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蹭热度”到坐C位:荣昌江哥的逆袭,早有预谋?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11 20:34 1

摘要:“我没有想到,‘搏出位’能后会如此火,但这个结果我早有心里准备……”

“我没有想到,‘搏出位’能后会如此火,但这个结果我早有心里准备……”

最近,一个身穿大花棉袄、手捧卤鹅的重庆荣昌大叔——“荣昌江哥”林江,突然火遍全网。他的走红,源于一段“追星”故事:在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的中国行中,江哥四次现身不同城市,执着地投喂家乡美食——荣昌卤鹅、烤乳猪……,甚至因语言不通闹出“把鹅说成鸡”的乌龙,却意外让“荣昌卤鹅”登上热搜。

从视频中不难看出,荣昌江哥出镜时满脸尴尬。能明显感觉到,他并非那种善于交际、自来熟的人。这一次出镜,他似乎是抱着豁出去的心态,想着哪怕出丑,也就这一回了。

(作者微信聊天截图)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场看似“蹭流量”的行为,最终获得了官方的高度认可:

4月10日,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亲自为他颁发“荣昌卤鹅首席推介官”称号,并奖励10万元全额报销其五城行程费用

座谈会上,区委书记主动让出C位,称“你来坐这里”。

荣昌卤鹅销量翻倍,部分店铺甚至“一鹅难求”。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江哥的走红并非一帆风顺。起初,网友的质疑声铺天盖地:

强行蹭流量,脸都不要了!”——有人批评他像“NPC”一样追着甲亢哥,耽误对方行程。

打广告太刻意,吃相难看!”——部分人认为他借机营销自己。

但很快,真相让所有人沉默:

1. 他不是商家,而是“义务宣传员”:江哥并非卤鹅店老板,而是荣昌本地小网红,长期助农、推广非遗美食,甚至曾参与山火救援、救助落水少年。

2.自掏腰包,借钱追星:他每一站花费近千元,去长沙时甚至向朋友借了1万元,只为让甲亢哥尝到家乡味道。

3. 语言不通,却苦练英语:为介绍卤鹅,他连夜用AI翻译背单词,高铁上还在练习,尽管紧张到说错,仍坚持纠正“不是鸡,是卤鹅”。

“蹭热度”的人,不会这么拼。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1. “流量经济”的精准捕捉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在调研时强调:“企业要抓流量、提品质、促创新。”江哥的爆火,恰恰证明了“小人物+大流量”的传播威力——线上订单增长105%,部分企业销量翻倍。

“荣昌卤鹅”从地方特产升级为全国网红美食

官方奖励他,本质是奖励一种“新农人”的智慧——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家乡推向世界。

2.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甲亢哥团队最初也警惕江哥,但四次相遇后,保镖竟主动伸手要美食。为什么?

他不仅给甲亢哥带吃的,还照顾整个团队。

烤乳猪事件后,他连夜拍视频道歉,不忘宣传其他非遗。

流量会过去,但真诚能留下口碑。

3. 城市营销的“破圈”逻辑

过去,城市宣传靠广告片、文旅口号;现在,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比千万预算更打动人。

江哥穿着大花袄、背着哆啦A梦似的包,形象鲜活记忆点强。

他用“美食社交”打破文化隔阂,让外国网红主动成为“代言人”。

江哥的故事,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1. 热爱+坚持=“笨功夫”也能逆袭

他没团队、没预算,甚至用着老款手机,但敢想敢做,最终让甲亢哥感慨:“他总是让我满意。”

2. 小人物也能成为“家乡代言人”

“宣传家乡,不一定非得是官员或明星。” 江哥证明:只要真心热爱,每个人都能成为城市IP的塑造者。

3. 官方与民间的“双向奔赴”

荣昌政府没有因争议否定江哥,而是快速响应、给予支持,这种务实作风,恰恰是很多地方欠缺的。

(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他火的不是“卤鹅”,而是一种精神——

对家乡毫无保留的热爱

对机会孤注一掷的拼搏

对争议一笑而过的豁达

正如网友所说:“以前不知道荣昌在哪儿,现在我想去尝尝卤鹅。”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你怎么看江哥的走红?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泊咏W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