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央视播出了一则关于“打拐”的新闻,讲述一对夫妻因为关系不和睦,儿子成为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

2011年,央视播出了一则关于“打拐”的新闻,讲述一对夫妻因为关系不和睦,儿子成为他们之间唯一的联系。直到有一天,孩子被人贩子拐走了。
夫妻二人苦苦寻找着自己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许多像他们一样的失孤家庭,更发生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事情...3年后,陈可辛导演将这个沉重又极具意义的真实事件,改编成了电影:《亲爱的》
儿子被拐那天,田文军挨了前妻两个狠狠的耳光。
前妻对他哭喊着:你把孩子还给我,你把孩子还给我,还给我...嘴里不断重复这句话,直到撕心裂肺,没了力气。


田文军面如死灰,一动不动。他知道自己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前妻,更对不起被拐的儿子...
在田文军心里,儿子不仅是自己和前妻之间的唯一枢纽,更是自己难以割舍的牵挂。儿子被拐第二天,田文军关了商店,拿上全部积蓄,踏上了那条漫漫寻子之路。他每天在网上发帖,发寻子视频,在街头发传单,张贴悬赏,有用的,没用的方法和渠道,田文军全都试了遍...
刚开始,每天不断有人打电话过来,但无一例外,全是骗子。
有一回,田文军接到一通电话,人告诉他孩子在河北,田文军一听就是骗子,但他还是带钱去了。

到了火车站,田文军希望再次落空,孩子不是自己儿子。他被骗子们堵在桥头抢钱,走投无路的田文军只得一遍遍哀求:这是救命的钱,我求求你们了...

最后,田文军为了儿子的“救命钱”,跳了江。
旁人都说他太傻,自找苦吃,明知道是骗子还去。
田文军说:只要还有人骗我,就还有希望。一年时间过去了,田文军花光了所有积蓄,儿子没有任何消息...

在这期间,田文军度日如年,反复经历着希望和失望,再没人打电话来了,甚至连骗子都不来了。田文军回到深圳,商店被房东转租了,雇员辞职了,他也有些找不动了...
但是孩子就像压在田文军心头的一块石头,怎么都挪不开。
他和前妻加入了一个名叫“万里寻子会”的组织,会长叫韩德忠,是个富商,几年前,他的孩子被拐,始终没找到,才创办了这个组织。
目的是将同他一样的失孤家庭,聚集在一起,互帮互助,坚定信念,共同去寻找孩子。


田文军在寻子会上说:在深圳有些年份了,前些年做生意赔了,我觉得没事,钱没了还能再挣,后来跟老婆离婚了,也能想的开,至少还有儿子鹏鹏。可后来,连鹏鹏也让我他妈的弄丢了,从此以后,拽着我的那根绳彻底崩断了...在韩德忠的帮助和鼓励下,田文军决定重振信心,接着找儿子。
田文军跟着寻子会,一路上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贩子,田文军向他们打听孩子的下落,有的说没见过,有的说听说过,还有的说被装在麻皮袋里捂死了...
直到两年后,田文军收到一条陌生短信,终于有了关于儿子的线索。按照指引,田文军来到了一处位于安徽的偏僻村落里。他穿过一间旧祠堂,翻过一个小土坡,眼前是数间荒败的土砖瓦房,院落里,站着一个小男孩,在抛食喂鸭子...



因为距离太远,看不清男孩模样。
田文军冲到男孩面前,掀起男孩的额头,看到了那道鹏鹏儿时落下的伤疤。此时的田文军内心百感交集,来不及多想,就一把抱起孩子,往外跑...很快,男孩的哭喊声,惹来了全村人的追赶,村民拿着镐头,木棒,砖头...对着田文军边打边喊:抓人贩子,抓人贩子...
跑到村口,田文军被村民打倒在地,他死死拽住孩子,任凭殴打,就是不肯松手。
突然一声枪响,警察终于赶来了...
后来经过亲子鉴定,男孩正是田文军苦苦寻找三年的儿子鹏鹏,但在被拐走的鹏鹏的记忆里,却早已没有田文军这个名字了。
这部2014年上映的《亲爱的》,感人至深,70多万人打下8.4的高分,是那一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电影前半段,讲述了一位悲情父亲,历时3年,走遍大半个中国,好不容易找到孩子,却换来“相见不相识”的揪心事实。

