目名,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了云制作人的参与,那些真实的线上线下的意见反馈一直有被羊导和他的团队所看到并实现。也正因为这种共创模式,节目的脉络逐渐清晰,最终顺利落地。在三季《百分百》系列的片尾,都出现了所有云制作人的名字,这一点也让冷眼很感动。

把决定权交给网友,是信任也是冒险。羊导也承认这一点,这种共创模式能不能行得通,平台会不会认可,在节目落地之前谁也不敢打包票。

“可我觉得做节目就是很这样,先去做如果错了再改,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也要相信观众。《百分百》的整个决策过程是很快的,如果我们一直瞻前顾后可能这档节目永远不会落地。”

羊导的共创模式也给了冷眼很大启发,某种程度上,它将观众从观看者变成参与者,所以节目体量有限的情况下会有较高的黏性

这也给了当下节目创作一些新的思路:很多新节目或者新模式的出现,是因为“看见别的国家有而且播得不错,所以我们要做”,但观众是不是真的需要?没有被充分考虑到。

《百分百》的共创模式恰好回归了“为观众服务”的原点。它可能没有那么完美,但确实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需求,所以才能在体量有限的前提下获得很高的观众认可度。

开门做节目在共创中进化

众所周知,系列节目很容易陷入的窠臼,就是雷同。每季和每季的形式差不多,观众和参赛者都会疲软。

所以在聊过了《百分百》系列是如何诞生的,冷眼还有另一个等待解决问题,即作为小体量的系列节目,《百分百》是如何完成迭代与进化,共创模式在其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羊导透露,共创模式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及时接收到观众反馈并调整,让节目一直在变化与刺激中,歌手会更拼命。同时,这种拼也给歌手带来了实际的好处。

“如果看过这三季节目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一季都很不一样。”

确实如此。《百分百歌手·对战季》与前两季相比,歌手阵容变得更充盈了,达到了64位歌手之多;赛制也更复杂了,上一季用的是“蒙面揭面”玩法,而这一季羊导称其为“音综世界杯”。

64位歌手被分为AB两组,通过六个不同阶段、多种形式的舞台PK进行对决,“大部分音综赛制就是单场PK或者组队PK,歌手可能紧张感没有那么强,而我们这一季积分制就是让歌手永远处于紧张状态,单场成绩好也不一定积分就高,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被淘汰。”

羊导很清楚自己《百分百》系列没有所谓的“巨咖”,所以就是要靠内容来抓人,而内容精彩与否取决于歌手的表现,“歌手不能太舒服,太舒服就没有惊喜了,这一季的玩法会给大家新的刺激,歌手敬畏舞台才会有精彩的甚至是反常规的表演。”

在这一季冷眼也确实看到了变幻的赛制,逼出了歌手不一样的表现,比如孟美岐。

在第一期节目初登场时,孟美岐让冷眼觉得“很不一样”,她唱着一首相对舒缓的歌,台风也不似往日洒脱,给人一种“没当年的心气”的感觉。

歌手状态如何,观众看得最清楚。没了当年心气的孟美岐在第一期的得分并不高,只是擦线进入二轮。但从第二期开始,冷眼看到了孟美岐是如何在舞台上,从放不开到享受舞台,逐渐“活过来”的过程,她的积分也跟着一路走高。

琢磨并敲定合理的赛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羊导说,之所以《对战季》会从阵容到玩法都有较大的调整,也与观众反馈有关,“大家觉得太peace了”。

说来也巧,去年冷眼曾参加过《百分百歌手》的看片会,那场开在KTV里的看片,让冷眼印象颇为深刻。但对于节目本身,冷眼其实没有那么满意,因为它的火药味确实不太浓,几乎所有歌手都成功揭面。

“当时看片也聊过嘛,我们节目是在长沙录制的,原本想的很好,歌手蒙面靠歌声获得认可才能揭晓身份。但观众会觉得,来都来了就看看歌手是谁,所以给的分比较高,最终的结果就是火药味不足”,观众打分行为不可控,所以这一季从赛制到玩法都做了调整,去突出“对战”。

