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面是因为前阵子做了很多事,加上五一感冒一直没有好,身体确实感到非常疲惫,需要好好休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实在没有勇气走入外面那处处洋溢着母亲节氛围的“人间”,浓厚的节日气氛只会让我感到更加孤独和感伤。
2025年5月11日,母亲节。
我选择窝在家里不出门。
一方面是因为前阵子做了很多事,加上五一感冒一直没有好,身体确实感到非常疲惫,需要好好休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实在没有勇气走入外面那处处洋溢着母亲节氛围的“人间”,浓厚的节日气氛只会让我感到更加孤独和感伤。
不出门确实可以避免面对节日热闹带给我的那份难以言说的感伤。
然而,打开手机,微信群里跳动的康乃馨表情、母亲节的红包、朋友圈里满屏的“妈妈我爱你”,像一根根细针刺痛心脏——这是我失去母亲的第二个母亲节。
无意中刷到一条电影《脐带》的推荐,海报上苍茫的草原与一对母子腰间的绳索,瞬间击中了我。
我是边哭边看完的,看完后一时也说不清楚到底哪里打动了我。
就觉得,原来,那些未说出口,或者不知道如何说出口的遗憾与思念,居然能被拍得如此温柔而磅礴。
《脐带》是姚晨与丈夫曹郁共同监制的,没有煽情的配乐,没有狗血剧情。它只是安静地讲述音乐人阿鲁斯(伊德尔 饰)带着阿尔兹海默病的母亲(巴德玛 饰)重回草原的故事。
原本阿鲁斯以为带着母亲到他们的家,母亲就会好一些,谁知道,忘记了一切的母亲,却固执地念叨着要回“有父母的家”,有“一棵半生半死的大树”的地方。(据说这棵树是真实存在的)
阿鲁斯最终决定陪着母亲去找她心中的那个家。
为了防止母亲独自乱走,阿鲁斯用一根绳子将两人系在一起,就像脐带般牵引着母亲走向记忆深处。
这一刻,母亲和儿子换位了。曾经,母亲用襁褓包裹着婴孩;如今,儿子用绳索牵起迷失的老母亲。
当阿鲁斯在篝火旁搂着起舞的母亲,恍惚间竟分不清谁是孩子、谁是依靠。
遗憾的是,有多少人,能如阿鲁斯一般,在父母年老生病需要依靠时,时刻守在他们身边?
反而是大多数人都如阿鲁斯一般,离开家乡,漂泊在外。而且很多人哪怕是父母得了重病,也不能陪伴左右。
剧中阿鲁斯告诉大哥,他不打算带母亲回城市了,他是一个音乐人,他说,他在哪里都能搞音乐。
而且,还有一件事也很现实,那就是阿鲁斯没有成家,没有妻子,没有孩子。
不然,或许他也做不到放下一切陪伴母亲去找寻心中的那个家。
电影中有一幕场景深深触动了我:
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刻,阿鲁斯预感到母亲要走了。他用颤抖的双手毅然决然地割断了那根维系着他和母亲最后联系的绳索,目光中满是不舍与坚定,目送着母亲缓缓走向草原深处那片温暖的火光。
随着她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化作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这一幕,不禁让我回想起妈妈生病的那些日子,我终究没有放下深圳的工作和生活,去新疆全身心陪伴,不然,或许这个母亲节,我还能亲自对妈妈说一声“母亲节快乐。”
这份遗憾与自责,每每想起,就如同巨石般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头,始终无法释怀。
在阿鲁斯拿出刀斩断和妈妈之间的那根绳索时,我开始有一些接受了,真正的爱,并不是紧紧抓住她最后的呼吸,试图将她留在身边,而是学会放手,让她能够无牵无挂地回到她最初的“来处”。
这就像我们每个人在出生时,医生会剪断连接母体的脐带,宣告一个新生命的独立;同样地,当母亲即将离开我们时,我们也应该剪断那根名为“愧疚”的无形绳索,让她能够安心地踏上归途。
而且,什么时候离开,该有母亲自己选择,身为儿女,唯有尊重和理解,没有权力干涉。
整部影片虽然讲的是死亡、疾病和分离,却没有痛哭与病床。只有母亲在篝火中化作星辰,儿子在树下静听风吟。
剧中的人很少哭,反而是我这观影的人,哭得更伤心一些。
监制曹郁用诗意的镜头语言,将生命的谢幕拍成一场庆典:“她不是离开,而是去和她的父母团圆了。”
我专门去查了乔思雪导演的创作初衷。乔思雪在异国看到独居老人时,突然理解了草原民族的生死观:“死亡不是终点,是另一种守护。”
写到这里,我跑到阳台,抬头望向星空,轻轻说了一句:“妈妈,母亲节快乐。”
我不知道妈妈是哪一颗星,但我知道,妈妈肯定在看着我,也能听到我对她说的“母亲节快乐”。
如果你也如我一样,曾在“远行”与“陪伴”间挣扎,如果你也渴望一场与遗憾的和解,建议你看看《脐带》,你会经历一次草原疗愈之旅。
当片尾曲《母亲的草原》响起时,你会明白:爱从未消失,它只是化作星辰、融进风里,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永恒生长。
这个母亲节,你有哪些没来得及说的话?
欢迎在评论区写给“星空下的妈妈”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