田文军找回儿子后,儿子望着田文军就像几年前被拐走时的那般惊恐,哭着说:警察叔叔,把他们抓起来。这句话,像刀子一样剜进田文军的内心。
田文军依在楼梯上,怎么也走不动了。他再也绷不住了,瘫坐在地上,哭到哽咽,哭到断气...
这三年来,所有的委屈和辛酸都在这一刻,化为眼泪涌了出来。

时光匆匆流逝,半年过去了,鹏鹏也逐渐接受了田文军,所有的事情都回归了平静,但田文军却变了,他再也不敢离开孩子半步,就算出门倒垃圾,也把已经睡着的鹏鹏抱着去了。
然而,真实事件往往要比电影残酷的多...彭高峰是黄渤饰演的原型人物,现实中,彭高峰的儿子因为受到“拐卖”的打击和影响,几乎不怎么下楼,待在封闭的房间里不敢出来。

性格也变得十分叛逆,喜欢上网,玩游戏...有一次,彭高峰不准儿子玩游戏,结果,儿子二话不说就将一条板凳砸了过来。彭高峰说:我眼泪就哗哗掉下来了,但我没有打他。不是不敢打,是舍不得。这是父亲对孩子难以弥补的亏欠,也是一个孩子遭受“拐卖”后,背负的灾难。
而灾难背后,是一个,乃至数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丢失孩子的家庭很痛苦,而当孩子被解救之后,收养孩子的家庭也等于遭受了失去孩子的痛苦。彭高峰很理解,儿子三岁时被人贩子拐走,他是有记忆的,好不容易适应了后来的环境,跟养母也产生了感情,我们却又把他带了回来。其实对儿子而言,相当于二次“拐卖”。正如那句话所说,一个悲剧的解决,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但无论怎么说,电影内的田文军和电影外的彭高峰,都是幸运的,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在深圳南山区白石洲街头,有一块惹眼的招牌:悬赏二十万,寻儿子店。
这是孙海洋乞求房东保留下来的,他希望有一天找到儿子时,告诉儿子:爸爸妈妈一直在这里等你回家。
这位孙海洋就是电影中,张译扮演的“寻子会”会长韩德忠的原型人物。他寻子9年,一路上帮助了许多和彭高峰一样的失孤家庭,找到了孩子。
不幸的是,他和片中的韩德忠一样,至今都没能找到自己的孩子...

片中有一幕特揪心,当田文军为鹏鹏举办生日宴会时,韩德忠悄悄走到门后,嘴巴张的很大,眼泪止不住的流,却没发出任何声音。
这种无声的痛哭,不仅是对孩子的思念和愧疚,更是现实中无数失孤家庭的那种深深的无力感的缩影。
这部真实事件改编的《亲爱的》,是残酷的。
残酷到整部电影,没有一个坏人。唯一拐走田文军儿子的人贩子,因为死了,基本没出现过...
寻子3年的田文军,创办“万里寻子会”的韩德忠,被拐走的鹏鹏,甚至赵薇扮演的“人贩子”妻子,鹏鹏的“养母”...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2012年,为了解儿子生活过的环境,彭高峰去见了儿子的“养母”,对于这个朴素的农村妇女,他内心五味杂陈:我只能说我不恨她。许多观众和彭高峰一样,也无法对这个“养母”,产生憎恨,因为毕竟,她不是事件的原罪。她对孩子的感情是真的,是被丈夫欺骗的可怜人,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拐卖的儿童近20万,你难以想象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压垮了多少本应幸福美好的家庭。电影中有这样一段戏,韩德忠在“寻子会”的饭局上喝醉了,他认为是自己作孽太深,曾花钱吃过“猴脑”,所以老天才会让他饱尝失子之痛,从此之后,韩德忠每天吃素来减轻罪孽。

“杀害”的原罪是“买卖”,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这是电影中表达的原罪,也是现实生活中“拐卖”的最终原罪:没有买方就没有卖方,没有卖方就没有拐卖。
娱有理世事浮沉,嬉笑怒骂,肩担道义。这是一个有思想有观点有品位的公号。945篇原创内容好书推荐《江南》一出,惊艳了无数人。它是莫言心中的当代“红楼梦”,也有很多人说,它简直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知乎上有个问题,“有没有一本书让你反复看也不腻?”985中文系的一位女同学,回答的简单干脆:“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江南三部曲包括:《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个故事,各自独立,又相互连接。虽然是三本,在豆瓣上,本本高分。《江南三部曲》是格非历时十余年撰写的心血之作,不仅屡获大奖,更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中文经典。
添加客服微信领券下单更优惠▲▲
来源:读史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