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张撕拉片卖到400块?疯了吧!”当章若楠的浴巾撕拉片写真刷屏时,某二手平台上的同款相机价格正以每小时50元的幅度飙升。这荒诞一幕,像极了去年鞠婧祎带火的CCD相机——原本30元的电子垃圾,贴上“鞠式复古滤镜”标签后,身价暴涨20倍。
“一张撕拉片卖到400块?疯了吧!”当章若楠的浴巾撕拉片写真刷屏时,某二手平台上的同款相机价格正以每小时50元的幅度飙升。这荒诞一幕,像极了去年鞠婧祎带火的CCD相机——原本30元的电子垃圾,贴上“鞠式复古滤镜”标签后,身价暴涨20倍。
泡沫制造机:明星同款的财富密码
汤唯在《分手的决心》里用过的拍立得,鞠婧祎vlog里的胶片机,刘诗诗婚礼同款的撕拉片……这些本该淘汰的影像工具,正在明星效应下完成魔幻逆袭。某相机贩子坦言:“只要明星晒图,当天询价量必破百,哪怕他们可能根本没用过这个型号。”
更吊诡的是经济学现象。富士instax mini11官方售价仅499元,但贴上“汤唯《晚秋》同款”标签的二手货,在韩国市场一度炒到2500元。这种溢价逻辑,与茅台镇酒厂给瓶子镀金的操作如出一辙——喝的不是酒,是身份幻觉。
复古泡沫里的集体催眠
当年轻人抢购章若楠同款撕拉片时,他们到底在买什么?摄影博主“胶片老徐”的拆解令人心惊:所谓明星同款滤镜,70%靠后期调色,20%依赖特定光线,真正由相机决定的不足10%。但这不妨碍商家把“鞠婧祎冷白皮模式”“汤唯电影感色调”做成预设参数高价售卖。
这种集体催眠早有先兆。某鱼上“鞠婧祎同款CCD”的成交记录显示,超六成买家从未装过胶卷。他们追逐的,不过是按下快门时“成为明星”的短暂快感。就像《小王子》里买止渴药丸的商人,我们正在用消费符号替代真实体验。
泡沫破灭后的残局
当炒作达到临界点,崩盘来得比想象更快。去年狂飙的CCD市场,今年已出现“99元包邮无人问津”的惨状。某经销商仓库里积压的300台“明星同款”,现在日均只能卖出1.2台——这个数字,恰好是去年高峰期的零头。
但资本早已抽身离去。据行业报告显示,某国际相机品牌在复古风潮期间,仅在中国市场就消化了全球43%的库存机。他们深谙一个真理: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收割焦虑永远比制造产品更赚钱。
真正的复古,从来不在器材而在视角。布列松用一台徕卡拍遍世界时,何曾需要明星同款的光环?当我们学会用眼睛而非滤镜观察生活,那些被炒作的泡沫,自会现出原形。
来源:手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