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赚着人民币,一边骂着中国人,某些明星的'双面人生'正在被全网扒皮。
一边赚着人民币,一边骂着中国人,某些明星的'双面人生'正在被全网扒皮。
就在古装剧《赴山海》即将开播之际,女二号李凯馨被曝辱华录音,让这部投资3亿的S+项目陷入舆论漩涡。这场风波撕开了娱乐圈的丑陋的一面,更暴露了行业背后的资本博弈与价值观危机。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娱乐频道报道,李凯馨在私人聚会录音中直言:"来中国拍戏就是为了捞钱,这里的人钱多又傻X。"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新加坡籍演员竟用中英混杂的脏话贬低同胞。
事件发酵后,《赴山海》官微连夜删除其所有宣传物料,优酷平台已将其从演员表除名。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23文娱产业风险评估报告》显示:
1. 资本裹挟风险:78%的影视项目存在"资方强塞演员"现象
2. 跨国艺人风险:外籍华裔演员暴雷率是本土艺人3.2倍
3. 连带损失定律:主演负面舆情导致项目亏损均超1.2亿。
笔者通过天眼查穿透股权发现,李凯馨背后的新加坡经纪公司Mystic Arts,与国内某视频平台存在资本关联。这种"境外包装+国内变现"的模式已成灰色产业链——既规避限薪令,又能享受政策红利。
典型案例:某韩籍女星通过香港空壳公司签约内地,年收入超8000万却只缴5%税款。
艾媒咨询《Z世代文娱消费报告》揭示:
- 95.7%的00后会深挖艺人背景
- 83.2%的观众会因合作演员抵制整部剧
- "弹幕破案"成新趋势:网友通过服化道细节溯源劣迹艺人
案例:某历史剧因演员佩戴问题手表遭举报下架。
好莱坞演员工会(SAG-AFTRA)合约中明确:
- 辱美言论者需赔偿制作方3倍损失
- 外籍演员须额外缴纳"价值观保证金"
- 政治立场争议直接触发保险赔付
反观国内,虽然《电视剧内容审查规定》第11条禁止"损害国家形象",但缺乏具体追责机制。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剧组签'道德协议'已成潜规则,但违约金普遍低于片酬20%,威慑力不足。"
1. 资本过滤网:参考中宣部《文娱领域资本准入指引》,对跨国资本实施"三查机制"(查股权、查流水、查税单)
2. AI预警系统:横店影视基地已启用"舆情雷达",实时扫描全网1000+平台关键词
3. 观众赋权计划:爱奇艺试点的"观众监督员"制度,赋予票选劣迹艺人出局权
创新案例:芒果TV《全员加速中》设置"价值观一票否决制"
当某演员暴雷,与其合作过的明星是否该承担连带责任?《法治日报》发起投票显示,61.3%网友支持"追溯三年内合作方"。
法律界争议巨大——中国政法大学赵宏教授指出:"这可能导致'猎巫运动',需在公共利益与个体权利间找平衡点。"
当某品牌因辱华被抵制,你会因为偶像代言而继续购买吗?
当某剧集因演员暴雷下架,你支持平台用AI换脸抢救作品吗?
每个点击、每张电影票,都是对行业的投票。
请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态度——娱乐圈的"扫雷行动",需要14亿双眼睛共同见证。
本文信息来源:
1.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内容审查规定》
2. 艾媒咨询《2023文娱产业消费报告》
3. 天眼查企业工商数据
4. 《南方周末》2023年税务调查专题
5. 新加坡《联合早报》娱乐版报道
来源:梦城娱乐