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事特殊职业的五旬老太横死出租房,他对受害者的女儿是这么说的:你知道她是干什么的吧?语气里透露着不屑。
刑警队来了个新人,愣头青。
师父要上车,他开着车不知道停。
办公室吃工作餐,他嫌不够丰盛。
师父要带他出现场,他说地方太远。
每天都要被师父骂个狗血淋头。
不仅职场人际关系他少了点眼力见,对待案子他也不太专业。
从事特殊职业的五旬老太横死出租房,他对受害者的女儿是这么说的:你知道她是干什么的吧?语气里透露着不屑。
师父吩咐他去找作案工具,他嫌麻烦,干脆自己去买了一把交上去。他也有自己的正义:那要找不着还不结案了?
这是经验不足莽气来凑的新人才有的急躁与天真,但即便是在千禧年,给罪犯定罪也要讲究人证物证具在,司法不容儿戏。
为了盘查受害者的社会关系,师父吩咐他走访案发地点方圆五公里,他也觉得已经走访多次没必要再去,下意识就开始敷衍,被逼问到具体细节,干脆一通胡编乱造。
真不能怪由何冰饰演的师父脾气太暴躁,动不动就咆哮训人,实在是这徒弟太不像话。
从摔跤运动员半路转行来做刑警的刘子明,对查命案、做警察还没太大的实感,也没生出多少责任心出来,所以他卖弄小聪明,办事图省事。
但他也逐步在成长,有自己想要坚守的责任与正义。
自己伪造作案工具是因为,结案必须得有作案工具,他想尽快将罪犯绳之以法,所以才出此下策。
看了受害者女儿寄来的感谢信之后,他大受触动,及时反省自我,顶着大雨翻遍垃圾场也要找到作案工具。
经过师父的训斥之后,他也明白了查案子并没有“差不多”、“三遍够了”,每件案子的攻破,都需要将工作都做到极致。
再后来,师父被调走了,刘子明和师兄们开始学着师父的样子办案,也能独当一面了。
比如跟法医套近乎,请求尽快出尸检报告;
比如谨记师父的教导,调查之前千万不要预设立场;
比如按步骤摸排受害者附近的社会关系等等。
从2000年到2002年刘子明已经越来越有刑警的样子,也越来越合格。
《刑警的日子》向我们展示了警察间的教导与传承,也告诉我们,缉凶经验老道的老刑警也是从跳脱的新人时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这剧每个案子看着似乎没多大技术含量,但实际真实得令人唏嘘。前面提到过的五旬老太案件 是本剧的第一个案件。
一集半不到就追查到了真凶。一审之下才明白,冲突的起源只是五块钱,她骂我,我就要了她的命。
五旬老太赚钱也不容易,钱的来路是不算光彩,可她依靠着这些钱培养出了两个大学生儿女。
生存的无奈在这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剧的第二个案子,是混社会的小团体老大为了立威,不仅自己连捅十几刀,还胁迫小弟们成为共犯。
为了追凶,师父带着刘子明在地下室蹲守四五天。
剧中用了大量的镜头展现刑警们蹲守时的枯燥。
我们很容易想象捉拿罪犯是何等惊险刺激的英雄风范,但更容易忽视这背后的耐心与等待。
《刑警的日子》这个剧名就已经告诉我们,本剧不属于纯粹的悬疑探案剧,更多的是平铺直叙,展现刑警的真实日常。
在查案的间隙,刑警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刘子明去师傅家吃饭,与师娘的同事方婷婷一见钟情。
出现场的路上会溜神,偷跑去去给方婷婷打电话;和方婷婷正通着电话呢,也能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供给破案灵感,迫不及待撂下电话就去找突破口。
和师父在营业厅查着案子,也能顺道逛逛手机,拐弯抹角地跟师父套话和方婷婷有关的信息。
在这部剧里,我们能够看到更鲜活跟接地气的刑警日常,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不能有完美的分界线,所以他们在全天候的高压工作间隙,偷摸融入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当警察太忙了,明明提前请好了假,要陪着女友和岳父岳母去度假,结果半道被任务叫了回去,给女友一家人扔在了马路边。
当警察也太危险了,在菜市场里出于职业本能,抓了个小偷也可能因此丧命。
当警察也太累了,累到只能在婚礼现场呼呼大睡。
这就是刑警的日子,但依旧有人前仆后继,只为守护人民。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求关注~
来源:阿乐爱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