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春末夏初,徐闻菠萝田总是像被打翻的调色盘,金黄一片、香气四溢。今年的丰收季,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热闹。不仅有无数电商主播携团队驻扎田间地头,连圈内的熟面孔都忍不住下场“拼一把”。
每年春末夏初,徐闻菠萝田总是像被打翻的调色盘,金黄一片、香气四溢。今年的丰收季,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热闹。不仅有无数电商主播携团队驻扎田间地头,连圈内的熟面孔都忍不住下场“拼一把”。
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带着专业直播设备,迎着午后的烈日,站在菠萝田中央,三小时内就卖出两万多单。这个数字在电商界并不罕见,可放在一个县域产业的农产品直播间里,背后却藏着太多普通人看不见的故事。
直播镜头下的菠萝田,没有滤镜,没有剧本。全进华一边娴熟地介绍菠萝的甜度、产地、切法,一边和身后的果农聊家常。“外面一块菠萝要五块钱,这里一个果能切八九块,原产地现摘发货!”果农们的笑容里,有着对丰收的渴望,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三小时,两万多单订单飞速刷屏,每个快递单号背后,是一份对原产地的信任和认可。有人留言:“买的不只是菠萝,是田野的希望。”
现场并不只有全进华。《外来媳妇本地郎》的“三哥”彭新智,也成了助农直播的“新网红”。他穿着普通的衬衫,蹲在菠萝地边,被叶片划出几道红痕,反而大笑着说:“摘菠萝手会疼,吃菠萝却让人甜到心里。”他不是在做作秀,而是真心实意地感受着这片土地和果农的喜悦。那些被城市遗忘的小菠萝,过去曾被随手丢弃,现在却成了农民增收的主力。彭新智举着刚切开的菠萝说:“农村的天地真是无限广阔,有为青年回乡,农民的命运也能改写。”
徐闻县农业农村局的代表赶到直播现场,带来了县委书记和县长的手写感谢信。信里没有一句空话,只有对去年的台风灾害的回忆,以及对每一位新农人、每一个订单的感激。台风过后,果农们曾一夜白头,菠萝地一片狼藉。可大家没有放弃,合力重建,熬过低谷。今年的好收成,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感谢信里这样写道:“每一份订单、每一次传播、每一句点赞、每一份努力,都为徐闻菠萝产业增添了信心与底气。”这不仅仅是给主播团队的表彰,更是对每一位买家说的心里话。
直播间的热度还在飙升。有人在评论区感慨:“菠萝田里的直播,比任何电视广告都真诚。”也有人问,这样的助农能走多远?其实,答案藏在果农的笑容里。如果没有这些城市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跨界”明星的下场,徐闻的小菠萝也许还在地里默默腐烂。正是这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举动,才让被边缘的产业焕发了新生。
徐闻县正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继续完善“12221”市场体系。这些复杂的名词,在果农眼里,就是更多的订单、更高的收入。徐闻菠萝不再只是地方特产,而逐渐变成了全国人民餐桌上的常客。有网友说:“每一颗菠萝都带着南方的阳光,也带着果农不服输的韧劲。”这种认同感,才是品牌影响力的真正来源。
直播不是奇迹制造机。背后有多少辛酸,只有亲历者才懂。三小时两万单,听起来风光,其实更多是数百人日夜奔波的结果。主播团队凌晨进田,果农天没亮就起床采摘,物流车队穿行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一路护送新鲜果实。每个环节都可能出差错,每张订单都需要被认真对待。“一单都不能掉链子,大家的信任很宝贵。”全进华私下说。他知道,比销量更重要的是口碑,是让徐闻菠萝成为大家心中真正的“甜蜜符号”。
产业升级的路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徐闻菠萝能火出圈,一半靠品质,一半靠创新。电商直播带货、明星下田体验、返乡青年的创业热情,每一个元素都不可或缺。徐闻的果农们用汗水和坚持,换来了市场的认可,也让更多人看见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当地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关注、消费者的每一次下单,串联起一条完整的价值链。
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平台留言:“支持徐闻菠萝,就是支持中国农民!”这种情感共鸣,比任何广告都更动人。“谁说农产品出不了圈?只要用心,田野也能成为舞台。”一位主播在直播结束后这样说。果农们用最质朴的方式回应:只要大家喜欢,明年我们种得更好!
每一块菠萝田,都是一段奋斗史。每一次直播爆单,都是对这片土地的最好回报。产业兴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这些词汇被一次次写进政策文件,如今终于有了最生动的注脚。徐闻菠萝的香甜,早已不止于味觉,更是一种希望和信心的传递。
直播间的光环终会散去,田间的生活还在继续。果农们依然会在清晨的薄雾中劳作,主播们也许已经赶往下一个产地。但那一夜的订单和欢笑,注定会成为每个徐闻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徐闻菠萝的故事还在继续,属于中国乡村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来源:科科很爱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