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说得是父亲的那份爱很沉重,然而在这沉重之下,藏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期盼,尤其父亲对儿子,人们往往用严厉来概括。而对于翟志刚和他儿子的相处,时而父子,时而朋友,平等又亲密的相处,让不少人去思考怎样陪伴孩子才是有效的。012022年4月,神舟十三号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说得是父亲的那份爱很沉重,
然而在这沉重之下,藏着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期盼,
尤其父亲对儿子,人们往往用严厉来概括。
而对于翟志刚和他儿子的相处,时而父子,
时而朋友,平等又亲密的相处,
让不少人去思考怎样陪伴孩子才是有效的。
2022年4月,神舟十三号返回安然着陆。
翟天雄手捧鲜花,迈着缓缓的步伐走上前去,
满含深情地与父亲翟志刚相拥。
央视镜头里,翟天雄年轻帅气的小伙,
看上去,这父子俩长得很像,
而且这对父子笑得自然,像朋友一样亲近。
谁能想到,翟志刚这位航天英雄,私下是个没什么架子的父亲?
翟天雄长大了,性格阳光,读研做研究,活得踏实。
他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陪伴和影响。
可翟志刚怎么当的父亲,他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翟天雄小时候,翟志刚常陪他玩遥控车。
周末时分,父子二人蹲于地上,
竞相比试谁的车跑得更快。
翟志刚从不逼迫儿子定要考第一,
亦不欲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
他觉得自己豁出去拼事业,孩子得有自己的选择。
妻子张淑静说,翟志刚忙归忙,总抽空回家陪儿子。
他以自身行动教导孩子,每日清晨五时即起锻炼,
夜晚则沉浸于阅读并做笔记。
翟天雄将一切看在眼里,在潜移默化之中,
渐渐学会了自律与责任。
众所周知,航天员的生活,怎么会轻易兼顾家庭?
其他航天员,像杨利伟、聂海胜,
也都面临事业和家庭的拉扯。
杨利伟飞“神五”时,儿子还小,回家时间少得可怜。
聂海胜常年训练,孩子多半靠妻子带大。
他们皆为英雄,然而在家庭方面,谁又能不有所牺牲呢?
翟志刚不一样,他尽量把儿子当朋友,
不端着父亲的架子。
这种相处模式,让翟天雄自小就觉得与父亲格外亲近。
翟志刚能这么做,跟他自己的经历分不开。
他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农村。
父亲身体欠佳,全家的生计便落在母亲贾桂芝一人肩上。
她靠着种地与售卖瓜子,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冬天摆摊,手冻得裂开,她还得咬牙坚持。
贾桂芝常说,不读书,哪来的出路?
翟志刚记住了这话,从小就帮母亲干活,省下每一分钱。
他知道,家里全指望他考出去,改变命运。
上学之后,翟志刚学习格外刻苦努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家里没钱买灯油,学校老停电,他就攒蜡烛头。
高三那年,晚上教室光线差,他点一小截蜡烛看书。
下课后,他赶紧吹灭蜡烛,揣兜里留着下次用。
母亲不让他干家务,让他一心扑在学习上。
高考前夕,他听闻军校的情况:无需缴纳学费,而且能够领取补贴。
那时候的他,就决定要当飞行员。
1985年,空军飞行学院来龙江县招人。
翟志刚报名,体检和心理测试一道道关卡等着他。
他身体好,心理稳,硬是闯过了所有考核。
终于,他被选上了飞行员,而且是当时学校里唯一被选上的。
母亲听说后,激动得直掉泪,借钱给他买了个手提包。
翟志刚带着母亲的期望,踏上了新生活。
军校里,翟志刚每月有12块钱补贴。
彼时,他仅仅留存一两元钱,其余的钱款皆寄回了家中。
毕业后,他投身空军,成为一名飞行员,
而后更是晋升为教员。
1995年,他执行飞行任务之际遭遇沙尘暴,
当时能见度近乎于零。
他沉着冷静地操控飞机,最终安全降落。
凭借此番卓越表现,荣立三等功。
村里人听说,都夸他给家乡长了脸。
然而,于他内心深处而言,
最为殷切的渴望莫过于让母亲过上优渥的生活。
中国开始选第一批航天员的时候,那是1996年。
翟志刚当时飞了1000多小时,是一级飞行员。
他报名参与其中,彼时,报名者多达上千人,
而所有人都需历经严格的筛选。
他咬牙坚持,熬过无数个通宵,终于入选。
他咬紧牙关,顽强坚持,
历经无数个通宵的煎熬,方得入选。
可他知道,这条路不走,怎么对得起母亲的期望?
2003年,翟志刚入选了“神舟五号”备选梯队。
他与杨利伟、聂海胜一同接受封闭训练,时长达七个月之久。
那段时间,他没空联系家人,母亲的病也被瞒着。
“神五”发射之前,母亲于电视上看到他时,激动得难以进食。
任务圆满达成之际,母亲却因病溘然长逝。
翟志刚归乡,长跪于母亲灵前,
他多想让母亲看到他飞上太空的那天!
后来,翟志刚遇到“神舟七号”的计划。
9月27日,他身着中国制造的航天服,成功完成太空漫步。
这是中国第一次让航天员走出舱外,意义大得不得了。
全国人民通过电视,看他挥舞国旗的那一刻。
翟志刚的名字,刻在了历史里。
在2022年这一年,翟志刚又上了“神舟十三号”。
这次任务六个月,团队做了不少实验,还出了舱。
当他归来之际,儿子便献上了鲜花。
这父子俩抱在一起,很开心。
翟志刚说,儿子比他高,抱起来有点别扭。
可这拥抱,藏着他们多少年的感情。
谁能不被这样的画面感动?
翟志刚的家庭离不开妻子张淑静的支撑。
她和翟志刚是战友介绍认识的,俩人一见投缘。
张淑静在部队工作,知道航天员的辛苦。
选拔时,家属也要体检,她一点没拖后腿。
婚后,翟志刚常年训练,她一个人带孩子。
她常说,翟志刚对家里的付出,不比事业少。
这份理解,让翟志刚能安心追梦。
翟志刚的故事,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奋斗。
他的经历,与无数中国家庭经历的一样。
1960年代,像贾桂芝这样的母亲,咬牙供孩子读书。
翟志刚靠学习,从农村走到太空。
中国航天也从零开始,慢慢站上世界舞台。
他的飞天之举,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殷切期望。
这不就是普通人努力的缩影?
翟天雄的成长,也跟过去大不一样。
他不用像父亲那样为吃饭发愁,能安心追自己的兴趣。
可父亲的踏实和责任,依然在他身上看得到。
翟志刚从没逼儿子走自己的路。
他用陪伴和尊重,给了儿子选人生的自由。
现在,翟天雄读研做研究,活得自信又踏实。
他们父子俩的相处模式,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时代不一样了,培养孩子的方式也在变,
没有旧时代的那种条条框框,
和家人,孩子像朋友相处,也是一种温馨的选择。
信息来源:
1、“中国出舱第一人——翟志刚的故事”:人民日报
2、翟志刚:从穷苦少年到航天英雄”:新华网
来源:酒馆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