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当67岁的付锦华站在领奖台上获得"优秀演唱奖"时,很多人才恍然大悟。
谁能想到那个让几代人为之倾倒的"刘三姐"天籁之音,竟是出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配音演员之口?
2005年当67岁的付锦华站在领奖台上获得"优秀演唱奖"时,很多人才恍然大悟。
而这份迟到44年的认可,让这位老人泪流满面。
她用最灿烂的青春年华,成就了别人的星光璀璨,自己却甘于寂寞。
这个堪称"神级配音"的传奇女子,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起落?
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说起付锦华的出生地,那可不是什么大城市,而是广西融安长胜街道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
1938年的一个寒冬,这个注定与音乐结缘的女孩降生了。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靠着小商贩的营生养活一家人。
而母亲就是付锦华人生的第一位音乐老师,也是她最重要的启蒙者。
虽说家境不算富裕,但母亲那副天生的金嗓子,却给了这个家庭最珍贵的艺术馈赠。
每当夜幕降临母亲总会轻声哼唱着山歌,那些动听的旋律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流进了小锦华的心里。
特别是"刘三姐"的那些歌曲,简直就像是摇篮曲一般伴随着她的童年。
天赋这种东西大概真的是可以遗传的。
小锦华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音乐天赋,她的歌声比母亲更加奔放,仿佛荡漾着大自然的野性。
十几岁的她就成了街道业余剧团的"台柱子",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歌手"。
这个爱唱歌的姑娘,走哪儿唱哪儿用她清脆的歌声为乡亲们带去欢乐。
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17岁那年机会终于来了!
付锦华跟随业余剧团远赴北京,参演彩调戏《龙女与汉鹏》。
要知道能在国家怀仁堂演出,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机遇。
天生的舞台感和独特的嗓音,让她一举成为当地的"小名人"。
很快县文工团开始招生了,母亲二话不说就鼓励女儿去报名。
凭借着过人的唱功和丰富的表演经验,付锦华顺利加入了县文工团。
这还不是终点广西文艺干部学校的伯乐们被她的天赋所折服。
就这样付锦华开启了她专攻彩调艺术的新征程。
在艺术学校里她像海绵吸水一般,疯狂汲取着专业知识。
谁能想到这些经历竟为她后来的传奇人生埋下了伏笔。
就在付锦华在艺术学校如鱼得水的时候,一个重大机遇悄然而至。
196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打算拍摄一部彩调电影《刘三姐》,在全国范围内选角。
这个消息对付锦华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毕竟她从小就被母亲教唱"刘三姐"的歌。
巧合的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也被这个角色深深吸引。
要说乔羽可不是等闲之辈,《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都出自他手。
他在广西采风时被彩调剧的独特魅力击中,认为"对歌"形式非常适合搬上银幕。
很快导演苏里被邀请加入,整个剧组都热火朝天地筹备起来。
抱着对"刘三姐"的满腔热爱,付锦华也满怀期待地参加了试镜。
说实话她的唱功简直就是为这个角色量身定做的。
然而现实总是爱开玩笑。
导演苏里看了试镜后直摇头:这姑娘虽然歌声动人,但外形跟想象中的壮族美女差太多。
更要命的是付锦华唱歌时的口型太大,完全不符合银幕形象的要求。
就这样天赋异禀的她,竟然在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
这个打击来得太突然,付锦华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剧组继续海选足足挑选了四位演员送审。
这时候老艺术家庞兰英(田汗慧)看中了黄婉秋饰演的"小舟妹"。
她觉得黄婉秋气质出众,建议让她来试试"刘三姐"这个角色。
结果这一试还真让导演眼前一亮。
黄婉秋不仅形象符合要求,表演也相当到位。
但是问题又来了 - 黄婉秋的唱功跟角色要求还有点距离。
就在导演一筹莫展之际,他突然想到了付锦华那天籁般的嗓音。
于是他找到付锦华,邀请她为黄婉秋配音。
付锦华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因为她深知能用自己的歌声塑造"刘三姐"这个经典角色,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就这样银幕上美若天仙的"刘三姐"有了最动人的歌喉。
这部电影一经上映就引起轰动,不仅获得"全球十佳影片之一"的殊荣,更创造了惊人的票房纪录。
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都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
而作为电影成功的幕后功臣,付锦华的名字却少有人知。
就在人们都以为付锦华会就此沉寂时,命运又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1978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决定重拍《刘三姐》。
此时的付锦华已经40岁了,终于有机会站在镜头前,实现自己的"银幕梦"。
可惜啊岁月是把无情的刀,当年那个清澈明亮的嗓音已经无法重现。
新版《刘三姐》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但这丝毫不影响付锦华对艺术的热爱。
她仿佛是个"永动机",无论在哪个舞台,都全力以赴地演出。
街头巷尾的小剧场也好,省级院团的大舞台也罢,只要有表演的机会,她就会出现。
就这样她默默地积累了数千场演出,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对艺术的执着。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直到2005年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降临了。
当付锦华获得当代中国电影歌曲"优秀演唱奖"的消息传来,67岁的她激动得像个孩子。
站在领奖台上她的泪水怎么也止不住。
"我以为大家都把我忘了,这个奖项我要珍藏一辈子。"
这一刻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梦想的青春岁月。
四十多年的等待,换来这份迟来的认可,一切都值得了。
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似乎要把这么多年亏欠她的荣光,一次性还给她。
这一幕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这大概就是命运最好的安排,让付锦华在暮年终于站到了聚光灯下。
这份来之不易的认可,让付锦华的晚年生活格外温暖。
然而时光不等人,2013年这位传奇的歌者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她的葬礼上那些曾经打动无数人心灵的歌声依然在回响。
从街边卖唱的"小歌手",到《刘三姐》的幕后天籁,再到获得专业认可的艺术家。
这一路走来付锦华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热爱是最好的坚持"。
说她是彩调艺术的守护者,一点都不过分。
虽然她没能像其他明星那样光鲜亮丽,但她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最动人的歌声。
这个时代或许不缺明星,但真正愿意默默付出的艺术家却越来越少了。
她就像一颗低调的珍珠,虽然深藏海底却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如今的年轻人总是在追逐名利,而付锦华的故事,恰恰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价值,不在于表面的光环。
在我看来付锦华的人生就是一首动人的歌。
她用真诚谱写青春,用坚持演绎人生,用奉献成就经典。
她的歌声永远留在了那个质朴年代。
她的故事永远定格在了中国电影史上。
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 - 付锦华,记住这个用生命演绎艺术的灵魂歌者。
来源:苏苏微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