“其实说白了,我们就是开门做节目,观众在微博上实时和我们反馈想法,我们能在当下去调整的就立刻调,调不了我们会在整季结束的复盘会上再说这个问题,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去解决。”

共创是站在观众的角度来做节目,那么对于参与者又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呢?冷眼把这个问题抛给羊导,羊导说他其实也想到了这一点,这一季的AB分组就暗含这种思考。

“外界对歌手是有鄙视链的,大家会觉得偶像不算歌手什么的,而且很多乐迷会因为这种偏见的存在,拒绝去了解偶像。”

“所以我们的分组有两个目的,其一偶像歌手是自带粉丝的,他的粉丝在看节目时也会关注到那些相对冷门但是又实力的歌手,这是一种破圈。其二是那些实力派的乐迷,他平时没有机会去了解偶像,我们节目提供了这样的渠道,不能说摘掉有色眼镜,至少可以让这层偏见变得更薄。”

羊导说他去关注参演歌手在音乐平台的主业及其他社媒的评论区,“我们的节目确实让一些歌手辐射到了原本很难触及的人群,我觉得这就是这档节目的意义。”

【结语】

“我就是喜欢节目,我热爱这件事。”

在我们的对谈中,“热爱”这个词的出现频次很高,即使隔着手机,冷眼也能感受到羊导对节目发自内心的喜欢。这种直白且热烈的爱,让冷眼很感动。自称内娱癫导,在微博上活跃得像个假号的背后,是一名年轻导演对热爱事物的笃定与坚持。

和音综死磕了三年,曾有人打趣“羊羊羊是不是富二代,赔钱也要圆梦”,羊导笑着否定了这个猜测,“我就是个野路子,而且我还年轻,现在不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拼尽全力,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百分百》系列的选角,很多时候是他自己上阵和艺人通话,“我是个很高敏感的人,聊差不多十分钟,我就知道我们是不是同频,这件事能不能一起做。”即使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他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在节目录制时期,半夜三四点甚至更晚睡觉,早晨八点多起来开会,于羊导而言是常态。“我当然也会累啊,但很神奇走进那个棚里我就精神百倍,像打了鸡血。可能就是因为太喜欢这件事了。”

从业九年的羊导,几乎做过综艺生产链上的所有工种,也对每个环节都很熟悉,“体验过越多的环节与部门,我就越笃定,我是真的很爱做节目。”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羊导有更多机会将脑海中的idea付诸现实,而《百分百》系列未来也将会以新形态与观众见面。

“音综可能是最后一次做了,后面我在筹备一个生活类的真人秀,也是《百分百》系列,暂定叫《百分百生活》。”

这是一档把几十名艺人聚在一起,让他们过上彻底断网生活的节目,具体形式还不能透露太多,“我们想探讨在这个高度互联网的时代,没有网络,人与人之间会不会有真诚的、面对面的生活状态,它应该是什么模样。”冷眼期待共创的模式仍旧会在这档新节目中发挥着作用。

一路走来,羊导坦言他最想感谢的就是这群云制作人们,“我觉得我们是彼此支撑的状态”,网友为他的节目出谋划策提供灵感,而他也会在深夜回复网友的私信,排解他们的困扰,“有很多私信是聊自己私事的,我其实很感激大家对我的信任,我也愿意尽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帮他们”。

这一次冷眼的结语写得很长,这是因为做节目其实就是个“以心换心”的过程,只是现在被数据与KPI裹挟的当下,大家习惯于用结果逆推过程,这份初心反而被淡化和遗忘。冷眼感动于羊导对做节目的这份赤诚之心,也希望这位年轻导演的故事能够唤起大家对于“用心做节目”这几个字的重视与思考:

节目是做给人看的,只关注数据的话,用什么去打动那些活生生的“人”呢?

来源:冷眼看电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